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1|回复: 9

他是中国佛教知名度最高的僧人,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0 07: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8-3-21 08:55 AM 编辑

他是中国佛教知名度最高的僧人,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2018-03-21 印光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今日2018年3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五,
是玄奘大师圆寂纪念日。

松风水月 未足比其清华
仙露明珠 讵能方其朗润

遥想大师千年前的风采,
仿佛看到了大师风中飘动的衣袂,
依稀能听到大师演法的狮吼雷音。

玄奘法师画像


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
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
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
玄奘法师的卓越贡献也可彪炳史册,是佛法东传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大乘天齐秦 - 玄奘大师 电影原声带

少年出家

玄奘法师(600-664)是隋唐时人,杰出的翻译家,法相宗的创始人。
法师俗姓陈名祎(yī),自幼聪慧敦厚,温文尔雅,仪表非凡,跟从仲兄诵习儒道经典,勤学不懈。
玄奘法师十岁父母双亡,十三岁时随仲兄长捷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听讲《涅槃经》,受习《摄大乘论》。
大业八年(612年),洛阳选拔二十七人出家为僧。主考大理寺卿郑善果见法师年纪虽小,却对答出众,问他出家目的何在。
法师答道:“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主考赞许他器宇非凡,志向高远,破格以沙弥身份录入僧籍。

隋唐之际,天下大乱,兄弟二人从洛阳出发,经过长安抵达成都,开始了参谒耆宿,寻师访道的参学生活,足迹遍及半个中国。
法师在成都学习《摄大乘论》、《阿毗昙论》,听受《迦延论》。
唐武德三年(620年),法师年满二十岁,在成都空慧寺受具足戒,并学习戒律。后又北上受习《成实论》和《俱舍论》。
在长安,他听当时佛门大德法常、僧辩二位法师讲《摄大乘论》,质疑问难,纵横论辩,众时贤深为其智慧与才学所折服,赞叹他为“释门千里之驹”,而法师也因此誉满京城。
在参学访道的过程中,玄奘法师发现当时众多高僧对佛法的见解不一,没有定准。因印度尚有很多梵本没有译为中文,加上前人所译经论多采用意译,使得很多问题,无法解答,让后学们无可适从。
为解决这些根本问题,玄奘大师发愿前往天竺寻访原始梵本经典,探求佛法真义。


西行路经图


西行求法

贞观元年(627年),法师决意西行。
因从中土前往西域,必须要得到皇帝的特许,他二度上表陈情,但没有获得批准。
但他仍冒险出关,由长安经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兰州抵达凉州(今甘肃武威)。
可是刚到不久,长安的追捕令也紧随其至。
法师唯有昼伏夜行,历尽艰险,穿过甘肃走廊,抵达瓜州(今甘肃西北部),不顾留难,执意前行。


瓜州榆林窟

玄奘法师以探险家般的胆魄,勇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只身一人,进入了方圆八百里的莫贺延碛大沙漠。
莫贺延碛大沙漠位于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今称“哈顺戈壁”,“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草木不生,人迹罕绝;时而风卷沙石,时而暴晒湿蒸;时而见枯骨遍野,战场遗迹;时而见凶恶野兽,鬼魅影像……”
白天,太阳无情的暴晒使地表温度极高,根本无法落脚,法师只能把自己埋在沙间,待到夜间出来赶路。
大沙漠广阔无垠,玄奘法师一时迷失了方向。不仅如此,在迷途中,他不小心打翻了水袋,茫茫沙海中,失去了饮水意味着丧失了一切生存下去的希望。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说:“千里之资,一朝斯罄。”由此,心意彷徨,意欲东回寻求帮助。
然走几里回头路后,想起自己“绝不东移一步”的发愿,并反覆诘问自己“今何故来?”终于再发誓愿,“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
在这样的绝境下,他四夜五日无滴水可饮,凭着信念,口诵观音菩萨圣号,默念《心经》,向西而去……


高昌故城大经堂(玄奘法师讲经处)


