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了一夜暴富,只为触摸权力的天堂|艳遇图书馆
搜狐>文化
2018-06-05 08:09
本内容来自单向空间和蜻蜓 FM 联合出品的音频节目《艳遇图书馆》
艳遇图书馆 第二十四站
坐标:奥斯汀
旅途荐书:《权力之路:林登·约翰逊传》
随身音乐:Texas
艳遇佳人:克莱尔·安德伍德
今天要去的是一座美国城市: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跟纽约、洛杉矶这些著名的美国大都会比起来,位于偏远南部的奥斯汀似乎并不能唤起人们通常对美国的想象,甚至许知远自己对它的印象也是一头雾水。但就是在这样一个与墨西哥接壤的非中心城市,美国第 36 任总统林登·约翰逊开始了他的权力之路。他对权力的渴望是如此隐秘而强烈,与他亲密交往了三年的朋友都讶异于他在年轻时就有着这样的政治抱负。甚至有人认为,林登·约翰逊就是美剧《纸牌屋》的主角“木下总统”的原型。
立即试听本期《艳遇图书馆》:
(以下为第二十四期《艳遇图书馆》文字节选)
【邂逅之城:奥斯汀】
“奥斯汀给你另一种美国想象”
德州是一个让我一头雾水的地方,关于它的印象大部分都是由电影、历史的片段拼贴而成。比如约翰·肯尼迪 1963 年在德州第三大城市达拉斯遇刺,所以大家觉得德州是一个有明显的血腥创痛的地方。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常富裕的省份,因为有石油,尤其是在 70 年代 Oil Money 达到顶峰的时候。它又跟墨西哥接壤,两边的冲突也非常多。所以德州在我的脑海中总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印象,但是又遥远、又亲切,说不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有部电影叫《德州巴黎》,讲在德克萨斯这么一个中部的、其实蛮封闭的地方,有一个叫巴黎的小镇,电影就讲小镇里的风俗。我们很多外来者对美国的想象都是纽约、旧金山,但其实它们只是美国的一部分,深入美国内陆你会发现,它是一种非常狭窄、封闭的生活方式。
▲《德州巴黎》剧照
另一个关于德州的印象是在我们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大家都开始攒电脑,要买芯片、主板,其中有些就来自德州仪器公司,所以它是我们电脑启蒙中的一部分。德州首府奥斯汀被称作中西部的硅谷,他们叫 Silicon Hill,硅山。当时戴尔是像中国的惠普、联想一样的计算机公司,它就是在德州产生的。
奥斯汀给我的印象跟云南的西双版纳有点像,西双版纳跟缅甸接壤,奥斯汀跟墨西哥接壤,它们都属于各自国家的非中心位置。
▲美国得克萨斯州与墨西哥的交界
【旅途荐书:《权力之路:林登·约翰逊传》】
“那时还没有人知道林登·约翰逊真正的抱负”
为什么今天突然想讲德州呢?是因为一本书的出现,一本巨大的书,它让我很震撼。这本书是美国第 36 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传记,这位总统就出生在德州,在那里成为了众议员、参议员,最终走上总统之路。
在 20 世纪美国政治人物中,林登·约翰逊完全没有罗斯福、肯尼迪和里根那样光彩夺目,因为他生前有很多污名:他把美国拖入更深的越战,他充满谎言,他对权力贪得无厌……
《权力之路:林登·约翰逊传》
