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就和父母从北方到了这座南方城市,动辄四十多度的夏日,没有暖气的阴冷长冬让我实在对他爱不起来。
小学每天傍晚回家,邻里飘出来的炸辣椒味总把我呛的不行,我无法理解他们烹饪的豆豉和呛鼻的腊味,总是匆匆跑着回家,闷热潮湿的夜晚让牢骚和不满在我的肚子里不停的发酵。
初中开始嫌弃老师奇怪的口音,为什么不能好好的说普通话?「f」和「h」到底哪里分不开了?
那时的我看待一切都带着偏见,我不喜欢你们的菜式,不喜欢你们的口音,不喜欢你们的天气,不喜欢你们没有暖气,不喜欢你们没有积雪,什么什么,一切一切我都不喜欢,即使户籍上写着湖南长沙,我却从未活的像个湘人。
现在想想,要是这种状态保持下去,暮年的我回首这段最年轻的日子时该是多么苦痛啊。
到了高中,我对这座城市的情感却无比幸运的开始围绕着同一个人打转。
早上匆匆套上校服,在学校对面的粉馆嗦一碗肉丝粉加个虎皮蛋,小孩子或许没有什么是有长劲的吧,口味也变得重了起来,堆好多好多酸豆壳和剁辣椒,吃完一擤鼻子拎起包就走。
你看学校里那么多穿着同款校服的同学,一样的衣服不同的人穿起来就是不一样,总有人让你看的眼睛都直了。
这时候的喜欢都么纯粹啊,就因为在课间操撇了那个人一眼,爱情就像阳光一样撒下来。没有考虑过家庭也没有考虑过未来,单纯的喜欢和傻了吧唧的追求,两个人就笨笨的在一起了。
我对长沙开始产生的喜爱就单纯的变成了那条每晚送这个人回家时走过的劳动西路,那碗晚自习前一起吃过的馄饨汤,那家一起打过的大玩家电玩还有在雅礼一起做过的理综卷。
他一个人就赋予了城市所有的意义。
四十度的炎日躺在冷气开的特别大的房间里,用被子把彼此裹的紧紧的开着班主任的玩笑,「噗呲」一声,笑的口水都能喷到另一半脸上。放假的早上出门在民间沙水嗦碗粉,我变得特别特别爱他们家的油渣,那个人却喜欢隔壁的叉烧,吃完一份又叫一份,然后慢慢走到白沙井,在泉眼上捧一簇泉水喝掉。
随便叫上一辆 Uber 想去哪去哪,在茶颜悦色看会书,我辛苦攒起来的积分卡总是被那个人抢去换杯子,然后跑到悦方一起买两件衣服,回家前商量好彼此明天穿什么,好更像对情侣一样。
这座城市的好玩的好吃的什么时候开始有那么多了?太平街的油炸社湘江路的龙虾馆坡子街的温莎……这个人虽然总嫌弃我跑调,却一老是扯着我去唱歌,到底是什么居心啊。
外边太热了就去湖南大剧院看场电影或者话剧,他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又特别不老实的把脚搭在我腿上。
晚高峰的时候在杜甫江阁前慢悠悠的走着,旁边有大爷大妈们唱着花鼓戏和玩着牌,我俩就走上浮板蹲在那里看江上突然跳起来一条鱼。
人们总说快乐的时间过得很快,而我却觉得那段日子过得特别慢,慢到阳光打在他脸上时我能细细的看着,慢到他伸手来找我牵的时候我能记得每一根肌肉的每一次收缩,慢到我背着他时能听到心房一次一次泵起的声音。
人们说爱屋及乌,他就是我的长沙,长沙对我而言就是他的意思,我突然意识到在他之前的十来年里我从来没有对这座星城产生过任何感情,而这个人的出现却让我在几个月内就疯狂的爱上了这座城市。
现在在长沙的街头闻到饭菜的味道从窗户里飘出来总能感受到弥漫的幸福感——嗯这家做的鱼,这家是辣椒炒肉,这家今天吃腊肉,这家的米饭真的好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