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6|回复: 0

[知识] 蒋友柏回到奉化溪口,做了命中注定的一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3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蒋友柏回到奉化溪口,做了命中注定的一餐 

2017-11-20 竹子大魔王 一大口美食榜



蒋友柏距上次回奉化溪口已二十余载。


蒋友柏,蒋介石曾孙


那时溪口三里长街,剡溪沿街东流,父亲尚在身侧。一家人在宗祠短短勾留,很快又被抛入客途。这几日,是水墨天。小镇头上雨水汤汤,云气沉落于穹隆四顶,雨如薄荷细针,却能轻易袭透衣衫。41岁的蒋友柏在武岭中学的青瓦下折枝捡叶,扑簌簌抖掉上面的水滴,越过灰墙望了望远山。


武岭门除了灯笼新挂,城楼皆黯淡在雨雾中,赭壁的细缝里苔藓簇生,拱檐的罅隙里杂草环伺。在蒋友柏出生前一载,蒋介石举家曾穿过武岭门,踏过石板路,在报本堂度过了农历除夕,饮屠苏酒,吃辞岁饭,犹有古风,还邀来京剧名流当下咿咿呀呀唱起堂会。年初一祭过先祖,蒋介石独自在慈庵读书散步。当晚,溪口五十里内,锣鼓喧天,龙灯漫舞。

 

浙江奉化 溪口武岭门


蒋友柏没见过曾祖父,农历新年是在爷爷蒋经国的日记簿里头,但他想象过那个夜晚。茫茫漆墨中,焰火四炸,纸扎的龙灯五彩斑斓,在孩童的嬉闹声里威风堂堂地游弋过偏弄窄巷,再龙尾一摆,游弋进乡人梦中,最后如捕风捉影,熄掉最后一抹金光。

 

年末蒋介石飞赴台湾,此生未返。

 

蒋友柏在奉化溪口


腊梅叶无骨,三角槭硬朗,樟树的枝桠倏然而落拓。蒋友柏往往复复,将杂乱无章的枝叶搬进武岭中学礼堂。镇上来了几个工人,正躬身往礼堂中央的长桌上铺设孔雀绿的玻板。蒋友柏用剡溪边捡来的卵石把一杈三角槭先固定在桌边,再跟樟枝交互融插,造出弧度。工人们开始抬起厚重的榆木拼到玻板外围。大家各行其事,手上满沾泥痕。

 

他捆扎斓竹,用两枚青瓦拼出飞鸟的翅羽,再把腊梅叶顺势绕上斓竹墙;他步履不停,上下相看,反复调整长桌两侧丝织围屏的角度;最后跑去礼堂旁的棚子抱来一箱叶片莺莺可喜的芋艿头。

 

“最美的一餐”现场


看似杂乱无章各自为阵,但当所有灯光亮起的瞬间,像揿下了茫茫漆墨中焰火四炸的完美按钮,这“一餐饭”的三幕布景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



第一幕,“随溪而设,奉美自荐”。

 

礼堂门口,两面镂空的圆屏交错置放,既是“奉美”二字,又给扁平的入口造出曲径通幽的景深。走进原本庄重而空旷的礼堂,迎面竖摆一张长席。席中孔雀绿的玻板在射灯照拂下,竟如流水旋洄的剡溪。芋艿头和卵石散落在“溪水”之中,波光粼粼,水草蓊郁,仿佛跨过年月蹉跎,从民国时期潺潺流淌至今。


交错放置的镂空圆屏,暗藏“奉美”二字

 

第二幕,“逆境遨游,汐竹曦起”

 

长席尽头是虚虚实实的斓竹墙,青瓦如飞鸟振翅相呼,扑棱棱地落进墙内。腊梅叶窸窸窣窣,一时间竟分不清是鸟雀的顽皮,还是因为穿堂而来的无履之风。讲台墙上挂着的孙中山像,目光深沉得仿佛穿越历史长空,停驻在了蜿蜒的剡溪上。有鱼在光影下逆流,如斑斓泼墨在丝织围屏上游动。 


第三幕,“三人行师,水到渠成”

 

