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回复: 0

[史地人物] 没钱也任性,我就是村上春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2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没钱也任性,我就是村上春树 

2017-12-28 焕焕 1天1本书

▲ 村上春树,台版《身为职业小说家》的封面照片


提起村上春树,大家也许会说:哦,就是那个坚持跑步的日本作家吧。只是看了村上的散文,才发现他原来这么实在、温和。他的书早已卖到世界各地去了,已是国际知名的小说家,为人却平易亲切,总是说自己如何如何普通,“就连我这种人也可以……”怎样怎样的话。



若说这是谦辞,不如说是村上自己真实的想法。类似的,村上常说自己“总也无法不慌不忙地静下心来”。却又在35年间,细致耐心地完成了13部长篇小说和多部散文作品。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村上坚持:


每天写五六个小时,写到十点钟为止。

每天只写十页纸,差不多四千字,不多写也不少写

用跑步来坚持长期写作,天黑了就不再工作


这样勤恳认真、简单节制的生活保持上35年,而且还要继续下去,实在让人叹服:如果总也无法不慌不忙地静下心来,他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 青年时期的村上春树


■ 还未毕业就结了婚,整整上了8年大学


1949年1月12日,村上出生于日本京都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老师。因为家人的支持和对书籍的热爱,从初中到高中,周围还没有谁像村上这样读过这么多的书。


不过可别以为村上只是一个书呆子。从五年级开始,村上就喜欢上了爵士乐,还利用家里的索尼半导体收音机接触各类音乐。中学时期,在听了亚特·布莱基与爵士信使乐团的音乐会后,村上更是“一头扎进爵士乐”。从此省吃俭用买唱片和更高级的音响设备。


▲ 索尼半导体收音机,有点儿像板砖


与读书、听音乐相比,村上对学业就没有这么用心了。在神户读高中的时候,村上开始学会一个“坏学生”可能做的事:抽烟、逃课、玩麻将、滥交女朋友,在酒吧和电影院里闲逛。好在成绩不是很差,1968年,19岁的村上考上了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


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村上还未毕业就结了婚,随之为生活所迫开始工作。直到26岁时——自上大学已经8年之久,老师来他小店里看了一趟,发现“你也很不容易呀”,才给他学分,让他毕业。


村上的生活似乎一直这样随性潇洒。既然不喜欢,又何必勉强自己呢!人生不过一次,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为好。出于这样的想法,又因为讨厌进公司就职,且没有一家公司可以让自己从早到晚听爵士乐,干脆就自己开一家播放爵士乐唱片,提供咖啡、酒类和菜肴的小店。


▲ 村上在国分寺开了一间爵士酒吧,名为「Peter Cat」(位于图中位置地下一楼)


▲ 1975年,身为酒吧老板的村上


只是因为喜欢爵士乐,就开了一家每天播放爵士唱片的小店。这样的职业选择还真是简单直接,带着点“无知者无畏”的果敢。原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这样简单的。



▲ 1977年,因为国分寺店业主扩建,村上被迫将「Peter Cat」转到了近都心的千駄谷。


不过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维持这种自在和乐的精神生活,村上和妻子却不得不承受现实事务带来的巨大压力:负债累累。为了还债、维持生计,村上和妻子每天早起晚睡、省吃俭用。家里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收音机,甚至一只闹钟都没有,寒夜里只能抱着几只猫咪互相取暖。最糟糕的一次,怎么也筹不到钱还银行贷款,幸好夫妻俩捡到了皱巴巴的钞票,才解了燃眉之急。


尽管日子十分艰苦,但既然是自己的选择,村上便也充分地乐享着生活的馈赠:“就好比在今天这个日子里,又生出另外一个崭新的日子,就是那般心旷神怡。”




■ 不对胃口的事,绝不可能连续干上30年


在回顾往昔生活时,村上仍不忘幽默而温和地说一些老实话,“假如不吃苦头就能蒙混过关,当然是不吃更好。”实在不巧,刚好陷入困境,饱受磨难,不妨想想:“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大概像这样时时提拔自己,不主动追赶未临到的磨难和忧愁,才会更有勇气奋力前行。而要像村上那样,在磨难中仍常得喜乐,除了选择并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还得有一种心平气和、乐享生活的态度。


村上喜欢古典音乐,却不一定要高谈阔论其有多高的美学价值:


▲ 村上现在的书房里摆满了唱片:“我有 10,000 张黑胶唱片,以及很多 CD,没有数过。绝大多数都是爵士。”


记者问他,做饭的男作家大概不多吧。村上便坦言自己很喜欢买菜,也从不觉得做饭会浪费时间。


而且,这个时候要是听听歌剧就再好不过了:“把菜洗好切好配好,再烧开水煮一下,这么一来总得花点时间吧。所以听歌剧非常合适。”


