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第128期:治霾关厂后的日子
凤凰图片 20170928
2016年12月26日,工厂被关停前夕,工人宋巍(右)与选择内退的李贤和吃散伙饭,聊到动情处,已决定去兰陵新厂区工作的他捂住了脸。因污染排放问题,他们所在的山东球墨铸铁管有限公司停产搬迁。当“去产能、治雾霾”的抽象口号落实到现实层面,被绑在雾霾制造链条上的他们,命运亦随之发生剧变。潘永强/摄(本栏目由华夏银行特约)
2016年12月,被住宅楼包围着的山东球墨铸铁管有限公司正在排放大量的废气和粉尘。这是一家老牌国有企业,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在厂里工作了40年的李师傅自豪地回忆,“企业效益好的时候,球墨铸铁管几乎销售一空,工人福利待遇相当不错。”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容,老工业区与生活区越来越无法分隔,昔日辉煌的企业成为导致济南市雾霾问题的一大“心头之患”。
因为污染严重,厂区附近的居民平时在家里都不敢开窗户,否则屋里很快就会覆盖上一层棕红色的粉尘,沾染到衣服上很难洗净。图为2016年12月,徐女士给花卉浇水,窗外的球墨厂在冒着浓烟。
而与球墨厂仅一墙之隔的就是一所小学。2016年12月20日,济南遭遇严重污染天气,学生们提前放学。当天,济南市教育局发布21日停课通知。
雾霾侵城,济南市政府开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顿重工业产业,球墨厂也赫然在列,并被勒令停产搬迁。图为2016年12月11日,高炉车间的工人们在休息。随着工厂关停时间的临近,职工们对未来充满不安。
2016年12月27日,山东球墨铸铁管有限公司宣布停产并着手搬迁至300多公里外的临沂。新厂区采用符合当前环保标准的先进工艺建造,老厂区原有的生产设备将会淘汰。停产这天,当班工人在高炉车间合影留念,这个有着60年历史的工厂正式停产。
工厂搬迁的背后,数千名工人的生活将因此发生变化。与外界对搬迁的一致叫好不同,工人们的心情比较复杂。“我们为城市发展做出了牺牲。”47岁的职工李师傅说,“目前企业在帮着职工联系应聘,要是选择自谋出路,可以获得近20多万元的补偿金。但我这个岁数只能选择保安之类的工作,自己创业又没有经验……我在工厂快30年了,真舍不得离开。”李师傅最终选择了去偏远的新厂区。图为2016年12月29日,球墨厂动力车间的主任办公室门外,职工们排队领取搬迁分流安置方案。
39岁的汽轮机工李超(左)和同事在车间看搬迁分流安置方案。在球墨厂工作了近20年的他选择买断工龄去一家保险公司上班,“年轻人就应该多闯荡。”李超说。
李超特意为新工作买了一套西服,并且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每天的工作虽然忙碌,但很充实。
李超联系客户主要靠电话。不管在哪儿,手机随时都会响个不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