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6|回复: 1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3063期:记者支教后改行卖松茸 不为赚钱只是牵挂那的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3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8-5-20 10:32 PM 编辑

腾讯网  2018.05.21
记者支教后改行卖松茸 不为赚钱只是牵挂那的孩子


3063.png
今年39岁的郑昆是重庆人,几年前,他放下待遇还算优厚的记者身份,到云南香格里拉支教,没想这一去,自己会从此离开家乡,远离城市。



1.jpg
今年39岁的郑昆是重庆人,几年前,他放下待遇还算优厚的记者身份,到云南香格里拉支教,没想这一去,自己会从此离开家乡,远离城市。从媒体记者、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到支教老师、再到松茸贩子,黑导游……他的人生也因环境的改变转换着不同的角色。



2.jpg
纳格拉,在藏语中意思是“土壤贫瘠之地”。小村子远在香格里拉城区100多公里之外、海拔3800米的山上。2008年郑昆去支教的时候,这里还停留在半原始阶段,进城得徒步翻越两座大山,村子里只有每天晚上6点到12点供电。“一到深夜窗外的风就刮得呼呼的,睡不着就点起蜡烛看书,发呆,那时真是怀念重庆的花天酒地”,郑昆回忆说。



3.jpg
通往纳格拉的公路,在高山上蜿蜒盘旋,兜了好几个圈。伴随着对都市生活的阵发性怀念,在这块“土壤贫瘠之地”,郑昆却一直待了三年。在全香格里拉合并办学之后,纳格拉村小,自然也不存在了,改成幼儿园。“我当时接手的是三年级,一共就只有11个学生。”在郑昆看来,这三年,他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学生有病,他就和城里的朋友们凑点钱,送去昆明治病。有学生眼睛不好,他就自掏腰包配副眼镜。



4.jpg
已经在外地读书的卓玛央宗,看见郑老师显得非常激动。即使三年后,郑昆离开了村子,也一直关注着这些学生的情况,谁家有困难,就想办法去救急。然而正是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却让这个村里唯一的汉族人——“郑老师”,得到了全村老小的尊重,也让这个“本来只是打算过来玩一趟的”记者就此留了下来。



5.jpg
当年因为小便失禁而被全班同学“孤立”的江巴次林(右一)如今已成长为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那时郑昆带着不多的积蓄和重庆一帮朋友的捐款,将他带到昆明,对疾病进行了根治。



6.jpg
每年松茸季,郑昆从香格里拉去采摘点之前,会先到菜市场去买很多菜,带到要去借宿的那一家。虽然山上到处都是价值不菲的菌类,但蔬菜相当匮乏。



7.jpg
七八月份,是香格里拉的雨季,也是松茸出土的季节。作为全中国最大的松茸产区,每年这个时候的香格里拉,是吃货们向往的天堂,也是松茸贩子的聚集之地。一个松茸季的收入,对于村里的家庭来说,至少要占全年收入的一大半。支教的几年时间,郑昆深知松茸对于一户普通村民、特别是外出读书孩子的重要性。“我要是不做松茸生意,可能也会有其他门路生活,但是他们不行。如果没有松茸,我真不知道他们会过得怎么样。”



8.jpg
凌晨,已经进入松林准备找松茸的藏族姑娘格茸吹追,是郑昆的学生之一。采摘松茸天不亮就得出门,这样才能赶到下午让新鲜的松茸发往全球各地,这种特别讲究新鲜的菌类,时间就是金钱。每年的松茸季,村民们辛苦两个月能换来几万块现金,足以贴补一家全年的开销。



9.jpg
格茸吹追的父亲去世了,姐姐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又患上罕见的肿瘤,而她刚刚失去在药店的工作,家庭经济捉襟见肘。郑昆这次专门到她家里去了一趟,打算安排她到重庆一个朋友的医院去学习和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郑昆和合作伙伴在村里收购村民们的松茸和一些杂菌。他们每一次进来,都会去邮局或者快递点一下,将村里的信函快递带回到村里。



11.jpg
学生格茸卓玛的母亲遇到郑昆,将几根虫草硬塞到他的口袋里。村里人基本都认识郑昆,依然会很尊敬地叫一声“郑老师”,总会很热情地央他去家里,喝一壶酥油茶,或者最新鲜的牦牛奶。



12.jpg
郑昆安慰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吾吉拉次。如今一晃十年过去,当年他带的那一级学生,今年都到了考大学的时候。“遗憾的是,最后只有3个孩子参加了高考。”他摇摇头说,“而且成绩都不太好,孩子们报志愿的时候,还叫我过去参考。他们也只能报一些偏远地方的学校,只有这样,被录取的机会才大一点。”



13.jpg
回到香格里拉县城,在一个网吧里,郑昆帮着几名学生填报志愿。10年过去,城里的郑老师仍是学生们最信任的人。



14.jpg
白天,香格里拉松茸交易园区熙熙攘攘,但是郑昆很少出现在这里。做了几年松茸生意,郑昆已经成为一个行家,“当天采摘的松茸,几乎都是下午6点之后才会从各个采集点送往市场,有些偏远地方的货,甚至要到晚上十点以后。”经常熬夜,郑昆不得不靠一根根香烟提神。



15.jpg
凌晨1点多,郑昆在松茸交易市场给出货的松茸分级。每到入夜,才是郑昆的工作时段——选货,打包,填单,源源不断地把这些野生的“菌中之王”发往全国各地。经过郑昆之手发售出去的松茸,都有一个统一的品牌——“纳格拉”,这既是标明松茸的产地,也是对他曾经支教村子的怀念。



16.jpg
如今,做了五六年的松茸贩子,郑昆的生意也小有名气,销售渠道也从重庆拓展到全国各地。而他每一件松茸卖出后,都会将利润剥离一部分出来,用于对村里孩子和困难人群的帮助。“不敢说叫基金,那些都是大佬们玩的,我这个最多算个余额吧”。



17.jpg
松茸是季节性生意,郑昆有时会客串驾驶员和导游的角色,带着朋友或者熟人介绍的朋友在香格里拉或者周边游玩。说到自己这几些角色的转变,郑昆说,“其实也没有什么不一样,都是讨个饭吃。不过小地方的安静和懒散应该更适合我这个岁数的老男人一些。”



18.jpg
无聊的时候,郑昆会去开客栈的朋友那里,一起玩玩几年前风靡一时的实况足球。



19.jpg
这些年,郑昆虽然常住香格里拉,他还是会时常回一下重庆,看看父母,享受一下和朋友们推杯换盏的时光。“业务在那里嘛,毕竟那是我的老巢。”他笑着说,“朋友们知道我靠这个谋生,所以来照顾的很多。但是,在小城市呆惯了,在大地方多呆会心里就会很慌乱。”或许,在郑昆的心里,香格里拉,早就不仅仅只是一个驿站。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3 03:54 AM , Processed in 0.0600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