▲ 1996年6月23日,佐呂间湖100公里超级马拉松比赛。图为97公里时,村上穿过稚原生花园。


“作家要是长出赘肉的话,就算完蛋了。”为了天长地久地坚持写作,获得持久力,从1982年秋天起,村上开始跑步。20多年来,他每年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还参加了铁人三项赛。不过面对别人羡慕和钦佩的目光——“每天都坚持跑步,好坚强的意志呀”,村上却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



▲ 村上和他的猫咪


经常有人问村上,为什么他的文字总会让人感到温暖。他说,也许这应该归功于陪他写作的猫咪们。在猫儿中间,村上最喜欢的是上了年纪的大母猫。她们定安又闲适,哪怕再匆忙焦急,看她们这样安稳地陪在身边,心里也会变得平静一些。


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村上也总能自在地思索,发现不易察觉的乐趣。等读着他的文字,又觉得如沐春风,轻松又舒畅。譬如村上喜欢熨衣服,觉得这活儿试着做做也蛮好玩的:



村上能够如此心平气和地乐享生活,并不只是源于所有愉快的事情,还来自他对苦难的理解和接纳。自18岁看到时起,村上就很喜欢杜鲁门·卡波特《关上最后一扇门》里的一句话:


“于是他把头紧贴在枕头上,双手捂住耳朵,这样想:去想无关紧要的事。去想想风吧。”


于是,每当遇到艰辛与悲哀,村上总是自然地想起这段话。去想无关紧要的事。去想想风吧。这样似乎便与生活达成了和解,心绪不再那么愁苦、烦躁,痛苦也变得尚可忍受了。



▲ 1978年,村上在千駄谷第二代「Peter Cat」。1979年,村上成为作家。


■ 我压根没想过要当作家


一九七八年四月一个晴朗的午后,村上去神宫球场看棒球赛。一个毫无征兆的念头冒了出来,“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于是,在夜深时分,忙完店里的工作后,村上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令人惊喜的是,凭借这部作品,村上获得了文艺杂志第23届《群像》的新人奖,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作为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小说家”,村上的出道之路并不平坦。作品始终招来许多怀疑和嫌恶:“那种玩意儿都行的话,我也能写出来”、“明明没什么内容,却煞有介事地坑蒙读者”、“这种写法没有先例啊”……“no”的呼声远比“yes”大得多,不管写的好不好,总会让不少人“感到心情不快”。


不过一段时间的困惑和犹疑之后,基于一点随心所欲的叛逆性格,村上发现,自己一开始就对“写小说”没什么执念,只是单纯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自己喜欢的小说,根本无需理会和气愤这些——自己本来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过着极其普通的生活”,若不是因为偶然写成的作品获了奖,根本不会继续写作。


▲棒球赛后,村上跳上电车来到新宿的纪伊国屋书店,买了稿纸和SAILOR牌钢笔


到了一九八一年,村上把酒吧转给友人,开始专职写作。这种转变除了因为对酒吧事务应顾不暇外,还源于自己对写作的热爱:


▲ 1979年群像新人奖报道


做自己喜欢的事,于不知不觉间,把自己的激情和力量全部倾注其上。生命才会充满乐趣和欢乐,不断变得充实和丰满。这道理在他看来单纯至极:


▲ 村上给他的新书签售


关于写作,村上认为一种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感觉,是他小说中最根本的东西。既然极其单纯、毫无来由地下定决心要写小说,就没有欲念,也没有什么“所谓小说非得这么写不可”的约束。反而并不追求什么的自己才会像蝴蝶一样轻盈自在。


当大家还在不断议论村上会不会获诺奖时,他却毫不在意地说,“对真正的作家来说,还有许多比文学奖更重要的东西。”给读者提供怎样的作品才是令人忧心的事,而文学奖无非是对作者的一种追认罢了。


▲ 2009年2月15日,以色列把自己的最高文学奖——耶路撒冷文学奖授予村上。


我第一次接触村上是从他小说《舞!舞!舞!》里的一段话:


初读这段话,也不知它在文中有什么具体含义,单是觉得读起来这样体贴、舒服。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是不舍的告别,也是勇敢的开始: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实现生而为人该有的样子。


35年创作生涯说来很长,却是发生在村上身上一个又一个新鲜实在的日子。因为心之所向,便单纯勇敢地行动,并从中发现油然而生的喜悦与乐趣。这样的生活返之于小说、文字,才这样温暖、舒服,激励人心。而村上看似随意的生活态度,却是在生命冒险中对自己最难得的自我成就和把握。



文章版权归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主要来源:《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4 10:29 PM , Processed in 0.06709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