走出莫贺延碛,路经高昌国,高昌王麴文泰对玄奘法师崇高的僧格和高深的佛学造诣非常敬仰,给予厚供,拜为国师,并结为兄弟之盟,苦慰劝留,希望法师留在高昌国。
玄奘法师求法志愿坚定,绝食四天。高昌王被法师矢志不渝的精神所感动,只好为法师备好粮草盘缠,并挑选国内僧人及侍从数人,护送法师西行。
玄奘法师带队翻越雪山葱岭,途中染上了冷病,一直到晚年,这种病仍不时发作。
但是法师西行求法的意志在各种苦难的磨砺下变得更加坚定。他取道阿富汗进入今天印度境内,沿途瞻礼圣迹,直至那烂陀寺。

那烂陀遗址
声震天竺

那烂陀寺是当时佛教的最高学府,戒贤论师是寺里地位最崇高的导师。玄奘法师跟从戒贤论师学习唯识学,被列在十位上首弟子之内。
在此求学的六年中,法师学习了《瑜伽师地论》,又学了《显扬论》、《大毗婆沙论》、《俱舍论》、《顺正理论》、《对法论》、《因明论》、《声明论》、《集量论》、《中论》、《百论》等论,钻研诸部法义。
此后,法师游历五天竺圣迹,遍访名师。
他亲近胜军论师三年,学习《唯识抉择论》、《意义论》、《十二因缘论》、《庄严论》,研究因明等诸多问题,并竭力寻求梵本原典。
法师从南印度游学归来后,回到那烂陀寺,奉戒贤论师之命,在寺内讲授《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
当时有师子光论师在那烂陀寺讲授龙树一系的《中论》与《百论》,辩驳玄奘法师的观点。
法师于是会和中观、瑜伽两宗,著《会宗论》三千偈颂(已佚)破斥师子光论师的观点。
后又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偈颂破斥小乘论师的《破大乘论》,因而名震五天竺。

戒日王在当时统一了五天竺,是各国的盟主。他信仰大乘佛法,是那烂陀寺的护法。
在拜读了玄奘大师《制恶见论》后,戒日王万分折服,极为推崇,便在首都曲女城举行无遮辩论大会。
五天竺十八国国王均列席会上,大小乘僧及婆罗门等共七千余人到场参加。戒日王礼请玄奘大师作为大会论主,弘扬大乘法义。
法师在会上讲述了《制恶见论》的要旨,提出“真唯识量”的论点,并悬之于会场外。
一连十八天,法师一人高居论坛,阔论雄谈,没有一个人能辩倒他,也没有人能改动《制恶见论》里的一个字。
会后,十八位国王和诸多僧人、学者在玄奘法师座下皈依了大乘佛法,法师成为印度宗教哲学的最高权威,获得了“大乘天”、“解脱天”的美誉。

WeChat Image_20180321084438.jpg

电影《玄奘大师》海报


玄奘法师虽然声震天竺,然而,他始终未曾忘记当初离开故土,西行求法的初衷。
他无时不刻不在思念自己的祖国,希望学成后东归,振兴中土的佛教。
戒日王一再挽留法师在印度弘法,有的国王甚至要为法师供养一百座寺院。
玄奘法师从怀里取出他一直珍藏的一抔祖国的黄土,对他们说:
“支那国去此遐远,晚闻佛法,虽沾梗概,不能委具,为此故来访殊异耳。今果愿者,皆由本土诸贤思渴诚深之所致也,以是不敢须臾而忘。”
在玄奘法师的强烈要求下,戒日王等无奈,只好送他回国。

主持译经

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花了十九年时间到印度取经的玄奘,终于回到了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
不久,唐太宗接见并劝其还俗出仕,玄奘婉言辞谢:“玄奘少践缁门,服膺佛道,玄宗是习,孔教未闻。今遣从俗,无异乘流之舟,使弃水而就陆,不唯无功,亦徒令腐败也”。并表达了“愿得毕身行道,以报国恩”的心愿。
尔后留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并召各地名僧二十余人助译,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职,组成了中国佛教史上最为完备的译场。
他白天主持翻译佛经工作,晚上还要抽时间为太宗撰写西行见闻(由其弟子辨机法师笔录)。
他并不是一个迂腐的只知道佛经的学者,他很通达,明白要完成佛经翻译这一巨大工程,非得获得国家支持不行。
他的《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本,介绍了138个国家的风俗地理。“推表山川,考采境壤,详国俗之刚柔,系水土之风气”。对于今天研究中印交通以及中亚地区的民俗风情、人文地理,均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玄奘大师所著《大唐西域记》


