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9|回复: 0

[百家杂谈] 江韵:霸道总裁的要求,是玩笑还是伤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韵:霸道总裁的要求,是玩笑还是伤害

 江韵 大家  2018-07-27

去年二月,前Uber(优步)公司员工Susan Fowler在个人博客上描述了她在优步的一些经历,解释她为什么离开优步,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在优步工作的一年,是“非常非常怪异,难以置信,甚至有些恐怖的一年”。


她在其中一个片段中说,在优步轮岗的第一天,她的新经理就给她发信息,表示想与她发生性关系,她立即截图发给了公司HR,没想到,HR和公司高层以这是这位经理首次犯错,且他工作表现优异为由拒绝对此事进行干预,还建议Susan换团队,如果留在本团队,继续与这位经理共事,则要有心理准备接受她将得到低业绩评估的事实。




后来,Susan得知有其他女职员也举报过同一位经理,但依然被告知是首次犯错,她继续把事件上报给公司高层,却没有得到任何有建设性的回应。


这一片段,连同Susan遭遇的其它女性受歧视的事件,反映了优步公司内对女员工的强烈不友好。在Susan 2015年11月刚入职优步时,公司员工有25%是女性,到她2016年12月离职时,公司女员工的比例只有3%。Susan的这篇博客在网络上被广泛转发,重重的打击了优步管理层,公司开始调查215起性骚扰案件,20位涉事员工被解雇,CEO换人,准备大刀阔斧,重建公司文化。


像Susan所经历的职场性骚扰,在各行各业, 随时都在发生,不管你是工程师,会计,医生,律师,还是演员,军人,老师,记者。“美国小姐”,电视评论员Gretchen Carlson在一次演讲中列举了一系列她知道的真实职场性骚扰事件:


(a)“我想要的是我应得的晋升,老板却对我说,‘到桌子上去 张开腿’。”


(b)“一位空乘,她的老板在每一天的会议里,都会跟她讲述前晚看的色情片,边讲边在笔记本上画男性生殖器,她去投诉了,被当作‘疯了’,然后被解雇。”


(c)“一个华尔街银行家,她的男性同事们每天以肮脏的B打头的词语称呼她,她投诉过,但被贴上了闹事者的标签,从此没有再做过任何华尔街的交易”


(d)“一位军官,男性下属们会在她的脸上挥舞一美元的纸币,嘴里说‘给我跳个舞。’当她向一个少校反应这件事时少校却说 ‘什么?只有一美元?你至少值五或十美元!’


Gretchen自己也经历了好几次职场性骚扰:“当时我去见一位职位很高的电视台主管,在纽约,我一整天都以为他要帮助我,他打了很多通电话,我们去吃晚餐,然后在车的后排座椅上, 他忽然抽身压住我,把他的舌头伸进我的喉咙。”


职场性骚扰,是工作中一方对另一方做出带有性色彩,给对方带来伤害的行为;这些行为有以下特征:不受对方欢迎;会对对方事业造成负面影响;会干扰对方工作,影响对方工作表现;会使对方感到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友好,危险,或有威胁性。


这些行为可包括不受欢迎的性要求,身体接触,语言上的性侮辱,被拒绝后依然不断要求约会,或在对方拒绝性要求后提出威胁。一般职场性骚扰分为两类,一类是交易性骚扰,常被理解为“性敲诈”或“性勒索”,即骚扰者提出要满足自己的性要求,才给予对方工作上的好处,比如难得的工作机会,加薪,晋升等;另一类是敌意工作环境骚扰,即工作环境中语言和行为上的性色彩让员工感到不适。


前文中的(a)例子属于交易性骚扰,(b),(c),和(d)都属于敌意工作环境骚扰。若证据充足,交易性骚扰发生一次即可认定为违法,而敌意工作环境骚扰重复出现才会被认定违法。


那么,职场性骚扰到底有多普遍?有调查数据显示,70%的受访女性称受到过性骚扰,50%的性骚扰来自于职场,36%的职场性骚扰来自上级,14%来自同事。然而,我们并不知道有多少被骚扰者选择沉默,选择隐忍,具体被骚扰者的数量,也不得而知。


