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第133期:去新疆挣钱
腾讯图片 2017-11-23
每年的秋收季节,大批的彝族人都会奔赴新疆摘棉花,为家里挣取除了种地以外的最大一笔收入。20岁的凉山青年莫天刚(左一)也是其中之一,2017年9月7日,他和妻子以及同村的4个老乡即将前往新疆。启程前,莫天刚给家里打电话告别。夏大朋/摄(本栏目由华夏银行特约)
莫天刚的家在四川省凉山州,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九月是收获烟草的季节,莫天刚忙着收拾经过晾晒烘烤的烟草,想在出远门前给父母减轻一点负担。晒烟草也是一个体力活,从收割到挑选再到晾晒、烘烤,晒黄的烟草才能卖钱,否则就白种了。烟草是当地唯一的经济作物,莫家种有十亩烟草,每年能挣三四万块钱。出发前,莫天刚的爷爷来看望他,叮嘱他出门在外注意安全,不要跟别人起冲突。
这是莫天刚第二次去新疆摘棉花,去年摘了两个月,他觉得太辛苦,发誓以后再也不干这活了。可是今年家里急需用钱,他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带上妻子罗顺会再次前往新疆。出发前,莫母让罗顺会炒了一大盘腊肉,一家人吃了个团圆饭。母亲还让罗顺会把家里的腊肉都打包带过去,四川人适应不了新疆的饮食,带点辣子和腊肉下饭,罗顺会特意留下一些给两位老人。
莫天刚的父亲莫朝金年轻时就患上了糜烂性胃炎,整个人没什么精神,每年大半的时间都需要住院。去年莫朝金的病有所好转,现在可以在家里调养。去年也是莫家最殷实的时候,家中有16万元的余钱。
罗顺会在收拾行李。她和莫天刚去年结婚,当时罗家经济困难,婚礼办得简单,就请亲戚吃了顿饭。罗顺会说本来要拍婚纱照的,可是母亲患上了多囊肾和多囊肝,一共有十四个囊肿,去医院切除一个囊肿就需要两万多。给父母治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向别人借了六万块钱。
出门前,罗顺会拉上丈夫去剪了个头,她说出门剪头意味着从头开始,也是因为要去的地方太偏僻,没有理发店,头发剪短点好干活。19岁的罗顺会很腼腆,话不多,但却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洗衣做饭,种地晒烟草,打扫卫生收拾行李,罗顺会这几天几乎没有停下来。
当地流传着“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说法。今天初六,按照当地习俗,莫天刚和罗顺会不得不当晚就带上行李离开家,他们晚上借宿在亲戚家中,二嫂过来和两人开玩笑。
第二天,两人起了个大早,他们要去200多公里外的攀枝花坐火车。攀枝花火车站离村子有两百多公里,期间大部分还是山路,路途辛苦,夫妻俩很快就睡着了。
到达火车站后,一行人找了个廉价的旅社休息,一个人二十元,等待十一点半的火车。
九月份的攀枝花火车站人流量堪比春运,大部分都是前往新疆的拾花工,如果不提前订票肯定是买不到坐票的。莫天刚夫妻俩运气不错,都抢到了坐票。每年的九月份,K1502列车都会满载着务工人员,完成着从西南到西北的人口大迁徙。拾花工带的物品很多,莫天刚试图把自己的行李都塞在行李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