从礼堂二楼往下看,气浮如流水不安,心静似高山不动,两侧围屏和当中的长席刚好组成了一个“中餐”的“中”字。

 

从二楼俯瞰 


武岭中学是曾祖父创办的学校,黄埔军校的前身。学校礼堂以前是蒋家寿庆、演戏和礼拜之所。而蒋友柏今天要在这里摆上一席家宴,邀约乡人吃上一餐饭。

 

无论物候如何更迭,天光浮沉几何,坐下来一起吃饭,是中国人在表达情感上最为传统的方式。对于祖辈叱咤风云的历史很少主动谈及的蒋友柏,选择用具有奉化风土人文之美的“一餐饭”,与先人和故土达成精神上隐秘的联结。

 

三幕布景大戏,似有京剧唱腔咿咿呀呀响起来,意蕴悠长。一恍神,却又不是。是礼堂一角,粗衫布衣席地而坐的音乐人汪文伟,用一柄木吉它随性弹出的曲子。调是轻的,是流变的,是施施然的,像一团墨在水里泅开,与飞鸟相呼,和溪水相照,在跃上樟枝时却戛然而止,生生留出来几分白的惆怅。


而礼堂那厢的主厨刘汉林感受不到这些,他此时少了几分醉庐主人的淡然,正在焦头烂额地寻找一箱消失的芋艿头。

 

醉庐主人刘汉林是这次的主厨


奉化的芋艿头个大皮薄,软糯翻沙,是刘师傅几天前从镇上菜农手里收来。安生放在厨房后院,埋进满满一箱沙土里,养得青枝绿叶。本想养兵几日用兵一时,可兵没了。刘汉林师傅一边给蒸笼上汽,一边拨民镇食府葛师傅的电话。所幸很快,葛师傅怀揣三株芋艿外搭两袋粳米健步如飞而来。


从前安排菜单的人叫提调,安排菜单很厉害的人叫大提调。当雨滴渐落无声,暮霭如潮涌动时,武岭中学礼堂里宾客们纷纷落座,“一餐饭”在溪畔进入了另外三幕提调大戏。

 

晚宴正式开始前


与之前礼堂门口的“奉美”圆屏暗合,家宴的开幕是“雪窦素锦”、“初冬海境”、“溪口辦豆”、“冬至山节”四道凉碟,这四盏下酒恩物,亦如一条去往正戏的通幽曲径。

 

蒋友柏的曾祖母王采玉曾拜奉化雪窦寺的方丈为师,住在金竹庵。“雪窦素锦”也有追忆这段往事的深长意味。素锦里是花生米、金针菇、海木耳、笋片和麸类,平淡至常,只勾一抹宁波酱油。

 

“初冬海境里四尾鱼全是与奉化比邻的东海居民。带鱼、小黄鱼、大黄鱼、鲳鱼,腌制过后暴晒成鱼干,水润血肉熬成坚韧风骨,一丝一缕地捋下来咀嚼,耐人寻味。

 

“雪窦素锦”、“初冬海境”、“溪口辦豆”、“冬至山节”四道前菜


“溪口辦豆”的老蚕豆去了壳,低温油炸至两三成熟,酥酥脆脆,不经吃,三两下便落肚了。“辦豆”在台语里寓有办桌请客的欢喜之意,所以与另外三碟的容器不同,“辦豆”是装在一叶扁舟里漂洋过海,跨越时间长河而来,而这叶扁舟是用棠云村的手工纸折成,颇具匠心。

 

由于奉化背靠葳蕤竹山,又正值初冬,毛笋纷纷打尖冒头。溪口镇的街巷里都能见到在地人支起大锅烤笋的场景。所谓“冬至山节”,正是油焖笋节。

 


酒过一巡,前调戛然而止,正戏开幕。

 


第一幕,“紫芋五花”、“黄鱼戏云”、“绿藻珠母”、“金鱿伴葱”。

 

家猪肉的五花腩剔除边角,切片飞水过油炸,奉化的芋艿头去皮切成厚片,如此一片芋艿一片五花叠进小碗,淋上刘汉林师傅的秘制酱料,上笼屉蒸两三钟头,芋艿饱吸油脂,和五花软烂在一起,此外酒香和酱油香扑鼻,略微拨弄便能搛出一筷,能融落在舌尖,消失在喉咙深处。