需要强调的是,男性和女性都可以成为骚扰者或被骚扰者,骚扰者和被骚扰者也不一定要是异性。虽然大多数性骚扰案件中的肇事者是男性,但女性性骚扰他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另外,具体什么行为构成性骚扰也因人而异。同一行为,比如办公室里一群人在讲黄色笑话,有些在一旁听到的同事认为这是性骚扰,因为这让工作环境变得恶心,让自己不舒服,影响工作,有些旁听同事则认为这不是性骚扰。


一个企业文化健康,氛围友好的公司,应该保证每一个员工都有安全,友善的工作环境,如果某些带有性色彩的语言和行为使任一员工感到不适,都应该被立即制止。


职场是工作的地方,为什么会发生性骚扰?越是觉得这个问题太天真,就越是对我们身处的社会结构感到悲哀。职场性骚扰,会发生在当一个人看不到对方的思想,智慧,和感情,只看到外貌和肉体时;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掌控的权力和资源能够让对方服从时;当一个人认定对方无法反抗时;当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完全忽略他人的存在和感受时;当一个人有大多数人的支持,可以仗势欺人时。说到底,这是人性中丑陋的控制欲,占有欲,和性欲在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中,在职场“专业性”面具的庇护下,肆意狂欢。


不需要亲身经历,也能体会到职场性骚扰给人带来的负面后果。交易性骚扰既然有交易存在,即会对被骚扰者的事业有直接影响。接受性要求,会得到一系列事业上的帮助,却要忍受另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和占有;而不接受,则会失去一系列上升机会,甚至失去工作。


敌意工作环境虽然不会直接影响事业,但污言秽语,龌龊行为,也会让人身心俱疲,影响工作情绪和表现。研究表明,员工在这种不友好,不文明的工作环境中更容易焦虑,沮丧,抑郁, 工作效率低,动力小,最终跳槽离职。


既然后果严重,为什么受害者不说?为什么不立即告发骚扰者?既然不说,不正说明了这事不足挂齿,可以忍受?这些问题成了许多群众淡化职场性骚扰严重性的理由,而忽略了职场性骚扰受害者左右为难的处境和他们面对的重重阻力。


比起其它性骚扰,职场性骚扰发生在双方相识的情况下,牵扯着公司名誉,个人事业前途,使得拒绝更无力,举报更艰难。谈论,举报,和告发职场性骚扰都像给受害者的事业投下一枚炸弹。


说出来,他们会从此被现任和潜在雇主与同事看作是难相处,难管理的“搞屎棍”;他们会被贬低、攻击,降职、列入黑名单,以及解雇;他们会背负破坏公司名声,让公司股票掉价的罪名;如果是创业者,他们能拿到的投资减少,会严重影响公司业绩。但如果不说出来,就只能自己承受伤害,更加怂恿肇事者继续胡作非为。



一位硅谷的女创业家问:“我要对公司业绩负责,要对员工生计负责,如果说出来会对公司有害,那我该不该说?”


CareerBuilder公司对美国800多位员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12%遭受过职场性骚扰,在这之中72%没有举报。在问及选择沉默的原因是,40%选择了“害怕被贴上‘麻烦制造者’的标签”,22%选择了“口说无凭,了无胜算”,18%选择了“怕丢掉工作”。


当终于有受害者勇敢的说出来时,群众的反应只能让其他当事人更加倾向沉默。对于女性受害者,人们只会嘲讽“一个巴掌拍不响”,“她打扮的那么骚,都是自找的”,“这个职业只适合男人,女人就不应该做”,“这些指控估计是她编造出来的,她是想出名,想赚钱”。而对于男性受害者,人们只会投以“大男人还投诉性骚扰”的嘲笑。


但是,即便很难,很可怕,我们每一个人,也要在遭遇交易或敌意工作环境性骚扰时第一时间对骚扰者说不,如果对方不停止骚扰,则要向更上级举报。不仅如此,旁观者和证人也不能沉默。就像一位受害者说的:“说出来,最难的地方在于,害怕自己会落入一个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指控肇事者的境地。”旁观者和证人的沉默,只会让更多人变成骚扰者,让更多骚扰者逃之夭夭,让这棵摇摇欲坠的大树的根更加腐朽。



