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12.15
女孩苦练舞蹈22年 演绎鸟中“大熊猫”
本期作者:嘉兴日报视觉中心
《朱鹮》的演出票开票一周就被嘉兴市民一抢而光,朱洁静说:“回家乡演出有不一样的心情和情感,我想把在上海学到的本领用舞蹈的方式回馈家乡。”
上海歌舞团历时四年精心打造的《朱鹮》在全世界巡演了三年近200场,收获了“中国天鹅湖”的美誉,这场舞剧的主演就是朱洁静。浙江嘉兴姑娘朱洁静6岁开始习舞,9岁来到上海,从小学徒到歌舞团首席,从懵懂青涩的小女孩到今天的青年舞蹈家……整整22年,朱洁静用时间和努力证明着自己。(摄影&视频/嘉兴日报视觉中心)
10月20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朱洁静带着舞蹈团的队员们排练。她现在是上海歌舞团首席、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舞蹈家协会副主席。7年前接到出演《朱鹮》任务时,朱洁静根本不认识朱鹮是什么,她甚至连鹮字念什么都不知道,对它长什么样也没有概念。
在朱洁静的印象里,舞蹈表现鸟最成功的就是“孔雀”,杨丽萍的“孔雀”已经深入人心。而放眼国际舞台,天鹅湖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全世界的芭蕾舞团都在一版又一版地演出,它已经传承下去成为了一个标杆。要挑战“孔雀”和“天鹅”之后的另一只她不认识的鸟,塑造人们心目当中并不很熟悉的那只朱鹮,朱洁静不知道前方的路该怎么走。
练舞房,朱洁静做热身动作丝毫不敢松懈。回想起四年筹备、三年巡演的漫长过程,朱洁静如今才敢说《朱鹮》是她生命当中一份珍贵的礼物。通过一天天去寻找角色,去动物园模仿,去观察各种各样的鸟,一步一步付诸行动。
“《朱鹮》就是我最好的礼物。它让我变成了朱鹮,与角色合二为一,它让我带着这只美丽的鸟飞到了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知道,原来中国有这样一只与大熊猫齐名的国鸟,就是朱鹮。”朱洁静自豪地说。
朱洁静觉得自己一直在最美好的时光里舞蹈。她说,小时候并没有想过会把舞蹈当成一生的事业追求,而是和大多数孩子一样,由家长带着去少年宫学舞蹈;小时候她很内向,学舞蹈是希望能够交到很多朋友,把自己的性格打开一点,可以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可踏进兴趣班的那一刻,我立刻就被舞蹈那种手舞足蹈、跟着音乐自由自发地去表达自己的艺术方式所吸引。”9岁时,她离开家去到上海学习,一个小姑娘就此离开家,走进舞蹈艺术的大门。
]
午饭前,朱洁静习惯性地摆出练功姿势。跳舞生涯中她小伤无数,而最严重的有两次:2009年,排练舞剧让她膝盖髌骨错位韧带严重拉伤,医生给出不能跳舞的诊断。她通过高强度康复训练,不到5个月将肿大的膝盖和萎缩的左腿还原成基本健康状态。2014年,她受伤骨裂。“静养的过程中我特别内疚自责,但我有种直觉,觉得自己能好。”绑了3个星期石膏,她就给拆了,一周恢复到最佳状态,12月9、10日两天,她跳得比以往都好。
11月19日,《朱鹮》来到她的家乡嘉兴演出。在嘉兴大剧院,朱洁静的父母来到后台化妆间看女儿。演出前,父母一直陪伴在她身边。
化妆间里,朱洁静为自己仔细化妆,她的内心忐忑而又期待。《朱鹮》已经演出了近200场,“但我每次上台都超紧张,每场演出对我来说都是第一场。”对舞蹈的热爱,对舞台的敬畏,朱洁静从9岁到现在从未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