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9|回复: 2

白宫内部报告,揭露美国打压中国芯片行业内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4 06: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宫内部报告,揭露美国打压中国芯片行业内幕

来源:微信公众号“侠客岛”
2018-04-24 14:45:29

来,中兴事件不断发酵,舆论纷纷关注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遏制。其实早在去年初,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就发布了名为《确保美国半导体的领导地位》的报告。报告提到,中国的芯片业已经对美国的相关企业和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建议美国总统下令对中国的芯片产业进行更加严密的审查。观察者网曾刊发报告全文进行介绍。


24日,微信公号“侠客岛”刊文,援引美国去年的这份报告,报告屡次提出遏制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明确目标。文章称,从历史上看,全球的半导体市场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在创新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应该极力阻止中国的破坏和影响。报告建议:美国政府需要找出那些特别的半导体技术和公司,并对其加以保护,拒绝并购,避免造成可能的安全威胁。


以下为侠客岛的报道:

中兴风波,对中国的半导体乃至互联网科技行业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育。

昨天,京东CEO刘强东公开称,中兴事件重重打了所有中国互联网企业一个耳光;阿里巴巴也于近期宣布全资收购芯片公司中天微,并投资六家芯片公司。一时间,要“举全国之力”,赶超美国芯片行业的呼声高涨。

不过,有决心固然很好,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以芯片为代表的半导体行业竞争的激烈性。

b275.jpg


最近,岛上拿到了一份由美国总统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发布的名为《确保美国半导体的领导地位》的报告,文章虽然发表于2017年的1月,但其对中国的屡次提及,却可以让我们窥见此次美国“切断”中兴后路,遏制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逻辑。

侠客岛做了梳理摘编,一起来看:

b276.jpg


逻辑

既然要全面”狙击“中国,那就得师出有名。于是,文章一开始就下了个判断:从历史上看,全球的半导体市场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所谓不完全竞争,那就是有机构干预嘛,果然,文章写道:它基于政府和学术界的研究而建立,由于考虑到国防安全等,当中有一部分的技术是处于高度限制的状态。

基于这一点,报告做了第二个判断:“如果我们能够快速创新,那就能够减轻中国带来的威胁。但一旦美国的创新碰到阻碍,竞争者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跟上。因此保持领先的根本方法就是超越所有竞争者。”

为了让自己的做法更具合理性,报告还“痛斥”了中国的某些做法,比如“我们认为中国的竞争手段是扭曲市场。他们通过破坏创新抢夺美国的市场份额,并让美国面临国土安全的危险。”

由此,报告得出结论:美国政府不应在面对中国崛起的威胁时保持沉默或者悲观。在创新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应该极力阻止中国的破坏和影响。

具体怎么做?

美国应该和中国进行会谈,明白中国的真实意图,通过加入联盟的方式巩固内部投资安全和出口控制,并对中国的某些违反国际协议的某些方式进行限制。美国同样需要调整国土安全的相关协定,预防中国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

b277.jpg

控诉

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在该领域做的一切事情,对于美国来说,都变成了极具威胁性的行动。

比如,他们虽然也承认:中国在半导体技术方面的追随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的先进制造技术跟美国、中国台湾等先进的半导体玩家比较,也是大大不如的。现在中国有很多半导体Fab,但都比当前主流的工艺落后1到1.5个世代。

但落后是可以接受的,你奋起直追就不能接受了。因此,诸如中国在2014年颁布“IC推进纲领”来促进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举动,都变成了一系列负面行为。

报告指出:中国的半导体策略依赖于其庞大的经费支持。这是一个包括国家基金和私募资产在内的,金额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周期长达十年的投资。中国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先进企业的投资和收购获取其中的技术。美国过去五年共230亿美元的并购规模与其对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事实上,在美国看来,中国整个半导体的建设策略(美国将其分成了两点:补贴和零和博弈),都是“别有用心”的。

首先来看补贴。众所周知,为了支持行业发展,中国常常会提供各类补贴,半导体行业当然也不例外。但这一点,美国也不能忍,他们称:

