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9|回复: 0

[影乐之声] 金龟婿,梦露,和真爱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lich,《虹膜》「娱乐的逻辑」专栏作者

淘金女

钓金龟婿虽然是个古老的套路,但时代和时代各不相同。1930 - 40 年代的美国电影中的这个套路,有个专有名词,叫淘金女(gold digger)。

这个词,其实是女权运动催生出来的。

1910 - 20 年代,美国的第二次女权运动到的高峰,通过了 19 修正案给了女性投票权,更多女性此时也走出家门,参加工作,1920 年代出了很多著名的职业女性。除了电影明星这种的,也有芭蕾明星艾莎道拉·邓肯(Isadora Duncan),飞行员阿梅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Mary Earhart)这样名人。1920 年代,是被人称为 Flapper 的新女性大展头角的时代。

Sherman Hotel, Chicago, December 11, 1926.
或许是 1920 年代最著名的 flapper: 影星 Louis Brooks

不管是有了投票权还是有了工作,都意味着女性有了更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权。淘金女就反应了这种男性主导的社会秩序受到了来自女性的威胁。表面上看,是女人傍大款的套路,但套路之下,主动权变了:既然是女淘男,就意味着今天淘金女可以傍上你,明天也可以傍上别人。这是一个女人挑男人的时代。用淘金女这样贬意诋毁的词来形容她们,是传统秩序的一种无奈反击。但是这无妨被她们捡起来,举得高高的。

华纳 1933 年的《Gold Diggers of 1933》海报

华纳在 1930 年代拍的这几部 Gold Digger 系列电影,已经是淘金女大行其道多年之后了。可以看到好莱坞和之前的百老汇为了让淘金女这个套路被大众接受,做了很多修正。

以前的淘金女,是年轻貌美的交际花把一帮老头子玩弄于股掌之上。

19 世纪末 Burlesque 剧场广告
19 世纪末 Burlesque 剧场广告

因为那时的戏,主要观众是底层蓝领工人,他们喜欢看这种桥段:把富人描述的笨拙不堪,沾酒就倒,自己则轻松带入进去,成为那个取而代之抱得美人归的角色。

到华纳的电影,男女角色显然都变了,女主角要轻纯亮丽了,男主角则不再是富翁,而是要继承遗产的富二代:接受过良好教育,知书达理的现代青年。

当然,美女依然在,就是 Busby Berkley 营造的华丽的舞台表演,用近乎几何图案般的视觉效果来把美女们给物化了。

Ginger Rogers 唱的《We are in the Money》,很符合 1933 年大萧条 4 年后大众的梦想

《Gold Diggers of 1933》里 Ginger Rogers 的这段《We are in the Money》在那个时代算尺度大的,有些地方都被禁了。

这其实是从 1910-20 年代百老汇盛极一时的 Ziegfeld's Follies 延下来的:为了消去清教徒社会对于美女卖肉的反感,就把美女脱俗。欲望太热,需要降温,保持距离。以前就是在芭蕾里演仙女,现在是化身为高级模特,锦衣华服,极尽奢靡:穿得一身珍光宝气,搞得艺术点,冷艳一点。再让这些女孩只是扮演光露脸不说话的角色,也就又多了一层隔:把大部分卖肉的工作交给其他女孩,也就是伴舞的 chorus girl 来做。

Ziegfeld's Follies 里的 chorus girls

当然 Follies 里也不乏有成为名角的,比如 Mae Murray。不过名声最大的,应该还是 Hearst 的情人 Marion Davies 吧

Marion Davies 在 1910 年代

这个也算是成功淘金吧。这也是很多 Chorus girl 的梦想,也的确有很多人成功了。

最后,淘金女是个套路,一般都是喜剧,笑笑嘛,别认真,皆大欢喜。

好了,现在说梦露

梦露是个演员,不是个套路。有些演员是模式化的,代表性的,也有些演员是唯一的。

要理解梦露的意义,先要对美国的女演员形像套路有个理解。

美国女演员的基本套路就是两个,一个是美国甜心(American Sweetheart),一个是艳星。

美国甜心的源头是戏剧里的 soubrette,这个源远流长,简单说是意大利喜剧里的机智女仆形像。本来是个配角,正角当然是贵妇人,但是到新时代算是翻身做主了。

美国甜心的核心就是轻纯少女,甚至有点小男孩感。「天使样的头发,虔诚的眼睛,少女样的身体,圣母样的甜美」。引申出来就是少女无邪,也就淡化了性诱惑。她们都是未来的贤妻良母,是传统道德的捍卫者,家庭的保护神。

