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喜欢这部韩国电影。它曾经在中国内地公映,票房惨淡;它的豆瓣得分只有7.3,IMDB也只有7.0;它也没得什么牛逼奖项,它甚至被很多中国网友称为:棒子的又一次意淫…
但我始终喜欢它:《雪国列车》 
2014年,温室效益不断累积,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愚蠢的发达国家向天空发射冷冻剂,结果,把地球搞成了冰冻星球… 大多数人类在严寒和恐慌中死去,只有几千人登上了一列奔腾的列车,苟活了下来。 


这是一辆怎么样的列车呢?它是一辆类似“诺亚方舟”的列车,由“永动机”驱动,配备独立的生态系统。
它没有终点,无法停靠,只能沿着铁轨周而复始的转圈,每绕地球一圈就是一年。 

永动机|不需外界输入能源便能不断运动并且对外做功的机械。违反当前客观科学规律的概念,因而在当今科技水平下,被认为是不能够被制造出来的。
列车的主人名叫维尔福,他把车上的几千人分为三六九等,安置在不同的车厢里。 头等车厢在列车的前部,里边的人,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末等车厢在列车的尾部,里边的人,破衣烂衫,吃蟑螂虫蚁维生… 

末尾车厢的食物:蟑螂做成的蛋白质块
电影有这样一段台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你们会把鞋戴在头上吗?当然不会!鞋不应该在头上,鞋应该穿在脚下,帽子才应该戴在头上。我是帽子,你们是鞋,我在头上,你们就应该在脚下。 如果鞋子想跑到头上去,如果脚想要当头,那就是越界!记住你们的位置,呆在你们的位置上,老老实实的当好一只鞋! 


那么,这样的秩序是由谁决定的呢?当然是由神圣的永动机,和仁慈的维尔福决定的!
因为,列车上的一切:热量、水、食物…都是由永远正确的永动机和维尔福赐予的。 
就这样,17年过去了。在这辆雪国列车上,在人类最后的归宿、最后的信仰、也是最后的牢笼里。 受尽压迫的末节车厢乘客,为了生存和尊严,向列车上的权贵阶层发起了反抗… 

这部《雪国列车》改编自法国漫画,是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首部纯英语电影,80%演员来自英语国家,投资高达400亿韩元(约合2.7亿人民币)。2013年韩国公映,引起韩国社会的巨大反响。2014年登陆中国内地院线,票房惨淡… 有欧美媒体评论道:来自韩国的天才导演,为世界奉献了一部残忍黑暗的电影。即便西方主流观众无法接受,也不能否认它是一部伟大的科幻史诗,政治寓言,末日挽歌。 奉俊昊
亲爱的读者,请允许我回拨时间的指针,把时间调到1948年。这一年,45岁的乔治·奥威尔,写了一本薄薄的小书。
此时,郁郁不得志的奥威尔正被疾病缠身,他还不知道,这本小说将掀起狂风巨浪…这本书就是:《一九八四》 
在《一九八四》中,乔治·奥威尔用先知般冷峻的笔调,勾画出人类阴暗的未来:令人窒息的国家,由一个名叫“老大哥”的独裁者统治着… 在《雪国列车》中,掌控着永动机的维尔福的人物原型,正是来自于《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而这趟列车,就是他所统治的国家... 


奉俊昊导演利用雪国列车的设定,将现实社会浓缩在这十几节车厢里。反抗者从末尾车厢出发,穿过一节节车厢,如同穿过一个个不同的阶层…
反抗者越往前面的车厢走去,就越惊讶,越懵逼,也越愤怒。
在前面的车厢里,有蔬菜瓜果车厢,有水族馆车厢,有儿童教育车厢…
有美发中心,有定制西装,有游泳池,有酒吧,有桑拿房,有夜总会,有电影院… 




反抗者遇到了被洗脑的孩子,负责洗脑的教师,衣着光鲜的绅士和贵妇,吸毒和酗酒的贵族… 他们一路拼杀,死伤惨重,最后终于见到维尔福和永动机。 
维尔福对反抗者说:这一节节车厢,它们合起来是什么?是人类!如果平衡被打破,如果不能保持合适的人口,如果大家不能呆在各自的位置上,如果这一切乱了套,人类将不复存在!你们想让人类灭亡吗? 电影的最后,反抗者摧毁了永动机,人类濒临灭绝… 
然而,正是这个结局,让这部电影饱受诟病…这话说得很粗俗,但似乎也没说错。
因为,最后反抗者有两个选择:1、推翻维尔福,接管列车统治权,延续暴政,延续不平等的车厢阶级,一切照旧,不过是换了统治者而已。
2、推翻列车的现行秩序,彻底瓦解车厢阶级制度…但这很有可能会导致永动机停转,人类灭绝。
最后,反抗者选择了后者! 


但是,我必须说:正是因为这个结局,我深深爱上了这部电影!正是因为这个结局,这部电影在我心中可以用“伟大”来形容!




在科幻剧集《星际战舰卡拉狄加》里,有这样一个问题:人类究竟值不值得拯救?
为了生存,为了繁衍,如果我们必须生活在集权、压迫、暴虐、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世界里,这样的人类,值不值得拯救?
奉俊昊导演给出的答案是:不值得!
我喜欢这个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