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9|回复: 0

[史地人物] 最简易有效生化武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简易有效生化武器 

 2017-09-21 世界遗产地理 世界遗产地理

新媒体编辑 / 新星

作者 /李逸奇(实习生)、新星



古时候的战场,总有无数人向往。在各类影视作品中,交战的双方不是金戈铁马,威风凛凛,就是充满激情,威武霸气。

 

浩浩狼烟和刀光铁血交互,在漫天的黄沙之下,长矛如林,铁蹄如山!  



看得无数人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穿越回古代战场,横刀立马,建立不世之功。



但如果真有人回到古代战场,我相信他第一时间并不会产生豪情壮志,而是会发出一句感叹:我的天,怎么这么臭!


 

要知道,古人早已在战场上投入了大规模杀伤性的生化武器——便便。

 

真实的古代战场,不光是刀光剑影,更是屎尿横飞的呀......


| 打仗泼粪——还有这种操作? |

 

| 煮“金汁”

 

熟悉中医的人会知道,中药里有一味药唤作金汁。虽然这名字好听,但它的真实身份是陈年粪汁,有退烧、泄肝火的疗效,但是这种药非常清凉,属大凉,一般是体质强壮的青壮年或孩子才能承受得住。

 

瓦罐中的金汁。


也许是受了这味药的启发,在古代的围城战中,守军会将城内军民的粪便都收集起来,美其名曰:收集金汁,待到大战之时就把粪便混着水和尿液煮开,即“煮金汁“。

 

金汁煮开之后,守军就会把滚烫的、还冒着气泡的金汁顺着墙根对城外的敌人浇下去。被泼中者轻则皮开肉绽、臭气熏天,重则直接在恶臭中被烫身亡。而且金汁虽然是稀的,但不像水,水可以迅速往下流,但金汁和糯米粥一样会糊在人身上产生持续烫伤,最严重的是,金汁内的细菌会将伤口当做作培养基,繁殖大量细菌,导致伤口大面积感染,受到金汁烫伤的人,几乎没有最后活下来的。可以说是十分可怕的生化武器。


金汁不光可以用来守城,也可以用来攻城。

 

13世纪,蒙古入侵中原,从中原人那里习得了这种生化武器的用法,然后立刻活学活用,把原来的守城武器改成了攻城利器。

 

在著名的蒙古“长子西征”中,1241年4月9日,蒙古军于瓦尔斯塔特平原全歼东欧联军,联军统帅西里西亚公爵亨利被俘杀,之后欧洲联军开始退守至各个城堡内,欧洲人的城堡防御是出了名的固若金汤,但是城堡前面的这帮“黄皮肤蛮子”却不按常理出牌,投石车投的不是石头,而是燃烧桶夹杂着药物。

 

蒙古大军围攻花剌子模堡垒,投石机投出去的不止是石头。


具体是什么药物呢?明朝焦玉的《火龙神器阵法》中是这样记载的:“金汁、银锈、砂炒制铁子,磁锋着人则须烂见骨。”



欧洲人哪见过这样的阵仗?不一会就捂着鼻子率众投降了。

 

| 以屎代毒

 

在各种文艺作品中,我们总能见到许多抹了毒药的武器,只要划破对手的一点皮,就可以送他归西。


 

真实的毒药哪有那么便宜,可以随便用!

 

于是聪明的古人找到了毒药的替代品——便便。

 

而运用它的翘楚就是蒙古人!——怎么又是你们?


蒙古人平时不打仗时,就把弓箭的箭头插在牛粪、马粪之上。而放在便便里的箭头一般都是使用过的,往往是沾了血而且生了锈的旧箭。

 

蒙古人吃饭时就会用这些马粪、牛粪生火,吃饱喝足拣出灰烬里的箭头,经过加热的箭头上面的铁锈会被去除(原理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且带上粪便的灰烬令箭头在射入人体后更致命。

 

加了便便buff蒙古铁骑的弓箭杀伤力巨大。


这里解释一下,牛便便和马便便燃烧之后并不会真的像烧香、烧烟草那样最后变成风一吹就飞扬消散的灰烬,而会有残留物,也就是“浴火重生”后的便便。这些箭头一般不会马上就接到箭支上使用,等到空闲的时候才会接到箭支上。

 

加工过的箭头会被集中放在用牛胃做成的袋子里。箭头沾着“浴火重生”、富含“营养”的便便残渣,残渣里有丰富的细菌在这个过程中生儿育女、繁荣昌盛,最后成就一根见血封喉的利箭。


| 军……军粮

 

现在,“吃屎”是一句骂人的话。但在战争中,“吃屎”却是为了活下去的无奈选择。



是的,你没有看错,在古代守城战弹尽粮绝的时候,便便也是可以用来吃的。

 

公元前15世纪的埃及《亡灵书》中就特别提到“愿死者在来生绝不食粪饮尿”,据历史学者考证,这正是古代埃及与进东地区的围城战的真实反映。当时埃及经常发生围城战,天知道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


埃及《亡灵书》,是古埃及一部宗教性诗文集,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历史与生活。


| 军队如何处理粪便 |

 

虽然便便在战争中可以发挥如此大的作用,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粪便处理是军队卫生条件的重要一环,如果处理不好大量的排泄物,非常容易污染水源、滋生蝇虫,最后带来疾病和瘟疫。

 

为了卫生的考虑,士兵是不允许在军营里随地方便的,但又不能为了解个手,跑个几里路到军营外,所以必须挖公共厕所。

 

唐代的《李卫公兵法》,详细介绍了唐代军队扎营的全过程,其中专门提到了“诸兵士每下营讫,先会两队共掘一厕”。就是说,唐军扎营完就得马上挖茅坑,每两队要挖一个公共厕所(其实就是一个大坑)。


《李卫公兵法》,李卫公暨李靖。


蒋介石还进行了补充:“所谓好茅厕,第一茅坑一定要深,第二是周围要有掩蔽,第三是地点要僻远一点,而尤其不可与厨房接近。因为茅厕里,免不了有苍蝇,这个东西飞进厨房,便把微菌散在吃的饭菜里,大家吃了都会病起来……”

 

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还制定了士兵和役夫的“如厕条例”:

 

1、白天,役夫外出如厕必须登记,“凡白日登厕员役,由各营门将腰牌悬于门上,方准开门而出,毕即还应腰牌,取带回营。”

 

2、晚上,骑兵、车兵想要如厕只能在营地内的公厕中解决,不得外出,“每马军一旗,每车兵二车,各开厕坑一个于本地方,遇夜即于厕中大小解。天明吹打时,遇起行,则埋之。遇久住,则打扫,候开门送出营外远远弃之。夜间不许容一人出营解手。”



看了这么多,你还想穿越回去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9 09:18 PM , Processed in 0.0677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