少女系的巨星,在好莱坞时代,第一位当然就是 little Mary,Mary Pickford。比起之前的少女,Pickford 是加上了新女性的独立性,显有更有主张,更能干,更健康有活力。

相比起来,同时代的巨星 Lilian Gish 则是传统上的纤弱型形像,更符合十九世纪的标准女人,就差了一点

所以 Pickford 在决定离婚和另一位巨星 Douglas Fairbanks 结婚时也是犹豫良久,把离婚这种在当行依然有点离经叛道的行为会被保守影迷不容。

但最终让观众抛弃她的,还是她的形像改变。当她少女容颜不在,失去那一头标志性的卷发,有声片里的嗓音过于成熟其实是一干练的铁女人时,观众就无法接受她作为美国甜心了。倒是 Gish 在她晚年拍的《Night of the Hunter》里,让人看到了美国甜心老去以后,作为家庭保卫者的形像

《Night of the Hunter》里对 Gish 演艺生涯的一种诗意概括感

不难推衍,像 Shirley Temple 这样的,也是美国甜心型:

还有《绿野仙踪》里的 Dorothy

后来 Judy Garland 与 Mickey Rooney 拍的一系列卖座片,也是同理,其中 Rooney 主演的 Andy Hardy 系列一共有十六部,Garland 演了三部。米高梅老板 Meyer 曾表示:“任何一部好的 Hardy 电影,都会比 Ninotchka 多挣上 50 万美元。”

Ninotchka 满足了美国人对于「危险的」,「异国情调」的性的想像。

与美国甜心相对的,是艳星。

艳星嘛,当然就是成熟女性,代表着诱惑,欲望,危险,Femme Fatale

当然这种形像必须经过修正,才能搬入好莱坞。除了上面提到的 Ziegfeld 式走艺术形像冷艳套路,还有其他一些常见做法

最常见的,也是在好莱坞之前就有的,就是身材。美国甜心都要瘦,艳星都要胖。在很长一段时间,很多戏团是只招 150 磅以上的胖女。

另一个套路是异域风情。色情点也行,但要装成是异邦,表示不是本土出产,暗示恶并非是美国本地土壤里长出来的。

比如 Theda Bara 演的 Cleopatra 形像

Theodosia Burr Goodman,艺名 Theda Bara,父亲是犹太人,母亲的瑞士人

另外一种套路是把女性给复杂化了,像 Marlene Dietrich 这样的(当然她也算是进口的,还是上面的 Garbo,当然也是进口的),1930 年代电检出现以前批量生产的一批极具深度的女性形像:

当然也有本土的,在《Gold Diggers of 1933》结尾的那段《Remember My Forgotten Man》,Joan Blondell 演的就是一个妓女。但是 Blondell 演得明明是一个被逼良为娼的女子,而且男人还是个炮灰,估计还在大萧条时丢了工作的那种。考虑到 1932 年刚出了老兵去华盛顿讨补贴的事,这段唱得是光明磊落,还生生把伴舞都变成了男的。

到 1940 年代,爆发了黑色电影中的 Femme Fatale 群像

Lauren Bacall 和 Hamphrey Bogart 在《Big Sleep》

对于极其叛逆的女星,好莱坞也没有办法,又想挣她的钱,只有一招,等你老去。老了,诱惑的力量也就弱了。比如才女 Mae West

在百老汇上叱咤风云,同性恋,异装,各种禁忌话题都敢涉及,第一部主演的戏就是自编自导自演的《Sex》,被禁被捕

到好莱坞给她第一个合同,已经是 38 岁,第一部片子就大卖带出了 Cary Grant,把派拉蒙救出破产漩涡。

总结一下,美国甜心和艳星,是好莱坞女性形像的两个主要套路,大部分角色和明星都是在这些基本形像的基础上改进出来的,会加上一些和基本形像自洽又增加了复杂性与多面性,让角色更能让观众接受的特征。(当然也有人是例外,难于归类,但总是少数。)

