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首 2018.03.02
乡村墙体广告刷墙工人 30年挣下6套商品房
本期作者:南方日报 罗斌豪
90年代初,祥叔只身来到顺德开创自己的刷墙事业。那是做刷墙广告最红火的时候,到90年代末,月收入已到万元以上。
全国各地的省道、县道、乡道如同交通网络中的毛细血管,逐级分流来自大动脉的运力,春运中,无数人经过它们回到家乡。一路上,人们见到道路两旁各式各样的墙体广告。这些广告往往简单粗暴又直击重点。我们的故事讲述的正是制作这些墙体广告的人。(图文/南方日报 罗斌豪)
黄兴祥(右)和搭档黄福强都是老道的刷墙工人。黄兴祥入行近30年,大家都叫他祥叔。祥叔老家在广东清远一个普通农村,1989年,小学毕业的他前往广州谋生,机缘巧合跟了一位广告公司老板学习刷墙手艺。学了大半年,手艺入门之后,老板每月给祥叔发250元工资。那时建筑工人的月工资在160元左右。
90年代初,祥叔离开广州,只身来到顺德开创自己的刷墙事业。那是做刷墙广告最红火的时候。单干不久,祥叔每个月就可以挣到3000元,到20世纪末,月收入已到万元以上。图为祥叔拿着报纸报头与墙体广告拍照,给客户验收。
祥叔赶上了好时候,可刷墙这门手艺并不简单。2月4日早上9点,祥叔与搭档黄福强来到第一个刷墙点。一般一队刷墙队伍由4人组成,一人负责开车,一人负责铺底,一人负责写标语,还有一个小工从旁协助。年尾业务量大增,祥叔只好将常规团队分拆,两人一组分头赶工。
祥叔拿出一张字条,上面写有某互联网游戏公司的墙体广告标语。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的饱和,很多互联网企业开始将注意力投向农村市场。近年,互联网公司的各种雷人、吸睛的广告标语纷纷上墙。
写标语先要用颜料将原来的广告内容覆盖掉,这个过程叫“铺底”。手柄加直线,用这样简单的工具定好字体的间距与水平。
待墙上油漆风干后,开始写广告标语。横竖撇捺,十五秒左右,祥叔在墙上完成了一个标准等线字体,整段标语的字体间距也保持了整齐划一。这门手艺祥叔用了接近30年。
有些客户会要求刷墙队伍使用胶板保证字体的统一和质量。这种方法看上去比手写简单,但对于有经验的刷墙师傅,直接手写所用的时间比这种方法快上一倍。
与手艺同等重要的是判断力。做刷墙的队伍很多,墙体数量有限,不是你覆盖我的内容,就是我覆盖你的内容,处理不好会引发冲突。行业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墙体广告内容需保留3个月。祥叔需要判断每面墙体广告已存续的时间。别人刚刷上去的内容就不能去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