 

黄鱼如何才能戏云?很有讲究。一簸箕的东海野生小黄鱼剔出鱼骨,与猪筒骨慢火细熬整个晌午,最后武火收尾,翻出来一小锅胶质满溢的汤头,才有资格称为绵密奶白的云朵。剔出来的整块鱼肉上浆滑油,将最后一瓢汤头浇进盅里。口蘑、笋片和黄鱼在其间浮沉,鲜甜自不待言,视觉上也令人慨叹。


“黄鱼戏云” 


“金鱿伴葱”


“绿藻珠母”


绿藻是东海的浮游藻类,就是鲜苔菜,和牡蛎肉搭得到一起。而金鱿得靠大火煎出微焦的淡金色裙边,施以薄盐,几颗葱丁相伴。这一幕亦算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罢。



第二幕,“奉蚬早笋丑牛对面民镇时翠武岭金条”。

 

早笋和肥蚬,加上香午笋拌的沙拉作为热菜之中的间奏。而起源于溪口的牛肉干面在这道筵席上也算得顺乎其理的东道主了。


牛大骨、猪骨、鸡骨架加香料熬一整晚,出得鲜甜汤头,再煮进牛百叶、牛肚、牛舌和牛头肉,捎带一方祖籍绍兴的臭豆腐,让几缕干面卧在汤底。

 

“奉蚬早笋”


“丑牛对面”


“民镇时翠”


“武岭金条”


前面提到民镇食府葛师傅,而这道“时翠”便是民镇食府的功夫菜之一。步骤说来简单,小小一根芥兰,飞水过河,佐以香油和盐粒和香干炒一下而已。


但这道菜的功夫落在了葛师傅的腿脚上。他健步如飞地在礼堂和后厨之间掐表走了上下九遍,这才有了一道温度和口感刚刚好的小菜呈现到宾客面前。“金条”在温度上要求也非常高,冷了面目可憎,太烫的话香干和野菜炒的内馅又会软塌。

 


第三幕:“奉饭娆雾”、“紫金千层”。

 

奉化人家对天地祖先,对门神灶神都怀敬畏之心,于是奉饭传统由来已久。刘汉林师傅将芋艿头切丁,与鱼、虾、粳米一起包裹起来蒸上五十分钟,做出来的奉饭是上佳之品。化沙的芋艿和鱼虾的鲜甜层层渗进颗粒分明的粳米饭中,配上几节酱油笋,端上桌时步伐得快,否则热汽散尽可就算不得“雾娆”了。

 

“奉饭娆雾”


“紫金千层”


千层饼始于清乾隆年间,是溪口镇上一种面粉和芋头粉做的小饼,外裹芝麻,内里加花生和海苔。虽小小一枚,但要擀出27层薄片,经12道烘焙工序,厚度不能超过2公分。刘汉林师傅将桂花所酿糖浆淋到小饼上,吃起来齿颊生香。

 

“桂人圆满”


三幕收场,最后的尾曲是一碗撒落几粒桂花的宁波汤团,寓意“桂人圆满”。汤团吃起来虽温润香甜,但难免有一丝寂寥,像平静温柔的告别。


而蒋友柏更用作过水墨画的棠云纸叠了一尾尾鱼,连同慈溪的越窑青瓷盘和蔺草放在一起,作为今夜这“一餐饭”的伴手礼,寓意“取中人散”。

 

蒋友柏为客人准备的伴手礼


这一餐饭,大美无言,众人时时心里惊动,却皆少言语,大家走出礼堂,渐渐散去。雨后天开地阔,一轮皎月掩在鱼鳞云。


蒋友柏手里拾得方才长席上的一支白山茶,有点“人在少年,梦中不觉,醒后要归去”之感。好像月在那里,也在这里,不知道与祖辈看的是不是同一个月亮,似天涯咫尺,又也许只是半步之遥罢了。




文:竹子大魔

图:24季私享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 06:11 AM , Processed in 0.02977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