现在可以讲梦露了。

上面说了这两个形像套路和一些变化,总体上说是泾渭分明。但是梦露不一样。梦露是属于长着艳星的身材,却冒着纯真无邪的「傻气」的女星。

这种能同时把两个套路的形像集在一起的女星很少,非常少,基本上都是跨时代的巨星。因为当有人能把这两个水火不容的形像集于一体时,就意味着社会观念开始出现了巨大变化,大家开始可以接受一些原本不能接受的形像了,这个巨星,就是那个渡让的途径。

上面 Ziegfeld's follies 其实利用了这一点:虽然舞台上扮得美艳,但台下的卖点,是这些都是美国普通女孩出身(换言之,就是这些人都是邻家大女孩)

对于清教徒传统文化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当你把邻家女孩和欲望挂钩时,就直接冲击了保守的社会观念,危胁到了社会秩序。所以到 Ziegfeld 也是在暗示美国丽人就是邻家女孩,不是什么进口美女。这是 Ziegfeld 的厉害,所以他敢自称「创造女人」,也是因为这种观念上的颠覆性。

但是真到一个明星能做到这横跨两极,就太少了。

比如在 19 世纪末,就有一位人称「美国丽人」的 Lillian Russell

Lillian Russell 以 160 磅的轻纯少女形像红遍美国

50 年后梦露是第二个,这也意味着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形像的一次历史性大冲击开始了。传统的一些清纯与诱惑的形像会变得不再那么清晰,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梦露就是生生把邻家大女孩和艳星给拉在了一起,却一点违和感没有

是的,胸大无脑,傻白甜,都可以套在这位从培养演技著称的演员工作室毕业的,在很多人看来却不会演戏的影星身上。很大程度上,胸大无脑和淘金女一样,都是用诋毁式的词来消减对方的攻击性。过于革命的形像肯定会形成桎梏自己的刻板模式,反过来也可以想像一下当年这形像的革命性,尤其是当她出现在保守思想回潮的 1950 年代时

梦露是时代的产物,来演淘金女是天造地设。美国主流女星的发展路线,就是越来越本土,越来越没有欧陆贵族气,谈吐穿着举止越来越生活化没有距离感的这条路走的。当梦露横空出世时,看似石破天惊,但其实是个很水到渠成的事。只是梦露这样的人设却并不是能被培养出来的,要看机缘来决定这个明星倒底会有多划时代。

当然了,写这么多只是说,这些片子与角色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故事,都有其历史背景,社会大环境。尤其是这淘金女,在当年还算是新鲜事物吧。

更老套的,可能就是更加源远流长的 melodrama。

Melodrama 也是一个大套路,这种道德说教立场鲜明的剧情片形式,在美国一直是家庭妇女白天打发时间的一个法子。在没有电视与电影的时代,就有 10-20-30 剧场这样的地方演廉价的言情戏,套路简单,黑白分明

「为什么法国 melodrama 定下的打打杀杀的规矩,两百年都没变,就是因为它们绝对简单,就是简单。它们把角色,事件,结构,和想法,都放到最基本的档次上,这样就是新石器时代的人也能明白。」

如果要真爱情,个人推荐所谓的 tear-jerker,我觉得中文叫苦情片最为合适,越苦越好,绝对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

找个例子,就 1942 年 Greer Garson 主演的《Random Harvest》吧。估计绝大部分人不知道这故事。但是,当年票房大卖。

故事大约就是:富家子 S 参加一战受伤失忆,流落贫民窟,遇到歌女 P 的救助。两人相恋生孩子。然后 S 在外出找工作时遇到车祸,又失忆了,完全忘了和 P 的这段事,但想起了自己身世,于是回到家里去振兴家业。P 的儿子死了,带着女儿到处寻夫,最后在报纸上看到了著名工业家 S。当然了,前去寻夫 S 失忆不认,于是 P 决定留下来加入 S 的公司当 S 的秘书。接下来好多年,看着 S 订婚又离婚,成了 S 的红颜知己,互诉衷肠。然后 S 说他要竞选议员,到和 P 假结婚,于是两个就结婚了。。。到最后 P 实在忍不下去,决定去海外渡假,在港口当年的贫民窟又遇到了来找回忆的 S。

我当时的第一个反应,是这戏居然只有两个小时,放国内不拍个 40 集也能拍 20 集吧。

真爱情,金龟婿,全有了。五分钟一个高潮不要停。这对于观众,就是真实,比现实世界还真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8:32 AM , Processed in 0.07472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