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018.04.20
“半路父子”付不起每天20块的床位费 露宿天桥下
老秦的家在成都锦江区的天桥下,他欢迎那些上进的人来“家”里借宿,拒绝那些混吃等死的人。老秦和姚成军机缘巧合成了“父子”。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约2.6亿,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6.53%。52岁的秦飞远是第一批外来务工者。6年前的一次工伤让他断了活路,花光积蓄后,付不起每天20元旅馆床位的老秦搬到了天桥下。(摄影/孙晓晨)
1980年,14岁的老秦离开四川老家,到东北、河北、山西等地做了26年的矿工。直到2006年,他回到成都谋生。因为桥下绿化施工,城管驱赶,老秦曾3次辗转于成都锦江区的天桥下,不断搬家。
去年11月,32岁的姚成军从宜宾只身一人到成都打工,多日没有找到工作。身无分文的姚成军被桥下的老秦收留,并认了老秦作干爹。“当时我饿了四天,是我干爹收留了我,给了我一张床睡,给我饭吃。”姚成军带着哭腔回忆。
从那时起,这对“父子”就住到了一起。白天老秦在桥下看家,姚成军外出干活儿赚钱,晚上老秦做好晚饭,等姚成军回来。老秦没想到,因一次善举,自己的余生也有人照顾了。
早上五点十分,老秦还在熟睡,姚成军已经起床,带上安全帽去市场外等活儿了。除了雨天工地上不开工,姚成军都要外出找活儿干,工资不高,但够他和秦飞远的开销。他说,他要把干爹养着。
姚成军边吃早点边挤入人群,跟熟悉的工友聊天,同时打听招工的信息。每天凌晨五点,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会聚集上千名打工者。他们其中大部分年纪偏大,没有文化,只能寻找最基础的工作,如饭店洗碗、洗车和工地打杂等。
看到工头招零工,务工者都围上去咨询情况。这份零工每天140元,当天结算,车接车送。姚成军成为工头手中的一员。
这次工头招了八个人,早上7点10分,姚成军来到指定地点,与司机接头。集合后,他们就被拉到工地上干活。
白天老秦也不闲着,拄着拐棍在附近捡些柴火,将生活的区域打理得井井有条,努力让这个桥底更像一个家。老秦和姚成军都有腰伤,睡不了软床,这张捡来的旧床垫是老秦留给借宿工友的。
老秦有几个朋友,都是务工者。60来岁的老孙是这一段桥下的环卫工人,老秦一直喊他孙哥哥。老孙有儿防老,一个月拿着2090元的工资,并且租房住,是老秦眼中的有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