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9|回复: 0

[人世间] 《全民故事计划》第236期:不让他早恋是我的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4 09: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让他早恋是我的错 

 2018-02-21 楼上老李 全民故事计划

第二天,四辈儿报了警;第三天,一摞印着林伯照片的寻人启事出现在小区周围;第四天,四辈儿开着车转遍了半座津城。


全民故事计划236个故事



八零年进厂的时候,林伯二十四岁。他十九岁技校毕业后辗转过几家工厂,但都是临时工身份,直到石化集团的化工厂扩建扩编,才端上了国企正式编制的铁饭碗。


林伯和我父亲同年进厂,他们那一批青工人数众多,因为工作地点靠近油田,远离市区,也远离了原生家庭,于是这些长期驻扎的年轻人在这里日夜厮混,建立起了新的交际圈。


林伯是个很讲究“外面儿”的人,说话办事都很漂亮,所以交下了不少朋友,他自己也成了这拨儿哥们儿中的核心人物,业余时间常和朋友们喝酒打牌聚会玩耍,在厂区一带颇有名声。


进厂两年后,林伯因为懂些车床技术,也有过几年操作经验,年龄又比同批进厂的青工们大几岁,平时人缘不错,于是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信任,被提拔为车间主任,不但工资上涨,还分了一套生活区的一居室。


搬出了厂区单身宿舍的林伯,当年便和谈了两年的女友结了婚,转年儿子出生,三喜临门,鸿运当头,令所有的哥们儿羡慕不已。


春风得意马蹄疾,林伯觉得自己好像坐上了一架火箭,正向飞黄腾达的彼岸冲去,人生前路无比地豁达敞亮。面对前来道贺的朋友们,林伯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人活着,就是活个面子,面子没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所以为了面子我得好好活着,你们也得好好活着。


林伯当上爹那年,他的祖母还健在,所以全家给孩子取了个琅琅上口的小名——四辈儿,意在昭告天下,我们林家是四世同堂,人丁兴旺,吉庆祥和。


四辈儿的长相随母亲,白净清秀,脑子也聪明,学什么会什么,在林伯的严格管教下,成绩始终排在班级的前列。林伯觉得儿子给自家挣了光,于是视其为自己人生的一大骄傲,走到哪带到哪,就为了听别人夸四辈儿神童再世,夸他教子有方。


只要别人开口一夸,就有朵花从林伯的心头钻出来,在脸上红艳艳地绽放盛开。



然而世界上似乎有一条客观规律,就是绝大部分的聪明人都不会太勤奋,四辈儿也是如此。


上了初中之后,父亲在功课上已经指导不了他了,而他也仿佛迈进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发现人生中除了念书以外原来还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于是兴趣点一下子从学习分散到美术音乐和踢球上,考试成绩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四辈儿读的是厂区的子弟中学,学生家长都是化工厂的职工,尽是熟人,孩子有点风吹草动,家长之间都会传得满城风雨。


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里,林伯多次从同事和朋友口中听到了儿子不务正业成绩下降的消息。为此,林伯觉得很是栽面,当初那么拔尖的一个孩子,怎么现在一考试就输给那些阿猫阿狗呢。


作为堂堂车间主任,我的儿子怎么能比不过下属的孩子?于是林伯每天加强了对儿子的看管,强令禁止一切娱乐,必须全力用功学习,挽回排名榜上的颓势,最关键的是不能再给老林家丢脸,否则棍棒伺候,绝无宽恕。


然而十五岁的四辈儿正值青春反抗期,越让他干什么,老子就越偏不干什么。中考前两个月的一天,林伯接到了学校里打来的电话,老师说已经半个月没看见过四辈儿了,跟他一起消失的,还有班上的一名女生。


林伯这次听了爱人的劝,没像往常那样给装作若无其事的儿子一顿打骂,而是决定认真思考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到底是儿子太过胡作非为,还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偏差。只有找出症结的所在,才能从根源上扭转现状,把四辈儿从歪路上领回来,也把老林家输掉的面子挣回来,林伯认真地对爱人说。


正当林伯若有所思地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时候,电话铃又响了,来电话的是四辈儿学校的主任。主任在电话里没说太多,先是确认了林伯的家长身份,然后说您带着孩子来趟学校吧。


几个小时后,林伯捏着处分通知单的手已经抖得扶不住车把,麻木的两腿机械地蹬着车,此时的街道行人稀少,街边两侧居民楼的窗子还亮着点点温暖的灯光。


“你他妈才多大就干这种事!臭不要脸的东西!你爸爸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林伯一字一句咬牙切齿地低声骂着。自行车后座上的四辈儿仿佛没听到似的,悠闲地晃着腿,头往边上一偏,吹起了曲调欢快的口哨。