在翻译上,玄奘一改以往要么为忠实原典而偏于直译的方法,要么为文字顺畅而有违原典的意译,主张“既需求真,又了喻俗”的译经原则,
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不翻”,成为中国佛教译经史上的“新译”标志。
欧阳竟无曾赞叹玄奘的翻译风格是:“一语之要,坚如磐石;一义之出,灿若星辰。”



回国后,玄奘大师在长安开设译场,专心译经,分秒必争,白天没有完成的工作,必定要在晚上继续完成。
每天译经结束,还要诵经拜佛,直至三更才睡,然后五更起床,继续翻译。
如此孜孜不倦,译经十九载,共译出经论75部,1335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现代佛学大师吕澂先生评价说“印度的佛学从汉末传来中国,直到唐初的几百年间,真正能够传译印度学说的本来面目,要算玄奘这一家。”
玄奘与其高足窥基,由于对唯识经论的传译阐扬,使得唯识学成为一大宗派,并薪火相传,风从影随,至近代仍有杨仁山、太虚、欧阳竟无等提倡弘扬,余音绵远不绝。
如果说鸠摩罗什开演中观,令印度佛教空宗流布中土,那么正是玄奘师徒的努力,让瑜伽有宗得以辉煌。
这样印度大乘佛法的空有二脉,双峰并峙,如日月同辉,普照华夏大地。

示现圆寂

玄奘法师在译完《般若经》后,自觉身体大不如从前,知道无常将至,时日无多,便向寺众和弟子欢喜辞别:
“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作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兜率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
玄奘法师圆寂前,有弟子问:“和尚决定得生弥勒内院否?”法师报云:“得生。”后,右肋而卧,安然舍报。
唐高宗惊闻噩耗,哀伤不已,反复说:“朕失国宝矣!”
出殡当天,五百里之内,四众送葬者有一百多万。当夜留在白鹿原墓地为玄奘法师守灵的四众弟子有三万人之多。


WeChat Image_20180321084424.jpg

民族脊梁

与很多人相比,玄奘法师的一生近乎单调——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仿佛只是在行走、译经。
然而他却在这样简明的人生中,为人类创造了史诗般追求真理的征程,为中国翻译了成千上万卷经书。
他的所做所行——求法和译经,全是一个和尚的本分。他终其一生舍身为法,矢志不渝。
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玄奘是空前绝后的,他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今天,玄奘已经成为中印两个大国之间友好的化身。
印度历史学家Ali说,“如果没有玄奘,重建印度史几乎是不可能的。”
英国历史学家Smith说,“对于印度历史来说,怎样评估玄奘都不为过。”

玄奘大师留给中华民族的,或许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作家鲁迅这样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玄奘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这就是玄奘的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愿以所闻,归还翻译,使有缘之徒,同得闻见,用报师恩。”
遥想大师千年前的风采,
仿佛看到大师风中飘动的衣袂,依稀能听到大师演法的狮吼雷音。
我们今天重温玄奘大师的情怀,回顾大师走过的路,缅怀大师的法乳深恩,正是为了回应大师“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的悲心切愿,为今天的和乐人群、报恩社会而精进不懈。



学佛导航整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3-21 03: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

至诚顶礼玄奘大师,南无阿弥佗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07: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8-4-9 08:46 AM 编辑
snowrider 发表于 2018-4-9 07:15 AM
有意思的是  "玄奘、義淨等三位高僧的旅行記,他們在印度所看到的僅有:釋迦牟尼佛、過去佛、彌勒菩薩、觀世 ...


玄奘大师译《佛说阿弥陀经》另一版本:《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敦煌精美书法欣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9fb5f30102vdhk.html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07: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80321hs0cpsdvgwtbd6d0.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04: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些凡夫当中难道真的有可能出现智慧超越玄奘大师的吗?

末学有自知之明,惭愧自己连替大师提鞋的资格都不配!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牛Steve 发表于 2018-4-9 08:47 AM

对于这样的如山铁证,怎么连一点惭愧心都没有。

阿弥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9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牛Steve 发表于 2018-4-29 09:27 AM
对于这样的如山铁证,怎么连一点惭愧心都没有。

阿弥陀佛!