作者: [美]罗伯特·A.卡洛
出版社: 猫头鹰文化·四川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The Years of Lyndon Johnson: The Path to Power
译者: 何雨珈
我非常仰慕的一个传记作家罗伯特·卡洛用 40 年时间写了四卷本的林登·约翰逊传记。他 70 年代初跟出版社谈了一个小协约,计划花两年时间写一部 15 万字左右的约翰逊的传记,因为那时候林登·约翰逊刚死去不久,还有新闻价值。结果这个传记写作变成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旅程,让他又兴奋又疲倦。他写了整整十年,到 80 年代初终于写完第一卷,只写到林登·约翰逊 30 多岁。
一九四〇年,三个男人躺在一块毯子上。其中两个很有钱,另一个很穷,穷得最近才买到这辈子第一件合身的西装,他就是三十二岁的国会众议院议员林登·约翰逊,想钱都快想疯了。另外两个有钱人,一个叫乔治·布朗,约翰逊一直在恳求他给自己找条生财之道,布朗则懒洋洋的,优哉游哉——这是在西弗吉尼亚州山野中的豪华酒店“绿蔷薇”里,仍带着余温的秋日暖阳照在身上,真是舒服——此时另一个男人查尔斯·马什说他也能帮林登·约翰逊,当然,布朗清楚地知道后者会给出什么样的答复。
布朗对于马什的主动并不意外。马什时年五十三岁,人高马大,飞扬跋扈,认识他的朋友都说他由内而外散发着一种古罗马皇帝的气质。这位“皇帝”相当喜欢做些浮夸的举动,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伟大。
……
而眼前这位林登·约翰逊,马什视他更与别人不同。马什手上有一份在得州首府奥斯汀颇具影响力的报纸,就一路支持约翰逊,巩固了他在得州这个选区的控制权。同时两人的私人情感也不一般,按布朗的说法:“查尔斯爱林登如子,视如己出”。
……
接下来的话,充满了浓烈的“马什风”:“我卖给你的价格,你肯定买得起。”对于一个一文不名、身无长物的年轻人来说,唯一的出路便是马什给的这条了:他提出,年轻的议员可以买下他在理查森企业的股份,不用付首付。布朗解释说:“他的意思是,林登可以从以后每年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分期付款。”布朗看过相关的资产负债表,说这些股份就算不值一百万美元,也算是“接近”了。“七十五万美元肯定是有的。”马什这是要让林登·约翰逊一夜暴富,而且约翰逊自己不用出一个子儿。
马什的慷慨在布朗的意料之中,而对方的反应却在他的意料之外。约翰逊感谢了马什,态度彬彬有礼、谦恭顺从,甚至有些迎合讨好。他在长辈面前一贯如此。但布朗回忆说,他的态度同时也很坚决,说要考虑考虑,但很有可能要对马什的美意敬谢不敏了。“我不能和石油有染,”他说,“要是公众知道我从油井里分了一杯羹,那我的政治前途就算完了。”
▲年轻时的林登·约翰逊
整整一周,林登·约翰逊都在考虑马什的建议。而他所处的环境,时时都在提醒他,如果拒绝了大富翁的美意,他将失去些什么。绿蔷薇酒店的大堂宏伟宽阔,高高的石柱精美绝伦,闪着洁白的光辉。两侧的窗外是绵延六千五百公顷的丰茂草坪和宁静的花园。硕大的舞厅铺设着大理石地砖,各方贵客翩翩起舞,头顶是巨大的枝形吊灯,制作考究,巧夺天工。温泉屋的圆顶下春意盎然,每天下午,遮阳伞下围坐在桌边的客人都能享用到冰爽的香槟美酒。没事还可以去周围一溜奢侈品店满足购物欲。温泉屋的室内游泳池大得像个湖,身着绿色制服的仆从无处不在,随时在池边待命。附近的火车站每天吞吐量巨大,客人们从自己的私人车厢上下来,直接被等候多时的“豪车舰队”接走。
