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6|回复: 0

[史地人物] 每日签|登徒子如何成为了救赎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8 10: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10-17 10:59 PM 编辑

登徒子如何成为了救赎者 

 2017-10-09 卫诗婕 每日签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最后,主人公辛德勒走出工厂,开始他的逃亡之路。


因帮助一千多名犹太人幸免于纳粹的屠杀,富商辛德勒散尽家财,并且面临被逮捕和处决的危险。即将登上汽车的那一刻,他泣不成声。


“我的汽车本可以卖给军官,至少能换十条人命,我的胸章是纯金的,可以用它换两条人命。可是我没有那么做,我为什么没有那么做……”


逃亡前的辛德勒泣不成声,自责没有救更多的人。


这段经典台词出自于电影主人公原型奥斯卡·辛德勒的自述。许多真实素材被保留在这部影片中,比如一名犹太人将自己仅存的一颗金牙铸成了一枚金戒指,上面刻有希伯来经文:救人一命,如救苍生。



这部依照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在横扫1994年奥斯卡七项奖项后,成功地让世人记住了奥斯卡·辛德勒,一个牺牲一己利益营救上千名犹太人的义人,一个二战英雄。


奥斯卡·辛德勒


这是一个熟悉的英雄叙事模板。影片以辛德勒的发家起始,丝毫不避讳真实历史中的主人公形象:一个依靠出色公关能力打通人脉的投机分子,大发战争财的商人。他最大的本领,是凭借其风度和口才与纳粹军官花天酒地,终日沉迷于声色犬马。一个十足的登徒子。


而就是这样一个与“善”字毫不沾边的庸人,最后竟将自己所有的财产、甚至赌上身家性命,使上千名犹太人幸免于难。


风流的辛德勒


德国入侵波兰后,所有波兰犹太人的财产被没收,其公民权也被剥夺。在此背景之下,辛德勒看中一家负债的搪瓷厂,原主人已经申请破产,最终,辛德勒以托管的形式接手工厂,靠着犹太人的资本,和犹太人的管理, “德国搪瓷制品厂”应运而生。


而老板辛德勒的所有贡献,即周旋于各种上流场合,与纳粹军官建交,以宣传自己的公司。


起初,他的工厂有7名犹太工人、250名非犹太裔波兰人。之后由于犹太劳工的价格远低于波兰人,辛德勒开始大量雇佣犹太劳工。4年之后,这家工厂一共雇佣了1750人,其中包含约1000名犹太人。


就在与犹太人的朝夕相处中,辛德勒意识到犹太人并非如纳粹宣传的那样自私自利,阴险狭隘。相反地,他们勤劳聪明,善于打点。


1941年秋,纳粹开始将犹太人区居住的犹太人转移,其中大部分被送到贝尔赛克灭绝营杀害。


直到两年后的春天,犹太人已经被清空,而那些仍然可以工作的犹太人被送到了位于普拉佐的新纳粹集中营。


电影里的集中营


觉醒,是许多英雄故事的重要构成。辛德勒之所以觉醒,是纳粹极端的泯灭人性的恶,唤醒了他本性中的善。


辛德勒目睹了这一次肃清行动并深感震惊。据索尔·乌尔巴克(辛德勒解救的犹太人之一)所说,辛德勒从那时起“改变了对纳粹的看法,决心尽可能多救出一些犹太人”。


他开始动用自己的一切资源保护犹太工人。军需企业的背景使他便于提前知晓纳粹的行动,并作部署保护自己的工人。随着时间推移,辛德勒不得不向纳粹军官送去更大数额的贿款,以保护劳工的安全。


在辛德勒将重心转为保护犹太劳工时,工厂产出遭遇滑铁卢。每当有军备官员质问工厂产量为何如此之低时,辛德勒就从黑市上买来成品充数卖给军队。党卫队提供的口粮不足以满足工人的需求,辛德勒则需花大部分时间在克拉科夫获取粮食、军火及其它材料。


1945年5月7日,辛德勒和工人们聚在工厂内,聆听广播中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宣布德国投降的消息。他与1000多名犹太人,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曙光。而他个人,则因纳粹分子的身份面临苏联人的追捕。


早已散尽家财、一贫如洗的辛德勒踏上了中年以后无尽的漂泊之路。他落魄的晚年几乎全仰仗着各地犹太人对他的资助。


众人目送辛德勒离开


1974年10月9日,困居于他那座位于法兰克福火车站附近的,矮小、逼仄的旅馆数天后,奥斯卡·辛德勒最终在医院闭上了眼睛,死于心脑血管动脉硬化——因长期酗酒所致。


生前他曾跟几位“辛德勒犹太人”(被其解救的犹太人)表达过一个心愿,这一心愿已经在遗嘱上明确写明——将他安葬在耶路撒冷。


“不出两个礼拜,耶路撒冷圣方济各会的本堂神父正式同意,将奥斯卡·辛德勒先生,这位最不安于清规戒律的教会子民,安葬在耶路撒冷的拉丁墓园之中。” 摘自托马斯·基尼利《辛德勒名单》)


奥斯卡的遗体最终躺在铅制棺椁中,穿过耶路撒冷老城拥挤的街道,来到天主教的墓园,这个墓园南向俯瞰的是希诺姆山谷——在《新约》中被称为“地狱”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0 02:25 AM , Processed in 0.0508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