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编辑 | 喜多 撰文|叄叄(实习生)、喜多
还记得横扫国际围棋界,虐哭各路高手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吗?
最近,开发阿尔法狗的谷歌人工智能(AI)团队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帮助NASA在浩瀚宇宙中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开普勒-90。

△开普勒-90和太阳系对比图。图自:NASA
虽然来自谷歌和NASA双方的研究人员都表示“训练人工智能通过之前记录的光线变化数据来搜寻行星”的想法起初是受到人脑中神经元互相连接的启发,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再一次战胜了人脑,并达到了人类无法企及的宇宙深处。
谷歌公司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不止于此,它旗下的波士顿动力公司还曾为美国军方研制出一款叫做Petman的仿生机器人。它动作灵活,可以和真人一样不借外力保持平衡,四处行走。
套着厚厚的防护服,甚至看不出它不是人。

△PETMAN | Boston Dynamics
围观群众纷纷表示,如果将阿尔法狗背后的人工智能搭载在Petman上面,机器人同时拥有了钢筋身体又有了超强智慧,人类岂不是要完蛋?
不只有Petman,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有意塑造成人类自己的样子。

△软银Pepper

△Atlas|Boston Dynamics

△被模仿的还有人类的好伙伴——狗子
SpotMini |Boston Dynamics
人类对自身的模仿:永恒且无止境的艺术
如果说机械结构是机器人的外壳,那么人工智能就是其的灵魂。
无论“外壳”还是“灵魂”,二者诞生的最初都源于人类对自身的不断“山寨”与拓展,来源于“模仿自己”的本能。
古希腊哲学家克塞诺芬尼还曾就“模仿”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
“人根据自己的样子来造神,假如牛、马和狮子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雕像的话,它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模样,马会画出和塑造马形的神像,狮子会画出狮子形的神像了。”

△Vodoo 巫毒娃娃
从文明初始的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来模仿和塑造自己的形象,并给它们赋予更深层次的含义。
而就在不断被模仿,甚至被超越的过程中,人类也在探讨着自身存在的本质、意义和价值所在。
从墓穴到戏台

△泰顺提线木偶戏
2006年,中国木偶戏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台上蹦跳唱演的木制人偶们,有着人类外壳的同时被赋予了人格化的性格和命运,替代真人,成为艺术表现的媒介。
而替代和象征,也正是人偶自诞生伊始的重要意义。在站上舞台之前,人偶最初是作为替代品参加祭祀和宗教活动的。
在中国,人偶的前身“俑”和“偶”,是传统殉葬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由草木束札、竹编纸糊,或用土、石、陶塑造而成的人偶作为陪葬品,代替真人殉葬。据记载,中国最早的“俑”、偶”陪葬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秦兵马俑
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就是当时秦人根据秦始皇的旨意,依据真实的士兵和马匹的模样,活灵活现雕刻出的一支人偶大军,代替真实的军队作为陪葬,在地下继续追随他。
“佛系”傀儡
至于用人偶演戏,是汉代才有的事情。如今被列为国家遗产的木偶戏在古代也称作傀儡戏,演戏的木质人偶称为“傀儡”。

△基于木偶故事编写的歌曲《牵丝戏》,至今已拥有了超100万次播放。
《牵丝戏》| 银临
此时的傀儡比起先前的“俑、偶”要灵活精巧得多。面貌如人,五官俱全,身体关节部位都有卯榫结合,可以借助人的操纵自如活动。在其发展演化的过程中,也因地域不同、艺术风格流派不同,衍生出不同的种类和造型特色。

△提线木偶戏

△龙海布袋木偶戏

△杖头木偶戏
而傀儡制作和傀儡戏演艺发展繁荣的唐朝,也正是佛教在中国盛行的时期。
佛教的慈悲向善、众生平等、好生恶杀等理念得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级民众的认同和推崇,其影响力深刻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傀儡戏也因此被增添上了一丝“佛系”的韵味。

△《傀儡婴戏图》南宋 刘松年

△众多学者都指出,《偃师》的原型是佛典中大船国王子制木偶的故事
偃师 《列子·汤问》
佛家说“人生如梦、一切皆空”,人虽然是独立的肉体,但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外力牵制,根本没有自由可言。
而本身没有生命、完全依赖于人操控的傀儡,更是直观地体现了这种观念,成为包裹这层隐喻最完美的外壳。
于是傀儡戏在娱乐人之余,更多地带上了一种“空、假、虚、幻”的“佛系”人生哲学,当时的诗人和学者多为其写诗撰述。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舞罢浑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傀儡吟》李隆基
人偶在日本的发展也同样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日本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狭小岛国,其民族意识中早就潜含一种生死无常的观念,恰好与佛教中的无常观相契合——万物时刻都在变换,且最终将毁灭,人的生命更甚。非人又似人的人偶自然就成为了承载这种共鸣的实体。

△文乐木偶净琉璃义经千本樱
日本国宝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偶净琉璃”(一种融合了人偶表演、太夫说白、三弦伴奏为一体的民间传统曲艺)也受其影响,所讲述的故事结局大多是惨烈的毁灭与死亡,以体现人生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