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9|回复: 0

[史地人物] 小暑丨苏州人被热浪逼出的解暑秘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6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暑丨苏州人被热浪逼出的解暑秘方

 余嘉 地道风物  2018-07-07

丨小暑 · 特辑丨




今日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暑,六月节。

《说文》曰:暑,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7月6日至8日之间。今年的小暑正正好好是在7月7号。从这个节气起,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炎热起来,逐渐进入能“晒开石头”的高温模式。




按农历算,小暑通常是六月初。农历六月是江南一带最炎热的时候,苏州人一抒发热之感慨,就说“大六月里”一个“大”字,包含了多少关于热的“无边”、“超级”、“厉害”一类的感叹啊!


暑热是自然规律,也符合农作物生产要求。吴方言里,就有“六月不热,米谷不结”的俗语。




顾禄的《清嘉录》里,又引农谚云:“六月宜大,瓜茄落苏箩来坐。”因此,从小暑开始,“小暑南风十八朝,晒得南山竹也叫”,风中渐起热浪,夏虫唧唧鸣唱,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期。


但酷暑对人体却是个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空调被发明之前。




李渔《闲情偶寄》中有言:“酷夏之可畏,前幅虽露其端,然未尽暑毒之什一也。使天只有三时而无夏,则人之死也必稀……,只因多此一时,遂觉人身叵测,常有朝人而夕鬼者。”


所以,从小暑开始,江南江北、朱门蓬户,都各显神通、因地制宜,展开轰轰烈烈的避暑之战。




小暑,宜坐宜躺

读《红楼梦》时,当看到黛玉初入贾府,贾母让她住在碧纱橱里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以为,黛玉小可怜,只能住在橱子里?实际上,碧纱橱是一种隔断,类似屏风。用木条做成花式框架,分内外两层,中间夹纱,既能隔断,又能透气。




用它来围出一个空间,可不就像个橱子?


小暑开始,天气湿热,蚊虫侵扰,暑气滋生,城里的大户人家,就在水榭、凉堂中,架设一圈碧纱橱。纱越是薄透,越无碍湖上凉风,又能挡住蚊蝇,坐在“橱子”里,手边放一盘冰镇鲜果、一盏碧螺春茶,周围是林泉山石、蝉鸣树荫,苏州园林的历代主人们,就这样闲闲地抬起手,对着酷暑“biubiu~~”。



▲ 网师园内的彩霞池,映出的夏日晚霞 摄影 / 傅静中


普通人家,则会用毛竹、芦席等材料,请匠人在院子中搭只凉棚,到了黄昏时,一家人也能开开心心地在凉棚下,吃吃夜饭啃啃瓜,摇摇蒲扇纳风凉。


说到蒲扇,前两天路过葑门横街,在一家杂货铺门前,看见一大盒子在售卖的,一张叶子剪得圆溜溜的,用布包了个边,摇起来轻便松爽,恍若回到从前。




除了蒲扇,到了暑日,窈袅登场的消暑器具,还有草席、竹席、藤枕、竹夫人等物。前三个常见,竹夫人则最有意思。


“竹夫人”不是人,实际上是一种竹篾编成的长条形篓子,中间是空的,一般长在三五尺左右,通体润滑,很是可爱。



炎夏盛暑,江南湿热难当,在没有电扇的年代,睡觉又不可能扇扇一整夜,人们发现,竹篾在夜间沁凉可喜,就用竹篾编成这样一个物什,睡觉时搂着它,便搂了一怀的凉意。既然它与人同卧同眠,于是就被戏称为“竹夫人”了。

 

酷热难耐?消暑靠吃


一首叫做《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唐•武元衡)的诗里这样写:“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这个“伏”,也就是“三伏天”的伏。



▲ 夏日苏州观前街上的人来人往。


古人认为,暑天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保护阳气的最佳时节,所以要“春夏养阳”。然而,天气闷热,体弱的人常常会胃口变差、不思饮食、身体乏力,中医称之为“苦夏”。苦夏当然不是病,但会严重影响“养阳”大计。


小暑黄鳝赛人参


苏州有“小暑里格黄鳝赛人参”的谚语。


黄鳝生命力极旺盛,营养价值高,是苏州人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肥美。小暑时节,老苏州对吃黄鳝有迷之热衷。




这样的执着自然因为黄鳝极美味!苏州人食用黄鳝的花样很多。按造型分,有鳝筒、鳝背、鳝丝、鳝糊;按烹饪方法分,有红烧、水煮、蒜蓉、爆炒;按“搭档”分,可以下饭、可以煮粥、可以做面浇头。




最有名的一道是“响油鳝糊”,把鳝丝加各种配料,炒到色泽金黄、火候正好,勾芡盛盘,洒上碧青滴翠的香菜葱末,以及蒜茸、胡椒粉,上桌,当着客人的面,把一小盅热油泼上去,“嗤嗤”一阵响过,热油把各种佐料的香气激起,众星捧月一般地围拱着鳝丝的肉香,在座的人,没有不食指大动的。

 

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所谓“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羊肉温补而味美,是冬令补身的佳品,但是在不少地方,有吃“伏羊”的习惯,譬如苏州西郊的木渎藏书羊肉。




“吃伏羊”其实也是一种以食为疗、“冬病夏治”。夏日湿热,人们食欲不振的时候,这碗咸鲜美味、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光想想就胃口大开,浑身毛孔喷张。干完这碗羊肉汤便大汗淋漓,五脏六腑的湿热、寒气、毒素随着汗液哗啦啦地流出来,何等地通透爽快!




夏季饮热水,比喝凉水,更加解暑消热,所以民谚说:“喝上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防暑哪能少碗茶?


酸梅汤、绿豆汤,是众所周知的消暑佳品,讲究点的人家,还有自己的“私家食单”。




苏州太湖里的东山岛,是传统风俗保存相当完备的地方。岛民们真正是各有传承。


蒋家的奶奶,每年的小暑前后,都要到山上去采一种“淡竹叶”的药草,煮水给家人日常饮用;王家的老伯伯,会自行购买配制用金银花、连翘、薄荷的混合物,煎水代茶;还有人会用鲜竹叶、莲子心、麦冬、鲜佩兰煎水饮用。不论材料如何,反正都有清凉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就对了。




当然,如果你是个“死宅”,上面的各个招数都懒得去弄,那么憋个大招吧——静心!所谓,心静自然凉。这种说法早有年头了。白居易就在他的《消暑》当中说:“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金代的庞铸也说,“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喜夏》)。



讲究“境由心生”的中国人,大概的确是看重心的力量。无论用什么手段,都不如约上一二知己,烹上一壶好茶,叙旧神聊畅谈,或者寻得一处阴凉,手握一卷好书,忘记尘世烦忧,如此,都是酷暑里的一番清凉滋味啊!



所以,你的消暑秘籍又是什么?



文丨余嘉

编辑丨逸骁

图编丨袁千禧

本文图片来自视觉中国、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7 10:07 PM , Processed in 0.0757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