在林伯的央求下,女孩家里同意了林家支付高额经济赔偿,学校答应不开除四辈儿,但不允许他再来学校上课,只能在家里自己复习,等着六月份的中考。


毫无悬念,四辈儿的中考成绩惨不忍睹,也因此在国家高校扩招政策颁布的前一年没能升入高中,走上了和他父亲相同的道路,在技校里学一门用以谋生吃饭的手艺。


从四辈儿被学校赶出来的那天起,林伯就不再出席任何聚会,每天上班也只是在车间里闷头干活,下班后用最快的速度赶回家,把自己关在这偌大一座生活区的一间狭小居室里,不接电话,不见亲友。


林伯不敢和亲友们见面,因为他知道在这个没有秘密的地方,四辈儿的事情肯定早已在熟人间传遍,他觉得没脸再像以前那样吃喝玩乐潇洒生活了,对于以后,林伯也不知道也想不出该怎么办才好。


刚刚四十岁出头的林伯憔悴得如同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满头斑白,面黄肌瘦,后来跟厂里请了病假,整天闷在挂着窗帘的卧室里呆坐不动,不时自言自语一番,神情怪异。


爱人替他四处求医问药,最后托人请来精神科医生到家里出诊,诊断的结果是重度抑郁症,最后由安定医院派来救护车强行拉走,入院封闭治疗。


幸运的是,林伯只是由儿子的事情而引起的应激性抑郁症,在安定医院的康复治疗和身心调理下,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出院了。出院后的林伯,精神面貌基本恢复了正常人的样子,但厂里的工作岗位回不去了,只能在家静养,喂猫遛狗,侍弄花草,与退休无异,唯对儿子那段使他陷入痛苦深渊的过往只字不提。


好在林伯爱人的收入不低,加之多年的积蓄,支撑起这个家没什么问题,此外先前的一些亲朋好友也都私下和她保持着联系,若有任何突发情况,不愁没有帮手。

    

林伯的这场病似乎给四辈儿带来了强烈的罪恶感,他仿佛赎罪般地在技校里刻苦学习,专心钻研理论和技术,极少和那些玩玩闹闹的同学来往。


四辈儿学的是汽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被学校推荐到一家外资汽车制造企业做技术工人,心灵手巧的他没过两年便升职为主管,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


此时在家休养多年的林伯也似乎完全恢复了,看到已经长大的儿子越来越懂事,工作也是顺风顺水,觉得老林家门庭上的光辉又回来了,于是情绪变得一天比一天好,人也不再如过去那样封闭,偶尔还会向爱人打听亲友们的消息。


一切都在向美好的方向变化发展着。



四辈儿和厂里后勤部门的一个姑娘好上了,是他工作两年后的事。


起初四辈儿并没敢在家里公开,自己初三时惹出来的那场风波几乎毁了父亲的后半生,整个事件多多少少在他心里留下了些许阴影,即使是成年后的正当恋爱,也总觉得有些不可告人般的遮遮掩掩。


相较而言,四辈儿其实更担心的是父亲,不知道自己的恋情会不会勾起父亲不愉快的回忆,让他再次陷入痛苦之中,毕竟这个家近两年才刚刚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此时的林伯已经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了,甚至比大家更开朗乐观一些,赶上那些重新走动的亲友有什么烦心事,林伯都会劝上几句,偶尔还把自己当作反面教材,让那些想不开的亲友们以此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看到林伯的这种状态,亲友们都说他先前这么一个,不能说是心胸狭窄吧,应该是自尊心过强而钻进牛角尖的这么一个人,现在竟变得如此胸襟开阔,这场病也算是没白得,因祸得福。


后来四辈儿也慢慢感觉到了父亲的变化,于是一步步地试探,一点点地渗透,最后没想到的是父亲竟然欣喜万分地搂着自己的肩膀说:“小子你终于长大了,这么大的好事怎么不早说,赶紧把姑娘领来,让我和你妈好好看看。”


姑娘第一次被儿子领回家的那天,林伯夫妇俩从一早就开始准备,屋里屋外收拾得利利索索。下午林伯亲自去市场采购食材,爱人在家里也换上了平时很少上身,只有出席重要场合才会穿的一套小礼服。


林伯把最后一道红烧鲤鱼端上桌的时候,四辈儿带着女朋友进门了,老两口见姑娘头一眼就喜欢上了,又漂亮又文静,举止有礼,言谈有节,一问才知道人家还是正牌的大学生,娶了这样的儿媳妇,老林家的祖上可真是烧了高香了。


这一晚,四辈儿好像倒成了个局外人。林伯夫妻俩一边一个,给姑娘夹菜添饭,你一言我一语地跟姑娘聊天说话,问家里的情况,问工作的情况,最主要的是问和四辈儿处到了什么程度,心里到底有没有结婚的想法。姑娘起初还有点害羞,但在未来公婆的热情感染下也敞开了心扉,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跟四辈儿,就是奔着结婚去的。 


当天林伯和爱人高兴得半宿没睡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当上公婆了,抱孙子似乎也指日可待。爱人睡着后林伯还在琢磨,虽然去年自己的奶奶过世了,但老林家马上又要四世同堂了,又要有一个小“四辈儿”出生了,人过半百,黄土及胸,活着的最大念想也不过是这天伦之乐。