正如《假日》杂志所描写的那样:“这就是丰饶的美国,达到富裕的巅峰。”这里是美利坚的“理想国”,是富人的天堂,而若囊中羞涩,就休想享受到丝毫快乐。前面说的那三个男人,住着绿蔷薇最贵的房子:一排白色的小别墅,特地离主楼远一些,私密性很好。他们每天都在房前的斜坡上铺张毯子,躺在上面。
约翰逊和布朗讨论马什的建议,又像之前很多次一样诉说起自己人生的林林总总:少年时代困苦不堪的生活,拼命挣扎才得以进入大学深造,以及一个事实(布朗说,这个事实简直成了约翰逊的心魔,令他寝食难安)——他在国会已经有三年资历,在罗斯福总统的友情相帮下,这三年来,他累积的权力已经远远超出相同资历的同僚。
然而,即便如此,他仍然一无所有,银行存款不足一千美元。他一遍又一遍对布朗诉说自己的恐惧(布朗认为这样的恐惧对约翰逊是一种折磨),他怕自己的结局会和父亲一样,也是个深受选民爱戴的官员,六次当选进入得州议会,最终却家徒四壁、凄惨而死。约翰逊一再说,他早就意识到,就算在国会稳坐交椅,也不能说就一定逃脱了父辈的命运。他说,自从去了华盛顿,见了很多从前的议员,都曾和他一样身居要职,仿佛风光无限,但后来一朝落选,便只能做些毫无尊严的工作,挣得微薄的薪水。而对他来说,落选也是迟早的事情,不可能永远得胜。
他有一件事情一直萦绕于心,难以忘怀,难免不断对布朗诉说:有一天,他在国会大厦乘坐电梯,跟电梯里的操作员搭上了话。后者告诉他,自己也曾是议员。约翰逊不想自己的结局也是如此,在电梯里上上下下,重复单调的工作。如果接受了马什的慷慨相助,他便永远不需要面对这样的恐惧了。布朗知道,约翰逊完全看得清马什的建议意味着什么,知道对方是要将可观的财富拱手相让。然而,约翰逊也不断重复着一开始对马什的答复:“那我的政治前途就算完了。”
和约翰逊合作这么久,布朗觉得自己应该算了解他了,也了解他多么的看重钱,多么急切地想赚钱。而且,他还感觉到这种焦虑与日俱增,不仅仅因为约翰逊越来越频繁地央求布朗兄弟为他找一门自己的营生,还因为最近约翰逊的亲朋好友之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几个月前的一场聚会上,约翰逊介绍了两个男人认识,其中一个后来从另一个手里买了奥斯汀的一处地产。
后来的一天晚上咱们的这位议员找到那个卖房的当地商人,说自己在这场交易中起了“作用”,让他“意思”一点“中介费”,这个商人实在猝不及防。他跟约翰逊说,他起的作用不过就是社交场合介绍一下而已,于是拒绝给他任何费用。当时他以为这事儿就算完了。他说那是很小的一笔交易,就算给中介费也“最多不到一千美元”。
所以,第二天早上七点,他开门拿报纸的时候,发现这位议员还坐在路边,等着再问他要钱,这真是让他无比震惊。他再次向约翰逊解释,自己不应该付这笔钱。“真的,林登就开始完全是求我了,求我给他这笔钱。我又拒绝了,感觉他要哭了。”所以,此时此刻,知道最近约翰逊因为一千美元而孤注一掷成那样的布朗,看到他竟然为了七十五万美元犹豫,不由得暗自吃惊。
约翰逊犹豫的原因也让他吃惊。“我的政治前途就算完了。”约翰逊说的是什么“政治前途”呢?来绿蔷薇的这一周前,布朗本以为自己很了解约翰逊在政治上的抱负,一眼就看穿了。因为约翰逊总是在絮叨他在政坛的目标,一直说要待在众议院,等着参议院空出位子,就去竞选参议员。他的众议院选区是很安全的,染指石油不会对竞选有什么影响。等竞选参议员的时候,他的选区在得州,染指石油在得州也不是什么大事。那么,约翰逊到底要竞选什么,才不能染指石油呢?
