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第142期:一个中国女孩的成长史
凤凰图片 2018-02-28
家庭相册凝聚着一个家族的独家记忆,也蕴含着无尽的时光魅力。过年返乡期间,翻翻家里的老照片,重新梳理这些影像时,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渐渐长大,对应的却是亲人的衰老。《在人间》邀请了两位主人公来展现他们家庭相册的一角:姑娘余思通过旧照拼凑出自己长大的过程,摄影师郝文辉则从中窥见了爷爷是怎样慢慢衰老的。这期我们推出余思的家庭相册:从1986年到2018年,一个普通中国女孩的成长史。
1986年2月,我出生在广西南宁西乡塘区。爸妈都是国企工厂职工,住在单位临时分配给双职工结婚用的红砖房里。那时家家都烧蜂窝煤,一到饭点,整个楼都烟雾缭绕的。房子后面是一大片的荒野地,还有许多没盖完的厂房。妈妈当时只休了40多天产假就回去上班了,工作非常辛苦劳累,最好的补品是亲戚给的麦芽精和各种配方糖精粉。
1986年6月,南方炎热的夏季里,我常常在凉席上打滚,并且有了人生中第一个玩具——蓝色不倒翁。家里买了第一台电风扇,好奇的我还曾把手伸进去摸被砸了手指,到如今居然用了二十多年,现在还能用。身后的家具柜子都是爸爸自己动手做的,那个年代的男职工好像都会点木工手艺,结婚的时候工厂的空地上都是打家具的人。我出生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去世了,家里只有我们一家三口。爸妈忙于工作,于是从乡下找了一个远房亲戚来带我,就是照片中这位穿着凉拖鞋的阿姨,不知现在您在哪里,如今还好吗?
1987年,我一岁了,在爸爸单位的车棚和小伙伴合影留念。那个年代,大家都骑自行车,院里一辆摩托车和汽车都没有。工厂废弃的机械就扔在厂区内,厂长跟我们一起吃食堂,院子里的树都是工人们自己种下的。和我拍照的小男孩啊,如今早已经没了联系。
1988年,妈妈刚做完甲状腺手术,身体很虚弱,早早就把我送进了职工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都是爸妈的工友抽调进来的。六一儿童节,每个孩子都会收到一块小蛋糕,提前半天放假回家。迪士尼的唐老鸭和米老鼠是我们最喜欢的动画,前排那个穿着红色水手服很神气的短发小妹陀就是我了。
1990年,我四岁了,南宁的人民公园有了灯光展览,我们一家三口去看灯。夜市里人好多,那时候的爸爸喜欢穿牛仔服外套,要照顾还没有痊愈的妈妈,很辛苦,所以很瘦。妈妈剪了短发,身体恢复了一些。我还是那个什么事都不太懂的小女孩,只记得身后那个糖做的孔雀金光闪闪特别漂亮,长大以后我还常常梦到这个金孔雀。
1990年9月,我五岁了,开始上学前班。那时候国企工厂可能是全社会最美好的单位之一了。开学迎新,工厂大院的小孩都穿得特别漂亮,中间穿白色裙子的妹子就是我,我又长大了一些些。
1991年,我读小学了,上的还是爸爸单位的职工子弟学校。这是小学入学的证件照,作为小学女生很是自豪。
1992年,我又剪了短发。表妹比我小两岁,成了我童年最好的玩伴。那时候我们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在父母单位后面的工地里玩泥巴过家家,把红砖头磨碎成了粉,回家倒进瓶瓶罐罐里,妈妈炒菜时以为吃了过期调料一股土味,却不知道是蠢萌姐妹花自制的“辣椒粉”。
1992年冬天,六岁的我在桂林的芦笛岩。溶洞里五彩缤纷的钟乳石别有洞天,我有了一顶小小太空人的帽子,可能也梦想过当宇航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