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二工程 中美八二工程(美方称“和平典范”项目)是冷战时期中国航空领域最重要的对外合作项目之一。1985年中美两国开始就引进航电系统进行商谈。1987年,中方选择美国格鲁门公司作为外方总承包商,系统的安装、检测、测试及试飞则在该公司的比斯派格工厂进行。合同包括50套机载雷达及火控系统和5套备份,总价值5.5亿美元。 目前可以确定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使用基于F-16A/B的AN/APG-66雷达和机载电子设备,但保留国产的敌我识别装置和塔康导航系统;新的惯性导航系统、HUD、大气数据计算机,并将原先分散的设备根据1553B总线标准综合起来,比原国产分散式系统上了一个台阶。改进后的飞机能挂载意大利 “A弹”。美方声称,经过美国先进技术整合后的歼-8II,其基本性能与F-16A相当。  这是笔者目前找到的唯一一张歼-8II在美国的照片
据《李明传》记载,沈飞于1986年在试制经费还没有完全落实的情况下就将两架运美试飞的01批样机投产。1989年初,两架歼-8II和一个机头模型运至代顿空军基地。然而,好景不长,几个月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方单方面中止项目。截至项目中止时,两架飞机已完成美制航电系统的安装,进行了初步的地面实验。后美方虽同意继续进行合同,却要加价2亿美元,我方表示不能接受并于1990年7月终止合同。但是事情还没有完,都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可是美方竟开放其内部结构给日本,韩国,甚至台湾的航空技术人员参观,我国能自行生产的最新型战斗机技术秘密已经暴露无疑。 1992年,美方将拆除雷达的两架01批歼-8II送回中国,而那个机头模型,则留在了大洋彼岸。 回到中国的歼-8II先在沈飞的仓库里呆了几年,后来,因为沈飞建航空博览园的原因,01架便拉出来进行展示了。  摄于21世纪初的01架,注意其机头雷达罩的灰色涂装,以及其上的防雷条。从美国学到的防雷条成了我国以后新研制战斗机的标配,此时的机号是11207
 几年后,这架飞机换上了迷彩涂装和一个传统的棕色雷达罩,编号也变成了84612,纪念歼-8II的首飞日期。注意01批驾驶舱后的背鳍有一段凸起以及机身右下腹新增的环控辅助进气口
再后来,这架飞机被沈飞领导送给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这才有了上文中歼-8IIACT的入驻。  作为沈航校标的01架
 生产识别号0101
02架目前保存在中国航空博物馆的新馆里,机身没有任何标志。  02架刚到航博时,机身编号0001,具有与01架相同的灰色雷达罩和防雷条,还有航空爱好者在机身上发现了英文
随着空军建军60周年航博的整修,这架歼-8II也随之涂装一新并被陈列在新馆里。 
八二工程最终夭折,但影响非常深远。实施八二工程的结果,至少说是成败各半,从长远角度看甚至是成功的,我国技术人员不仅切实地学习掌握了美方设备和人员的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深刻体验了西方先进航空技术的整体性、可发展性和前瞻性。这一尝试虽没有直接成果,但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战斗机技术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方向和道路。 对了,上文中提到的那个机头模型,至今仍然滞留美国,作为历史的见证。 

 老实说这个座舱仍然基本完好
三、八三工程 上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国内处在市场化改革的前夜,国家对军工的投入大大减少。经历了“八二工程”的打击,又面临严峻经济形势的沈飞和601所,急需一个证明自己并且活下去的机会。正巧,此时军委领导人来沈飞视察,听了沈飞做的歼-8II大改和“八二工程”的汇报,指示“一定要争这口气,搞出‘争气机’”,于是乎,“八三工程”上马了,新飞机定名为歼-8III。 歼-8III改进的重点,一是为飞机改装自行研制的数字化航空电子综合火控系统,二是换装两台新研制的涡喷-14“昆仑”发动机。然而,“新机配新发”却犯了新机研制的大忌,客观上导致了歼-8III最终下马。 据《李明传》记载,1992年3月10日,601所提前20天完成发图。1993年8月25日完成总装,同年12月12日,歼-8III由黎庭光首飞成功。  歼-8III首飞的历史镜头
歼-8III的原型机(0批)初期总投产量为4架。其中02架用作静力试验,而另外3架用于试飞,其中01架用作基本性能试飞;03架和04架用于综合化航电系统的试飞。由于歼-8III的下马,该型机的照片并不多见,目前公开展示的原型机也只有1架。  歼-8III的01架原型机,试飞院编号510,可见加装了空中受油装置,注意雷达罩右边的缺口,这表明歼-8III的雷达罩改为向右开启
从试飞院退役后,01架被赠送给了南昌航空大学,作为校标。  01架刚送到南昌航空大学的样子,还未来得及改涂装
 现在,01架被涂成了白色,机头编号改为021226,做成了雕塑
据《李明传》记载,1994年12月30日,03架完成首飞。03架目前不知所踪。  电视节目中惊鸿一瞥的03架截图,其试飞院编号511,可见加装了空中受油装置,并且携带了“A弹”
 试飞院宣传片中的03架,拍摄时间应该在新世纪之交
歼-8III的04架全状态样机于1995年12月17日首飞成功,然而,据《“凤”舞蓝天——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记载,1997年1月24日,04架在转场阎良的过程中,由于地面指挥员的失误着陆失败,造成二等事故,飞机报废。笔者至今没有04架的照片。 此时,上级决定紧急投产05架,然而,1999年5月20日下午,由于发动机失火,05架坠毁,造成二等事故,可以说,这次事故直接让歼-8III失去了定型的资格。  05架的珍贵照片
此时已近二十一世纪,当时的新歼——歼-10已首飞,苏-27系列已初步形成战斗力,甚至歼-8家族的其他改型也已立项,因而歼-8III已无继续下去的必要,遂黯然下马。回顾历史,不成熟的“昆仑”发动直接造成了歼-8III的下马。据原歼-8III飞机现场副总指挥刘春义回忆“整个定型试飞中,飞机实际成为发动机空中试车台。定型试飞不是按网络图在执行,而是围着排除发动机故障转…”当然,板子不能只打在工业部门身上,601所曾上书国防科工委要求先配稳定可靠的涡喷-13,然而,得到的却是否定的答复。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导致了“争气机”的下马。 据传,“昆仑”与歼-8家族的恩怨一直持续到21世纪头一个十年。彼时,歼侦-8F,这种末代歼-8改型采用改进了十几年的“昆仑”作为动力,然而,又是发动机原因造成的二等事故和连绵不断的故障让歼侦-8F大量趴窝,最后不得不换上涡喷-13才重新服役。这也标志着我国末代涡喷发动机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在那些窘迫的日子,担负台海一线侦察任务的部队不得不使用老掉牙的歼侦-6执行任务。 四、结语 进入90年代中期后,歼-8又发展了D/H/F/DH/DF/FR等改型。现在总有人议论歼-8改进改型这么多,出了那么多院士,然而,客观地说,现在看似平常的空中加受油技术,主动控制技术,综合化航电系统可是90年代初期中国航空人的拦路虎,而歼-8II,作为我国90年代最合适的飞机,自然得为子系统的突破提供平台。每个型号背后,都是系统能力的提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纵使走过不少弯路,遇到不少波折,受到不少非议,但歼-8II不断改型的背后,是我国航空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这也是前人所希望看到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