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8-05-31
2018年 第11期 | 总132期
本期编辑:汪晓为
留守儿童,无需言说的故事
在我之前长达十年的媒体生涯当中,我一直扮演一个揭开伤疤的人,把悲伤与苦痛用最直白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资讯快餐化的时代,我需要这么做。 后来作为一名导演,在纪录片题材上,也每每遇到这种选择,是粉饰生活的残酷真相给人留下一些安慰,还是撕裂所有面纱,让真实去拷问人性?
摄影是讲故事的艺术。一幅好的肖像作品背后需要一个好的故事。但什么是好故事?能够触动人心、让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心生悲悯、潸然落泪的故事?
是的,这是好故事,但每一个这样的故事不都是一道伤疤吗?如果每采集一个这样的故事就需要揭开一个这样的伤疤,那一组好的摄影作品需要积累多少的伤与痛才能去打动人?
在我之前长达十年的媒体生涯当中,我一直扮演一个揭开伤疤的人,把悲伤与苦痛用最直白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资讯快餐化的时代,我需要这么做。
后来作为一名导演,在纪录片题材上,也每每遇到这种选择,是粉饰生活的残酷真相给人留下一些安慰,还是撕裂所有面纱,让真实去拷问人性?
在拍摄这组照片之前,我刚刚经历了这种真实的纠结,留守儿童小英坐在摄像机的前面痛哭,而我和摄像两个人站在镜头的后面流泪。
当纪录片拍摄完成,我终于可以拿起相机进行自由创作的时候,我如释重负,不再问TA们任何问题,不再期待TA们说出任何可以赚取眼泪的经历,甚至连名字和年龄都不问,就这样让TA们自由地在镜头前微笑、沉思,做TA们自己,而那些稚嫩脸庞上每一寸细小的被风吹裂的皮肤和与和TA们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眼神却分明在述说着TA的故事。
这是一个个关于留守儿童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中国有数千万个。
在云南昭通拍摄纪录片的某一天晚上,摄制组正在唏嘘着这些孩子们的遭遇,我突然接到5岁的儿子储楚从北京给我打的奇怪的电话。
和以往悠闲的聊天非常不同,这次的语气非常的生硬和强硬,他只说了四个字:“爸爸,回来!”,并且重复了三遍,语速很快、斩钉截铁,带有明显的不理解、埋怨甚至怨恨的情绪,而且不管我再和他聊什么,他都不再和我说话。
那一刻,我像突然被击中一样,半天都缓不过来。《无需言说的故事》系列作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