乔治·布朗回忆说,自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已经亲密合作了三年的林登·约翰逊真正的抱负。而在那个礼拜临近结束时,约翰逊斩钉截铁地拒绝了马什。在那个时候,布朗才进一步意识到,他实现抱负的意愿有多么强烈。
这本书的中文版已经写了 1000 多页,大概 90 万字。它把林登·约翰逊年轻时候的成长、他的家族历史、他内心的焦虑和对权力的渴望、他的恋爱、他的关系网络、他怎么实现自己的野心等等这些都全盘展现出来,所以必须有一个 1000 页的书来支撑他的青年时代。
▲确认肯迪尼去世的消息后,时任副总统的林登·约翰逊在空军一号上宣誓继任第 36 任总统。站在他身边的是肯尼迪总统的遗孀,杰奎琳·肯尼迪,当时她还穿着沾有肯尼迪血迹的粉红色套装。
中文版四卷本 6 月份就要出来了,我非常激动,我一直想把这本书的中文版引入中国,因为它让我看到一个传记是怎样建构起来的,它通过一个人完整地反映了整个的美国生活。比尔·克林顿评价说,罗伯特·卡洛的这套传记对整个美国贡献巨大。因为从 80 年代初开始出第一卷以来,他的读者就覆盖了大西洋两岸所有重要的政治人物。他精确、有说服力,而且富有想象力地描绘了权力是怎么运作的。
罗伯特·卡洛是一个非常典雅的老先生,今年已经 80 多岁了,还在致力于这本书的第五卷,也就是最后一卷,对林登·约翰逊最后几年的撰写。 他在曼哈顿的一个区租了间小公寓,为了使自己的写作看起来更有节奏,或者说更有紧迫性,他每天早上像正常上班一样,要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背着公务包,然后去自己的办公室写作。他把各种资料铺在那里,然后在墙上做进度表和人物关系表。
▲奥斯汀
为什么一本书要写十年呢?他为了写第一卷,想了解德克萨斯是什么样子,就搬到了德克萨斯去住。他去找所有当年可能认识林登·约翰逊的人,逐个进行访谈,然后去感受德州的天气、土地、人际关系,收集浩如烟海的信息。他只有一个助理,就是他太太,他们俩开着小破车就到了那种很偏僻贫瘠的地方,一住就是几年,去理解当地的事物,然后写成这本书。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英雄式的壮举。我也在写传记,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罗伯特·卡洛的影响。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他用一支笔复活一整个历史画卷,就像一个人画了从德州到华盛顿的《清明上河图》一样,而且是在这么一个时代。
【邂逅之音:Texas】
“亡命徒式的音乐,充满破坏欲”
来听一首 country music 《Texas》,来自一位老牌的乡村民谣歌手 Willie Nelson(威利·纳尔逊),他是一个乡村音乐加摇滚音乐的倡导者,60 年代出道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的、音质优美的年轻人,唱当时纳什维尔流行的风格,那种甜甜的 country music。
但到 70 年代他开始转变风格,开创了一种非传统的、乡村、西部式的音乐,被称作亡命徒式的音乐,显得非常吊儿郎当,充满破坏欲。我很喜欢他这些歌的名字,叫《快枪威利》(Shotgun Willie),或者是《Bloody Mary Morning》(血腥玛丽的早晨),《After the Fire Is Gone》(火熄灭之后)。
他后来做了一张专辑,叫《Wanted;The Outlaws》,就是《通缉——亡命之徒》,可能符合很多年轻人对反叛的想象,于是他一下子成为了一个 Super Star。
▲年轻时候的 Willie Nelson
【艳遇佳人:克莱尔·安德伍德】
“男女情爱变得不那么重要”
很多人喜欢看美剧《纸牌屋》,那种追逐权力的感受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读的时候让你心潮澎湃。我想起《纸牌屋》里面的女主角克莱尔,非常 tough、sharp、intelligent 的那么一个女人,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喜欢这样一种雄心勃勃,又非常自律的女强人,反正我觉得挺让人着迷的。但跟她一起生活不知道什么感觉,剧中男女主角更像合作伙伴,情爱变得不那么重要。
▲《纸牌屋》第二季剧照
基辛格说过,权力是最好的催情剂,可能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对政治人物而言,权力比一切异性、一切世俗的诱惑都更动人吧。
编辑|蕴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