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甘肃包机送鹰隼给卡塔尔王室”这件事吗?今年10月24日,应卡塔尔王室的请求,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于甘肃境内捕获的10只猎隼乘专用包机前往卡塔尔。
卡塔尔王室的请求是以开展科学研究为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框架下进行的,但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对卡塔尔王室的动机有所质疑:从中国请隼真的是为了科学研究吗?卡塔尔是否真的在隼类保护和研究方面有所建树?

△ 卡塔尔Al-Gannas隼类协会标志 来源:Farooq博士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世界说采访了卡塔尔隼类研究者Farooq Omar Al-Ejli博士。Farooq博士表示,公众无须质疑卡塔尔向中国求隼的动机:“猎隼的繁殖区从中国、蒙古一直延伸到欧洲的匈牙利,包括不同品种和不同亚种,中国的猎隼对于任何隼类保护项目都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卡塔尔研究人员不仅想要研究猎隼的中国品种,也想要研究繁殖和迁徙区其他品种的猎隼,分析它们的遗传健康,指导我们在养殖和放飞过程中的保护工作。”
Farooq博士介绍,在卡塔尔有多个专业隼类保护及研究机构,其中Al-Gannas隼类协会是该国最大的官方协会,除了会组织传统隼类活动(展览、狩猎等)之外,还会资助旨在保护隼类的科学项目,如卡塔尔国际隼类兽医大会(FalCon)、卡塔尔隼类基因组计划等。

△ 世界说亲自探访卡塔尔隼市场,店员手托一只隼 来源:张梦圆
卡塔尔的隼类研究近年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卡塔尔隼类协会与卡塔尔大学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遗传学研究机构都有合作,计划测定不同品种隼类的遗传图谱。除此之外,卡塔尔还大力资助支持世界各地的隼类繁育和保护工作,2015年,卡塔尔生态保护和鸟类协会就曾出资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建立起中国首个隼类繁育中心,并为中方提供了31只卡塔尔隼。
在10只隼抵达卡塔尔后,总部设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半岛电视台以《出于保护目的,中国将10只隼送抵卡塔尔》为题报道了这一事件。在这篇发表于10月27日的报道中,半岛台介绍,这些隼是“在两国签署的濒危鸟类互换协议的框架下”运送至卡塔尔的,它们将会在“卡塔尔专门保护区”接受特殊培育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