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2|回复: 0

[百家杂谈] 俄罗斯人问:除了满场广告,你能告诉我一部中国小说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4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俄罗斯人问:除了满场广告,你能告诉我一部中国小说吗

 张海律 大家  2018-07-04


7月2日晚,伏尔加格勒北郊一栋公寓楼,电视里正在播着比利时与日本的世界杯16强赛事。下半场刚开始日本队接连打入两球后,弗拉基米尔·维茨套上了一件蓝色日本队服,“这是上一位沙发客留给我的,之前他们在这儿小组赛打波兰”。


而我,则是维茨一家新的沙发客。免费入住当地人家,尤其是物价本就不高国度的当地人家,一直是我旅行中尽量尝试的住宿方式,随年纪增长,也就不为省路费,而真为了得到故事,或是一些有冲击力的观点和看法。相较前台刷卡的酒店和交钥匙走人的民宿,却也只有没有金钱关系的沙发旅行,才能获取这样的体验。



石油勘探工程师弗拉基米尔·维茨



维茨的父亲拿着自酿的伏特加


梦想成真。当球赛结束,日本被比利时神奇扭转和淘汰后,俄国熊孩子们安静下来,在午夜时分吃饼干喝茶准备上床睡觉时,客厅里一副高加索山区的全家福,将话题引到了19世纪作家莱蒙托夫和《当代英雄》。因为这恰是我这个鲜少读书的手机控,在上一趟旅行中刚终于读完的著作——差不多随身4年了!



维茨一家两个小孩的睡前茶时间


见我读过《当代英雄》,女主人娜塔莉竟用俄语深情背诵起其中的段落,当然我也听不懂,男主人弗拉基米尔打开书柜,指着那些厚实的大家伙,“我们俄国人总是一写东西就收不住,肖洛霍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英语稍好一些的大女儿娜斯佳也插嘴进来,“其实我们自己也读不懂,不过我们全家倒是都在追乔治·马丁,都在等最后大结局“,继而打开下一个书柜,《冰与火之歌》迄今的全部俄译本和HBO《权力的游戏》正版DVD,”看我们世界杯的宣传片,就很山寨’权力的游戏‘吧“。两个小家伙上床睡觉的时间到了,”不过他们爱看日本漫画和卡通,我们的父辈是没这些东西看的,虽然确实也有过一些古怪的苏联超级英雄“,娜斯佳继续说着。


老妈娜塔莉突然努力用尽自己所知道的英文,向我努力表达出,可是对于中国,我们就知道阿里巴巴,知道马云,知道世界杯赛场上满屏的中文赞助商,但你可以告诉我一本中国小说、一部中国电影和一位音乐家吗?”



将女主人这段话发到微博后,我上床睡觉。第二早醒来开机,发现评论区炸锅了,最热门的跟帖下面还激烈吵了起来,而我可既没加V也不是大号。有调侃着帮我回答“《战狼2》、蔡徐坤”的;有没读题就说举不出来是我无知的;有好奇我回答了啥的;有反讽俄国当代又能有啥的……但更多还是在认真反思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究竟有没有文化影响力。


说实话,当晚我确实被俄国家庭难到了,总不能拿着四大名著、Bruce Lee和抖音做答案吧。我先想到的当然是诺贝尔和莫言,可谷歌查阅一番,发现莫言作品直至2012年才首次被翻译成俄文,《酒国》首发3000册,那年获奖后才随机增印,接下来几年,也才又翻译出版了《丰乳肥臀》和《变》。这当然是俄国翻译界对中国文学不够重视所致。可诺贝尔文学奖或欧洲电影三大奖,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输出能力和国际文化影响力呢?或许全世界的沙发主都如维茨一家那样,熟知美剧《权力的游戏》,但就没几个人会知道莫言,换作他家来了个巴西、西班牙甚至法国沙发客,结果也差不多吧。



莫言《酒国》俄文版


女主人的这段问话,或许触及到这些年我国文化输出效果的痛点。但也与这个俄国家庭的兴趣关注点和资讯吸收结构有关。老爸弗拉基米尔在苏联时代是航空工程师,如今成了跌到地面做石油勘探研究,老妈娜塔莉是早一批的Oracle数据程序员,大女儿是伏尔加格勒州立大学数学系本科。一家的理科知识分子自然会关注科幻作品,感谢微博网友留言,第二天早上我给他们找到了《三体》俄文版,让他们一定找来看。



《三体》俄文版


我也不知道维茨一家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普通俄国家庭,他们也说自己就知道历史书里的中国,“当下的中国文化,是更靠近欧美还是日本呢?又或者有你们自己的一套?”


我尽量用他们能知道的词汇回答,“父母辈曾一度很靠近你们,不管是苏维埃文学还是白银时代,但现在的一辈差异化很大,靠哪可说不好,确实有大量自产自销自娱自乐的手机端娱乐方式。”


当美国主导、英国和日本为辅的流行文化,在全世界铺天盖地传播时,似乎其他国家的文化影响力真的已经彻底靠边站了,也不知道在全球化互联网时代被增速的时间,还有没有耐心在未来某个时候沉淀出经典,就像我们今天还有一部分人能随口而出一众俄国作家、音乐家、画家那样。


或许和中国七八线小城一样,全世界大量的平凡家庭书架上还会摆着大仲马、列夫·托尔斯泰、歌德、简·奥斯汀的著作,但随着资讯爆炸,20世纪后半叶之后的“人类共同文学知识“和”共同书架景观“确实该在衰减。无论诺贝尔文学奖和欧洲三大电影节怎样肯定一部作品,它的传播能量也远不能再跟流行文化抗衡。


最初开始环球旅行那阵,我会在启程前看一堆那个目的地的小众电影或艺术片,然后发现,小众真的就是小众。2011年秋天,第一次去意大利,到了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的故乡费拉拉,午餐时问隔壁两个小年轻,“知不知道怎么去他墓地所在的小镇?“他们根本不知道我说的是谁,听着小镇的名字反问我,”do you like fuck?”我至今不知道那是不是一个以性产业繁荣闻名的滨海小镇。


换地思考,哪一天一个外国文青来到中国小县城,碰到一个能简单英语交流的中学老师或公务员,忙着称赞”你们的贾樟柯多棒啊!”,或许人家也一头雾水。观片领域却也碰过追逐王家卫和贾樟柯的极少数文艺沙发主,那是在阿根廷第二大城市科尔多瓦,一对设计师夫妇对我盛赞贾樟柯作品《天注定》,得知我们拿它和阿根廷牛片《荒蛮故事》相比后,愤怒道,“什么鬼!我们那部大烂片能跟你们的《天注定》比?”真应了那句,外国的月亮就是圆,在哪都一样。


我也反思自己除了给伊朗人和库尔德人拷贝过三级片,也算是进行了文化输出之外,有没有真的传播过当代中国文化?走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大街上,虽然真的很烦那些对着你比划拳脚、嘴边叫着“Bruce Lee, Jackie Chen“的小孩,但也忧心,不说中国文学了,成龙如果真的歇影,中国电影甚至中国文化还能在世界上有着什么印记?毕竟互联网再快,这个选择性吸收文化的世界也还是太大,《西游记》和《甄嬛传》确也还没传播到东南亚和西非之外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7 10:07 PM , Processed in 0.0466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