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7年5月25日,有个23岁的卡车司机看了一部电影。走出影院时,他对自己说:我也要拍这样的电影!
7年后,他拍出了《终结者》。17年之后,他拍出了《泰坦尼克号》。32年后,他拍出了《阿凡达》。他的名字叫:詹姆斯·卡梅隆。

而那部改变了卡梅隆一生的电影就是:《星球大战》
40年来,《星球大战》系列已经推出了7部正传电影,现在第8部续集再次气势汹汹的来了:《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

虽然《星球大战》的名气很大,但我们中国人并不是那么的熟悉。毕竟,8部正传电影,还有外传、小说、动画、漫画…
这个过于庞大浩瀚的世界,足以让每个准备入坑的人,望而生畏。

但美国观众对《星球大战》的认知,就像是我们中国人对《西游记》一样熟悉。
美国的星战粉丝有多疯狂,他们甚至把每年的5月4日定为“星球大战日”,他们把自己打扮成暴风兵,手持光剑,疯疯癫癫的走上街头…
《星球大战》登上《时代周刊》
在2015年美国白宫的记者会上,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回答了一小时问答后,就匆匆的离开了发布厅。他对台下想继续提问的记者说:我得赶去看《星球大战》了!
然后,留下白宫发言人,扬长而去…

挥舞光剑的奥巴马
中国观众很难理解为何美国佬会对《星球大战》这么着迷,全国上下从总统到宅男都为之疯狂。
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美国是年轻的移民国家,没有属于自己民族的神话体系。星战文化填补了美国文化中的神话空白,是美国人的《封神榜》《西游记》《古希腊神话》…
就连总统竞选演讲时,希拉里都要说一句:愿原力与你同在。(《星球大战》台词)


想要理解“星战文化”,就必须了解“原力”这个概念。
什么是“原力”呢?有点像我们武侠小说中的“内功”,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大幅度提高战斗力…
有隔空取物,凭意念控制万物,心灵感应等多种能力。


而且“原力”还分为“光明面”和“黑暗面”,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名门正派”和“魔教”的分野…
掌握“原力”光明面的人被称为“绝地”,进入“原力”黑暗面的则被称为:西斯。

星战系列用了长达40年的时间,讲述了天行者家族几代人在“原力”光明面和黑暗面之间反复纠结,不断拉扯,堕落和救赎的故事。




从1977年第一部星战电影《星球大战:新希望》开始,我们可以把星战系列电影简单的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77年到1983年上映的“星球大战三部曲”,第二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2005年上映的“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第三个阶段是2015年开启的全新的星战系列。
今天在中国公映的《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就是第三个阶段的第二部作品。

《星球大战:新希望》海报
今天上映的这部《星球大战8》是全新系列的第二部,上个月在美国公映时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影评人纷纷叫好,另一方面本片激怒了大批星战铁粉,很多人去烂番茄网和IMDB上刷差评…

造成这种分裂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导演把人气角色卢克·天行者刻画得软弱无能、羸弱不堪…但我认为更深层的原因,是全新的《星球大战》系列正在摆脱前六部的影响,正在丢掉天行者家族的包袱,准备开创全新的星战世界。
对于已经和天行者家族血脉相连的老观众而言,这样的分离,太决绝,太无情,太让人难过了。


坦率的说,我很喜欢《最后的绝地武士》,它远胜上一部《原力觉醒》,它与前面的任何一部星战系列都截然不同,它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伟大系列。

正如我在前文所写,前面的星战系列电影都是围绕着“天行者家族”的成员展开的,最厉害的西斯是天行者家的,最勇敢的绝地武士是天行者家的,似乎这个家族垄断所有的“原力”…


但在《最后的绝地武士》中崛起的全新的角色,没有高贵出身,没有名门血统,他们诞生在底层社会,成长于草莽之中,没有名师指点,没有权贵扶持,但他们渴望成为英雄,他们最终成为了英雄…
天行者家族为了银河系,已经操碎了心,已经前赴后继的奋战了40年,也该歇一歇了。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电影,《最后的绝地武士》居然安插了一段“罗生门”似的情节…在商业电影中加入思辨色彩,这无疑是巨大的冒险,也是有趣的尝试。
因为这一段情节的存在,让《最后的绝地武士》跳出了星战系列的角色桎梏,不是好人就是坏人,非黑即白的简单角色设定被打破了。



这部《最后的绝地武士》目前豆瓣得分7.5,IMDB7.6,得分一般般,考虑到星战系列与中国观众之间的隔阂,也算是合理的得分。
如果让我来打分,我会打到7.9分。因为我看到了一群认真的电影人,他们正在努力探索在商业电影中,加入更复杂的人物刻画,加入更深刻的思考,并试图打破已经病入膏肓的好莱坞大团圆套路(后半段的剧情,没有按照一般商业电影的套路发展)。


正如一个网友所说:星战系列一直处于不破不立的局面,终于等来了一部破局之作。
什么叫“破局”?就是要打破旧模式,建立新格局。这种“打破”必然会引起争议,让人不适…

无论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或许你没有看过星战电影、没有玩过星战游戏、没有看过星战动漫...但你肯定听过这段音乐:
DuelOf...来自乌鸦电影00:0005:34

你也无法否认,星战文化改变了这个世界,也顺便影响了这个世界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
1981年正值美苏两国争霸期间,美国总统里根上台,他推出了一个计划:星球大战计划。
美国前总统里根
也就是外太空部署高能定向武器,据说跟电影《星球大战》里的“死星”差不多...苏联被“星球大战”的名头吓到了,为了和美国展开军事竞赛,苏联投入比美国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研制“星球大战计划”,最后把自己的经济搞垮了...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
当然,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复杂,但“星球大战”很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部电影,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也改变了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1977年5月25日,第一部星战电影在美国公映。几乎无人看好,只有30多家影院愿意放映…在熙熙攘攘的观众中,有一个15岁的胖男孩,他看得目瞪口呆,泪流满面。
20多年后,胖男孩变成了胖导演,他导演的《魔戒》三部曲,震撼世界影坛。他是彼得·杰克逊,他说:是《星球大战》改变了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