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年代是乐坛的黄金时代。
港乐空前繁荣,刘卓辉则开创先河,在北京组建了大地唱片公司,把香港乐坛成熟的运作方式带入内地,同时也把三宝、何勇、洛兵等内地优秀音乐人都网罗旗下。 艾敬的首张专辑《我的1997》就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刘卓辉集结了旗下最牛的制作班底,帮艾敬量身打造作品。所有的歌,都针对她的气质和人设去创作。   
那年头,流浪还是一个很迷人的字眼,而从沈阳背把吉他一路唱到北京,年纪轻轻却经历丰富的艾敬,身上就具备这种独特的漂泊气质。
所以,专辑中一首《流浪的燕子》就成了附在艾敬身上的第一道标签。刘卓辉还邀请到了顾长卫,给《流浪的燕子》拍了一首当时还是很新潮的MV。
在他镜头下,扎着两条小辫子、穿着东北花袄的艾敬一出镜,便以她清纯似山口百惠的外形俘获了许多电视机前的观众。     
但戏剧化的是,这张专辑后来最火的并不是这些大咖们的作品,而是艾敬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我的1997》。 当年专辑的大框架完成之后,刘卓辉觉得还缺点什么,便鼓励艾敬自己写一首歌,把这些年的经历用歌词的形式创作出来。 而那时候的艾敬听了很多西方的乡村音乐,也受到了民谣歌手苏珊娜·维嘉那类口语化歌词创作的启发,于是,她一气呵成,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我的1997》的歌词。 
写完找人去谱曲,因为歌词里面有很多长句子,大家都说谱不了,最后艾敬没办法,只好自己写曲子。
没想到,这首歌一炮而红。 从宏观上看,《我的1997》暗含了97回归的大主题,但歌词细节,记录的全是艾敬个人的生活轨迹,包括当时她与刘卓辉的恋爱正经受着两地往来不便的考验。 他可以来沈阳,我不能去香港。 1997快些到吧,让我站在红磡体育馆。 1997快些到吧,和他去看午夜场。
△艾敬《我的1997》MV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艾敬以小见大,用小女人的情感诉求切中了大众心声。
其生活化的歌词也让人耳目一新,再配合张元导演的MV,双管齐下,重磅出击,令艾敬迅速跻身一线歌手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