看到百度的

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创造者.释迦牟尼是华藏世界的创造者.
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阿弥陀佛是报身佛。
释迦牟尼佛是此方佛,阿弥陀佛是他方佛。
释迦牟尼,就这一次来说,成佛在2500多年前;阿弥陀佛成佛在10劫之前。
释迦牟尼佛住世目的之一是为了引导众生往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住世目的之一是为了教导极乐世界的众生,让他们也成佛
极乐世界距离我们的世界有10万亿个世界之远。释迦牟尼则确确实实在我们的世界生活过。阿弥陀佛在距今10劫的时间建立了极乐世界,并且发愿,只要念诵他名号的人,都将往生于彼世界。所以大家都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了往生到那个绝对没有烦恼的世界中。

详细请参考《阿弥陀经》、《无量寿经》。
说起华藏世界.那么知道华藏世界有多大吗?
华藏世界就象1座20层的大楼.每层有无数的世界.
我们所住的挲婆世界.就位于华藏世界的第13层.
另外.在华藏世界的第13层.还有1个著名的世界.那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与我们都在同1层.距离我们的世界中间还有十万亿个世界的间隔.
正因为如此.所以”16观经”说:”极乐世界去此不远”.
有许多人.认为极乐世界离我们非常远.其实.就是我们的邻居.
而整个华藏世界就是卢舍那佛(释迦牟尼的报身)所创造并管理的世界.
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我们都见过,但是当两具佛像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会区分吗?可见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的区别成了我们要关注的问题。只有弄清楚两者的区别,当我们朝拜他们时才不容易弄错我们朝拜的是谁,我们买佛像时才更清楚我们买的是什么佛,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表面上很难区别,但是我们可以从两者的本质区别上去考虑,或者是他们身边的参照物。下面我就告诉大家几个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个可以区分的地方就是看他们身边的服侍菩萨是什么样的,释迦牟尼佛两边的菩萨是他的两个弟子,因此外形是和尚相,而阿弥陀佛的两边是观世音菩萨和大智势菩萨;如果两个佛在一起放,那么释迦牟尼佛在中间,阿弥陀佛在西边一般释迦牟尼佛在中间  因为释迦牟尼是中方婆娑世界得教主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得教主。
从造型上也可以区别, 阿弥陀佛一般会手持莲花  表示接引众生往生极乐
释迦牟尼佛一般只结禅定印 ,而阿弥陀佛会结阿弥陀印等等。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9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的区别是: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我们属于娑婆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二、释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以王子身份出家学道,示现成佛,寿命80岁,距今不到3千年。释迦牟尼在《阿弥陀经》里告诉我们,阿弥陀佛于十劫以前成佛。“劫”是佛教中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所以阿弥陀佛成佛在先,释迦牟尼成佛在后。
  三、因释迦牟尼出生于印度,对我们来说属于西方,所以说是西方教主。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西方,所以也说是西方教主,但两者含义完全不同,一般说西方教主常指阿弥陀佛。
  四、释迦牟尼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佛祖,是最大,示现在此地教化众生。而西方三圣是指常住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佛菩萨,所以不包括释迦摩尼佛。
  五、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的关系可以比喻为两个学校的校长,阿弥陀佛这个校长在极乐世界收学生去他那上学进修,最后毕业成佛。释迦牟尼佛这个校长在这个娑婆世界辅导我们好好学习,考上极乐世界这所大学。
  六、补充说明:
  1、成佛时间:虽然两尊佛好像成佛有先后,距今都不算太久,但根据《法华经》记载,释迦摩尼佛早在无量亿恒河沙劫这么久之前,早已成佛,2千多年前来到我们这个世界示现修行成佛完全是为了教化我们。而阿弥陀佛也是一位古佛,为了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而建立极乐世界,希望一切众生都到那里去快速成佛。
  2、佛的寿命:从表象上看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活了80岁,其实这是佛的示现,是表演给我们看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9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okchoy888 发表于 2018-4-29 11:47 PM
看到百度的

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创造者.释迦牟尼是华藏世界的创造者.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1:26 PM , Processed in 0.07298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