短期来看,中国的补贴对于美国公司和消费者来说,是利好的,这些钱能够帮忙降低成本和产品价格。但长期来说,这些补贴会减弱其创新能力。而对美国来说,由于中国会将其产品的销售范围扩大,这会增加美国国土安全面临的风险。而生产的过剩,则会对直接竞争者构成影响。这些补贴,也会直接侵蚀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影响企业的雇佣状况和创新。

b283.jpg


再来看报告中所谓的中国的”零和博弈“策略。

强迫或者鼓励本土消费者购买中国半导体供应商的产品,中国在这方面的表现很突出。这会使全球创新的动力骤减。对于那些非中国的供应商来说,市场就更小了。

强迫用技术换市场,以降低美国企业的创新动力。这同样会引致先进技术能够被所有企业迅速复制的可能,从而使市场向中国集中。而随着中国市场的高度集中,中国就有能力去推动技术转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盗窃IP。根据媒体报道,中国经常明里暗里盗取IP技术,通过审查的方式,去检查哪些安全可控的技术,以此获取相关半导体的技术细节。

看看,多么严肃的指控。且不说到底有没有实锤,单看这行文、这用语,就让人觉得很吓人了吧。

b284.jpg

策略

如果说,前面还有些“讲道理”的味道,报告在提到策略部分的时候,就是赤裸裸地在打击中国了。

比如明明意识到,为了获得胜利,最好的办法是“自己跑得更快”,但他们心心念的还是中国:在降低中国追赶速度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很多的诱惑。一旦美国停止创新,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先是必然的。因此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的关键就是持续创新。

在这一点上,美国自我感觉可以说是相当良好:美国提倡全球开放交易和投资,这个立场会让消费者和全球经济受益;中国更愿意将补贴投向成熟的公司和行业,并持续投入帮助其成长壮大,最后产能过剩,导致经济受到影响;中国从全球的开放中受益,但是很少承担相应的义务。很多情况下,中国反而阻碍正常的市场化运动。

不仅如此,报告还得出了一个很”诡异“的结论:不要条件反射地反对中国的进步。那应该怎么反对?报告建议:美国政府需要找出那些特别的半导体技术和公司,并对其加以保护,拒绝并购,避免造成可能的安全威胁。哦,岛妹终于知道紫光收购美国芯片公司为什么屡屡完败了。

更狠的还在后面。

美国有很多方式限制中国的行动。当中包括了正式和非正式的贸易和投资规定,还有类似基于国土安全考虑的CFIUS单边审查的工具。目前看来,这些限制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美国应该以国防安全作为做相关决定的衡量出发点,在某些领域不应该给中国任何谈判的可能,例如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所谓“安全可控”等。

如果中国企业通过政府支持,从美国这边获取先进技术产品,并最终将其推向产能过剩的后果,那么对于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来说,就需要考虑是否答应中国的这个并购了。

话说到这份上,看来,美国要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决定是不会动了。而对于我们来说,认清现实,而后谋动,则是必须的一步。

(摘编/火山大狸子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楼主| 发表于 2018-4-24 06: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8-4-24 06:32 AM 编辑

热门评论


导体领域中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的发明和创造共有5项,四项在美国一项在英国;1947年发明的锗点接触三极管、1956年发明的隧道效应二极管、1958年发明的集成电路电路、1969年发明的电荷耦合器件,2004年发明的石墨烯。而目前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国际科学界正在大力研发的量子计算和通信科技,将有可能是这个领域下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半导体科技因此成为人类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的关键性科技;没有半导体和在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电子科技&集成电路,人类就不可能进入信息社会。

美国目前领先于世界任何国家的军事优势和科技优势,最重要的基础就是美国的信息优势,而信息优势直接建立在微电子和集成电路基础上;正因为如此,美国把微电子和集成电路产业和科技,作为美国必须绝对保证领先优势的战略性关键产业和科技。


科技迭代最快、竞争最激烈、经济规模和市场规模最大的也是微电子领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经济的全面赶超美国和中国军事力量的全面赶超美军,关键都在能否在微电子科技和产业上超越美国。


中国已经错过了横跨半个多世纪的整个硅时代(1945~2015)。在硅时代,从底层到应用,自上而下对欧美技术全方位依赖,已经绝无逆任何转win-tel的可能。1970s~1980s年代,我们不该跪的时候,跪了,篱笆没扎好,就门户洞开大肆引进,还把自己没长成的庄稼全饿死了,教训极其惨痛。

现在要站起来,就要加倍的代价。简单说,就是要准备牺牲90、00这两代人,去填前面两代人的坑。没有这个壮士断腕的决心,不做最坏的打算,就看不到一星半点赶上美国水平的可能。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4 06: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下去,未来5年计算机底层研究就会没人才可用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8-4-24 06:56 AM 编辑

论文不好发薪资待遇低:芯片人才缺口40万 怎么补短板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8-04-24 09:19:41

