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3|回复: 0

[史地人物] 大连:"我最有钱";沈阳:"你就是太年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 1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连:"我最有钱";沈阳:"你就是太年轻" 

 2017-12-08 逸骁 地道风物

| 海蛎子味儿和苣荬菜味儿的对决 |





- 风物君语 -


说起“双城”,

你是不是脑子里已经蹦出一连串的城市了?

比如

青岛济南,

为什么青岛人的眼里没有济南?

南宁桂林

“嗯?广西首府不是桂林吗?” 南宁:呵呵


 

今天我们讲的城市

海蛎子味儿和苣荬菜味儿

的两座东北城市

……


 


“大连人是东北人么?”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

这个位于辽东半岛东南角的城市

经常被认为跟东北不是一边的,

甚至有些东北人自己也这么觉得。

 

“他们说话就不是东北口音。”

每说起大连,

坐在我身旁来自吉林的编辑都会说上那么一嘴。

不过,

的确大连和东北很多城市看起来都不太一样。

这种不同也体现在跟它同省的沈阳身上。


▲ 刘老根大舞台在沈阳每天都会吸引当地大量的观众。



 1 


沈阳,大连,怎么就那么不一样?

看嘴


东北人说话是有魅力的,

这种趣味在于,

外地人跟东北人相处久了会不自然地

被他们的口音带跑。


而在辽宁,

大连人和沈阳人讲话是完全不一样的。


来体会一下↓ 



▲ 大连话“道牙子”你知道是啥么?


▲ 沈阳话先学一句玻璃盖卡秃噜皮了……


一口海蛎子味儿的方言听起来,

跟沈阳人那一口苣荬菜味儿差别还是很大,

对比下来,

大连人讲话反倒更像山东人。

 

从方言分区来看,

在辽宁一省之内的南北两城

分属于不同的方言文化区。


▲ 与山东隔海相望的大连,这里的人说着胶辽官话(绿色那片),那当然跟一口东北官话(橙色那片)的沈阳人当然有些区别。

 

今天大连人这一口海蛎子味儿,

更多的是从明末“闯关东”的山东人那里传进来的。

事实上,

由于山东半岛和大连只隔着个渤海湾,

早在明朝以前,

两边人们的交流就开始了。


不止口音,

跟着胶东移民进来的还有鲁菜。

这个靠海吃海的城市,

做出来的海鲜也像对岸的山东人。



当地个头大,

味道鲜的大对虾做的油㸆大虾;

水海参、螺片、虾仁一锅炒的三鲜焖子……

到了冬天,海产正肥,

海胆螃蟹海蛎子,刚好配上萝卜咸鱼小饼子。

这刚好是大连冬天的味道。


大连的菜在海里游,

沈阳菜路上跑。

或者说沈阳菜比大连更东北。



满东北的“关东火锅”刘一锅在沈阳就比大连多。

白肉血肠、熏肉大饼、老边水饺……

质朴的沈阳菜馆没大连的精致,

但也把东北的粗犷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2 


伪满洲国下的辽东

相似命运的两座城


1621 年,努尔哈赤进驻辽东,

攻占了沈阳。

这个时候的沈阳向西就是北京,

它比当时的都城辽阳去北京还方便,

于是紧跟着没几年,

努尔哈赤就把后金的都城迁到了沈阳。(当时的沈阳被称为盛京)

 

这座城市成了后金政权的“扼全辽中枢”。

皇太极继位后,

他在沈阳大兴土木,

在明代砖城的基础上重修沈阳城,

扩建沈阳城门,

将原来的十字街改建成井字街。·

1644 年清朝都城迁到北京,

沈阳作为陪都存在。

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

沈阳一直是东北的中心。


▲ 沈阳故宫也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古代皇宫建筑群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而这个时候的大连还是一个边缘城市。


直到 19 世纪末,

它才成为历史书里那座重要的城市。

 

由于大连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

与山东隔海相望,

沿岸没有大河流入,

因此大连湾无淤塞的风险,

于是,

它成了建设大型港口最理想的选项。

洋务运动期间,

清朝北洋海军在这里建了旅顺口军港,

大连湾区也因此成为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



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

日本攻陷旅顺,

马关条约过后,

大连被割给了日本。

这个国家的痕迹至今仍然保留在大连城中。

 

同样,也有沈阳。

 

大连在近代发展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港口城市。

而沈阳则在近代延续了它作为中心城市的地位。

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分裂,

此时的沈阳则变成了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的统治的中心。

海外各个工业强国都来到了这座城市,

当时的沈阳能见到日、英、法等国的报刊。

繁华的街道和满街的日文店

甚至让上世纪 20 年代去沈阳的郭沫若以为自己在日本。


 ▲ 辽河、浑河冲击而成的沈阳。图 / 维基百科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

关东军控制之下的沈阳被改造成了

现代工业城市的样子。

1932 年改名为奉天的沈阳

被日本依据大阪进行改造,

修建了公路、广场以及大型工业区。


在伪满州国的统治期间,

日本的大量工业装备被运到沈阳,

客观上讲,

这座城市在那段历史时期飞速发展了起来。

它在这段历史时期,

发展成了与上海、天津、汉口匹敌的城市。

那几年的工业发展为

后来沈阳成为“工业长子”奠定了基础。


  曾经“烟囱”是沈阳这座城市的意象。

 3 


一个是过去的“长子“,

一个是今天的“花园城市”

 

1946 年,苏军撤出沈阳时,

这个城市的总人口近 220 多万人,

其中工人的比例占到了近 10%

建国初期的沈阳“烟囱林立,马达轰鸣”。

 

那时的东北是“共和国长子”为全中国的发展输送资源,

而沈阳是这个枢纽的中心。

但是,

今天的沈阳没有逃过大部分东北城市共同的命运。

伴随着全国工业中心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沈阳连曾经辉煌过的工业遗迹

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  本世纪初,沈阳市内拆除的大烟囱就多达 4000 多座。年长人记忆里的锅炉厂、机床厂、重型机器厂等厂房渐渐消失在了城市的记忆里。

 

如今对东北人还有吸引力的城市是

沈阳南边的大连。


▲  去年走在沈阳街上,一位大叔正拖着自家的驴子在街边卖红薯 摄影 / 燕庚壮 

▲  大连的骑警,走在街上,成了它的一张名片。


这座城市在 2006 年跟杭州和成都一起

被评为最佳旅游城市,

并在 3 年后拿到了“国际花园城市”

最高级别组的第一名。

曾经也靠工业拉动的大连,

在全国整体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

大连的产业结构也在调整。

 

今天的东北人,

如果他们不离开东北,

大连会是他们的首选。

 

在工业在东北最南面的辽宁发展了近百年之后,

大连从无名变成了如今东北最亮眼的城市。

甚至提到大连,

外省人一时间可能会反应不过来它是东北的一座城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8 03:59 PM , Processed in 0.0443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