当然,在某些性骚扰者得以逃之夭夭的同时,也有不少终究被绳之以法。有人接受制裁,主动辞职。那些事业没有受影响的,也有名誉上的损失。于是有人说,这样的反性骚扰行动,是不是太过了,搞得草木皆兵,开个玩笑一不小心就要丢掉工作?遇到了真心爱慕的人谁还敢表露心声?这样的顾虑使许多人,尤其是在领导岗位的男士,故意与女同事保持距离,避免与任何女同事单独相处,在与女同事开会时都确保门开着,有些甚至干脆排挤,孤立女同事,不与她们交流了,对她们的提问,要求,也不予回应。


这些结论,这些行为,模糊了正常交往,真诚待人和性骚扰的边界。


试问一下,如果你真的以平等,专业,真诚的眼光看同事,开玩笑时,会开与性有关的黄色玩笑吗?即便你们之间的关系允许你们随便开黄色玩笑,在对方感到不适,对你说不,要求停止时,你还会继续吗?试问一下,如果是真心爱慕,诚心想与对方恋爱,你会在第一封邮件里就要求发生性关系吗?会以不接受就不给予某些好处来威胁对方吗?


试问一下,在性骚扰真真实实的发生后都只有寥寥无几的受害者举报,举报后也只有更加寥寥无几的受害者有足够的证据得以讨回公道,举报后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谁会在性骚扰没有发生的情况下自取其辱的去举报呢?再试问一下,身正不怕影子歪,如果你自信自己没有也不会做出性骚扰行为,又为什么要怕对方举报呢?


每个人要保护自己,保住工作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为了“自保”而隔离所有女同事,形成“男性俱乐部”,是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女性的工作,职业发展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要牺牲自己的事业为他人的“自保”买单。这也就意味着,公司,企业,单位制定一个合理,严肃,公正,公开的预防,投诉,惩处性骚扰机制,给每一个员工提供安全感,安定感的职责尤为重要。大部分管理者都知道,没有快乐,稳定的员工,公司业绩也会大受影响。可怕的是,曾经有一位程序员朋友跟我说过:“我希望公司多招些漂亮的会打扮的女生,她们什么都不用干,就每天在我们面前走来走去,我们心情当然好,工作当然更积极啦!”这种对女性同事赤裸裸的物化让我怒火中烧,却无言以对。不管多么有智慧有思想的女性,在这样的环境下都被简化成了一具女性躯体,她们能有多少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有多少空间发挥自己的才干?一个看不到,留不住女性大脑的公司,损失的是巨大的人力资源,终究会一败涂地。


虽然职场性骚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个人行为,但组织需要对自己员工的行为负责,有责任和义务避免性骚扰事件的发生,在性骚扰事件发生后,也有责任和义务惩处骚扰者,安抚补偿受害者,进一步完善预防机制。预防是最有效的消除职场性骚扰工具。


企业需要清晰明确的跟员工表明决不允许性骚扰发生,需要对每一个员工进行性别平等和性骚扰方面的教育培训,让员工了解什么是性骚扰,什么行为会构成性骚扰,鼓励员工在性骚扰发生时说不,在发生后采取相应行动。组织要建立高效,公平,强有力的申诉机制,对员工的抱怨采取快速合理的解决措施。研究表明,员工在有完善公正申诉机制的公司里工作满意度和绩效都更高。


在保证调查案件的过程公平公正客观的同时,企业也应该尽最大努力保护当事人隐私,在当事人同意或证人要求的情况下,公开证据及审判结果,避免无辜的人承受不必要的损失,以保护每一个员工的身心健康出发,开诚布公,才能真相大白。


这么做,不仅是一个企业得以提高业绩,巩固竞争力,常胜不衰的基石,更是一个企业对社会道义的践行。有安全,友好,积极的工作环境,平等,真诚的同事关系,才能打造一个成功的企业,一个健康的职场。


-----------------


央广网(2016). 记者调查职场性骚,


Estes, B. and Wang, J. (2008). Workplace incivility: Impacts on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


Fowler, S. J. (2017). Reflecting on one very strange year at Uber.


Gretchen Carlson (2017). How we can end sexual harassment at work.TED Talk.


McFarlin, D. B. and Sweeney, P. D. (1992). Distributiv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as predictors of satisfaction with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O’Brien, S. A. and Segall, L.(2017). Money, Power & Sexual Harassment. CNN Tech.


O’Brien, S. A. (2017). Uber fires 20 employees over sexual harassment probe. CNN Tech.


O’Brien, S. A. (2018). Why employees say workplace sexual harassment goes unreported. CNB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6 08:11 PM , Processed in 0.0671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