林伯在他五十岁那年,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买了一套新房给儿子结婚,虽说面积不算太大,但地点在市中心,生活便利,楼下就是儿子儿媳单位的班车站,出行十分方便。


林伯的父亲也送来了一本存折,里面是他多年来从退休费里攒下的十万块钱,托付林伯给孙子买辆小汽车,方便回家看望老人,等以后有了小孩更用得上,这车就算是爷爷提前送的结婚礼物。


林伯和爱人带着新房的房本、新车的钥匙还有额外的八万块钱到女方家里订亲,女方父母见车子房子票子“三子”齐备,也没提出什么异议,于是双方家长当场选定了日子,到那天给孩子操办一场热闹的婚礼,成全这对金童玉女的美好姻缘。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地准备,四辈儿和女朋友先去民政局登记领了结婚证,然后订酒店,约婚庆,拍婚纱,装修新房添置家具,最后各自通知同学同事朋友出席。


林伯这边也同样没闲着,翻出尘封多年的电话本,用手机逐页拨过去,把婚礼的时间地点人物挨个通知到,老林家的大喜事,亲朋好友必须都得到场!


如果林伯就此开启了幸福的晚年生活,那么故事就应该结束了,然而至此仍没有讲完,是因为在四辈儿婚礼前的半个月,事情有了变故。


女方的父母不知道被哪路亲友洗了脑,忽然觉得就这么把女儿嫁出去有点赔本,万一以后离了婚,闺女可是什么都落不着,再说自己家是女孩,跟男人不一样,离过婚就不值钱了,再嫁可就难了。


于是双方父母又见了面,但这次的气氛就没之前那么融洽。女方家长直接提出彩礼还得再加八万,房本也要改成女儿的名字,新买的汽车也得过户到女儿名下,理由是他们就这么一个女儿,不能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打发出了门子,如果男方不同意这些条件,那这门婚事就算了吧。


正所谓“亲家是冤家”,当天双方不欢而散,四辈儿在电话里诘问自己的未婚妻说:“你们家到底是嫁闺女还是卖闺女?你是独生女不假,可我父母也只生了我这一个!你爸妈若是这种态度的话,我家有多少钱也娶不起你,再说,我不可能因为娶个媳妇再让我父母痛苦,这是我的底线!”


就这样,四辈儿和他的未婚妻在他们原定的婚礼的前一天,又去了一趟民政局,把结婚证换成了离婚证,从此一拍两散。


四辈儿和母亲最害怕的是林伯会因为婚约的取消而再出状况,然而林伯的表现却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他一边宽慰爱人不要担心,一边鼓励儿子尽快走出阴影,用开玩笑似的语气给亲友们打电话:“不好意思,四辈儿的婚礼暂时取消了,什么时候再办,你听我信儿,放心,你那份子钱早晚得进我口袋。”


一场虚惊。


林伯一家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该上班的上班,该遛狗的遛狗,该洗衣做饭的洗衣做饭,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两个月后的一天,林伯不见了。


他的手机、手表和钱包都还放在门口的鞋柜上,但到了天黑人也没有回家。林伯的爱人给他最近联系过的朋友们逐一打电话,然而没有一个人说见过林伯。


第二天,四辈儿报了警;第三天,一摞印着林伯照片的寻人启事出现在小区周围;第四天,四辈儿开着车转遍了半座津城。


然而一无所获。


林伯像水蒸汽一样消失了。


第五天凌晨三点多,已几天没怎么合眼的林伯爱人才勉强睡下,半梦半醒间看见林伯回来了,站在门口,全身湿漉漉地滴着水,声音低沉地对自己说:“你来找我吧,我在四辈儿新房楼下的津河里。”


猛然惊醒的她定了定神,赶紧叫醒睡在隔壁的儿子,此时的母子二人相信一切线索和预兆,哪怕仅仅是一个虚幻的梦境。二人穿衣下楼,开车飞奔到原本给四辈儿结婚准备的新房楼下。


下了车,母子俩沿着河边寻找,月光下的津河波光粼粼,倒映着这座城市最为静谧的一面,也倒映着两个呼喊奔走的身影。


最终,这对母子在一座小石桥下,发现了水中那个朦胧的背影。


在林伯的葬礼上,四辈儿哭着对前来吊唁的亲友说:“那天警察勘察过现场后,说我爸爸是一心求死去的,因为那的河水只有齐腰深,他是跪在河底的淤泥里,使劲低下头才把自己淹死的……”


四辈儿至今未婚,那套新房也一直空到现在,因为他总觉得在那座漂亮的高层洋房楼下,在那条深沉死寂的津河中,还长跪着父亲痛苦的鬼魂。





作者楼上老李,自由职业者

编辑 | 蒲末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11:03 PM , Processed in 0.0706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