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出生和成长于加拿大的第三代移民,叶礼庭与加拿大之间的“血缘”自然毋庸置疑,而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欧洲的国际知识精英,他的“归属”却遭到了加拿大选民的质疑。在两次选举的过程中,他所有的对手对他使用的都是同一种火药,瞄准的也都是同一个部位。从这里可以看到,即使在以“多元文化”为基本国策的加拿大,民族主义也同样具有左右选民的魔力。
2011年加拿大的大选因为叶礼庭的存在而具有了普世的内涵。它无疑是21世纪以来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最高案例。2011年加拿大的大选也因为叶礼庭的惨败而获得了哲学的意味。可以说,叶礼庭不是输给了自己的对手,而是输给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他的惨败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羞辱,也是自由主义思想与这个时代关系的一个精准的注脚。从这个意义上说,叶礼庭作为政治家的失败增加了他作为思想家和著述者的魅力。不管是为了看热闹还是为了看门道,这意料中的失败都应该是我们准备翻开他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理由。
而阅读叶礼庭的第二个重要理由当然就是他作为知识分子的巨大成功。他首先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毕业于名校,任教于名校,精通多种语言,熟谙各种文化。尤其重要的是,作为艾萨亚.柏林钦定的传记作者,他与自由主义思想的一代宗师曾经有过长达十年的密切交往,胜过普通的入室弟子,绝得真传。这从他自己作品的“狐狸”和“刺猬”双重性格也可见一斑。同时,他又是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长年奔忙于国际政治的前线,频繁穿梭于大众媒体的迷宫。作品的选题总是既具有学术的价值和思想的分量,又同时能够激起普通读者的好奇。他作为知识分子的巨大成功很容易让人想起自由主义思想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比他年轻两岁却已经故世多年的克里斯托夫.希金斯。
第三个理由是他与俄罗斯的“血缘”关系。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视20世纪为“极端时代”和“短的世纪”,起点是一战爆发的1914年,终点是苏联解体的1991年。而一战最重要的结果就是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这样的标准,俄罗斯的奇特命运成了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主要坐标,与俄罗斯的“血缘”关系也是现代政治学者的资源乃至资本。另外,祖辈的“难民”经历是叶礼庭与俄罗斯的“血缘”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难民”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关键词,也是叶礼庭本人全部作品的关键词。获得过加拿大最高文学奖的《俄罗斯相册》一书中,叶礼庭对自己与俄罗斯的“血缘”关系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呈现。
当然,以上这些理由不管多么重要,都还只是外在的理由。为什么叶礼庭值得读?最重要的答案只能在作品的内部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