《中国青年报》4月24日报道,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浥东最近有些忧虑,他看到在对中兴事件与国家芯片的讨论中,关注技术差距的多,关注人才问题的少。而在他看来,国产芯片的研发和应用短缺,更为根本的问题在于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头重脚轻”。

他观察到,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普遍不愿意学习更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而是对计算机应用更加上心。

“高校的芯片产业人才储备堪忧。几乎所有人都在做计算机应用的东西,而不是基础的东西。”李浥东很理解计算机基础领域和应用领域之间客观存在的人才差异,“高校讲就业率,学生看市场预期”,但他认为,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人才总量,目前都相差太大了。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以下简称白皮书),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但是按总产值计算,需要70万人,人才培养总量严重不足。

40万芯片人才缺口该怎么补上?问题的答案不只藏在教育环节。

b286.jpg


芯片人才缺口40万 “头重脚轻”

“本质上都是在教学生怎么用计算机,而不是教学生怎么造计算机。就像汽车专业教了一堆驾驶员一样。”谈起芯片人才话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处理器负责人胡伟武有很多话说。在他看来,我国的芯片产业人才培养极不平衡,大多数人才都集中在技术应用层面,但研究算法、芯片等底层系统的人才太少。

他随手就举了一个现实的例子: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在用Java编程,相应的人才储备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但研究Java虚拟机(在实际的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各种计算机功能的抽象化计算机)的人才非常少,“我2010年办企业的时候连10个人都不到”,而今天全国可能仍不超过100个。

“大学教育不光要教用计算机的人才,而是要教一个体系结构,一个操作系统,应该把这些教学体系发展起来。”胡伟武呼吁,计算机专业要加强基础人才的培养。

b287.jpg

图片来源见水印,下同


对于这一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归纳为四个字——“头重脚轻”。他谈到,人才储备与培养比较薄弱,是我国芯片半导体产业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的一个关键因素。

白皮书指出,1999年到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4.91%,蓬勃发展。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人才缺乏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根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纲要》,产业规模到2030年将扩大5倍以上,对人才需求将成倍增长。而产业人才的供给与产业发展的增速不匹配,依托高校培养IC(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

白皮书指出,集成电路企业的研发岗专业人才年薪近30万元,生产制造专业人才近20万元。而本科学历的应届生在芯片设计中的平均年薪近15万元,博士学历近30万元。调查表明,80%的企业每年调薪一次,每次调薪比例大都在5%到10%之间。

但这一薪资水平与互联网企业的热门岗位,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岗位的薪资相比,明显逊色不少。拉勾网等互联网人才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显示,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且拥有4~5年工作经验的人工智能人才,月薪最高可以拿到4万元,考虑到许多互联网公司都会发12个月以上薪酬,最终年薪可能超过50万元。

明显的薪资差异导致一些在基础架构领域有深厚积累的芯片研发人才也开始向互联网应用领域转型。秦林(化名)就是其中之一。据他介绍,在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的芯片研发机构或企业工作所获得的薪酬,往往比不上一线互联网公司所能提供的薪酬,而且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企业,也开始向更底层的核心技术研发加大投入。

b288.jpg

IT领域的人才考核体系该改一改了

“头重脚轻”的问题让李浥东很担心。他说,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未来3-5年,计算机底层研究就会没有人才可用。“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体系化的建设来治根、治本。”

李国杰分析,国内IT人才培养之所以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芯片等底层技术有较高门槛,只有“985”等顶尖院校才培养得出来;另一方面也因为国内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

他谈到,目前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对计算机人才的考核大多以发表论文为主要评价标准,而相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芯片研究这类试错成本非常高的领域发表论文,或者作出原创发明专利的难度明显更高,因此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培养计划的机会也更少。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副教授张永锋直言,IT领域的人才考核体系该改一改了。“不能把所有专业一刀切,尤其是国家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他认为,在芯片领域,我国本就落后于欧美国家,短时间内不可能产生很多成绩、赚很多钱,如果此时对芯片人才的考核还像其他领域一样,只看学术论文,唯绩效论,那么可能会有很多人离开这一领域,选择待遇更好的工作。

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应加强工程师文化的培养。“大家为了发论文,为了求新求异,不太重视工程,觉得工程是比较低档次的东西。而在芯片研发生产领域,工程师是决定芯片设计创新能否落地的关键因素。”张永锋建议,参考欧美的成熟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的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为主题的学习实践平台,提供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工艺库,甚至做实验的平台。全国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可以申请使用这个平台上的资源。这样从基础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且减少各个高校之间的资源重复建设。像一些成熟的集成电路工艺,完全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让学生学习。”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9 05:36 PM , Processed in 0.0579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