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接地气仍是《米其林指南上海2018》的缺憾,毕竟,在现阶段,赢得本地食客的认可,对于米其林来说更加重要。
创新菜餐厅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的主厨Paul Pairet,在听到自己获得米其林三星的时候,激动得几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他的摘星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这也是在2018年上海米其林指南发布会上令人为数不多的兴奋点。
9月20日,米其林在上海世博创意秀场公布了《米其林指南上海2018》,去年同一时间,这个国际餐饮评价标准首次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并选取上海作为美食指南发布的第一站。
在《米其林指南上海2018》中,有129家餐厅入围榜单,其中包括2家三星级餐厅、6家二星级餐厅和22家一星级餐厅。除了纸质版本的书籍以外,上海米其林指南App也将同步更新。
相比于去年的星级餐厅榜单,今年入围的餐厅可能并不会给美食爱好者带来太多的惊喜,二星餐厅中除了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晋升为三星外毫无变化,一星级餐厅也仅有5家新晋餐厅,其中还包括曾因缺少工商营业执照而更换地址的创新菜餐厅泰安门。
“上海当地菜肴的水准正在稳步提升,相信这是当地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事情,因为他们期待着去发现新的口味和不同的体验。”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Michael Ellis说,这也是他第二次来到上海。
高档餐厅一直是米其林星级评选重点关注的领域,正如新晋三星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其人均价格为4000元到8888元,两年都入围三星的唐阁餐厅也需要在数月前预定才可以吃的到。
唐阁连续两年摘得三星。
“不接地气”是《米其林指南上海》发布以来最受争议的地方,原本是为了鼓励出行、多买米其林轮胎而为旅行者设计的米其林指南,在现阶段,赢得本地食客的认可,似乎变得更加重要。
在米其林更早进入的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日本地区,《米其林指南》做了很多本土化的尝试,比如深入偏僻的街道和小巷,并纳入更多的地道本地美食。而在新的上海指南中,粤菜以稳定的品质依然作为领跑者,但是更加本土化的“沪菜”,在此次发布的星级榜单中只有5家。
“不接地气”的《米其林指南上海》。
另外,在国际餐饮评价标准里,与米其林竞争的“餐饮推荐榜单”越来越多,在2002年由英国Restaurant杂志创办的“Best 50 Restaurant”(全球 50 佳餐厅)榜单,就被视为米其林的头号竞争对手。该榜单评委会由 1000多名国际餐饮业名人组成,包括食评人、美食家、餐饮专栏记者、主厨和餐厅老板,每年也在不同地区举行声势浩大的颁奖活动。
在中国,大众点评也在今年2月发布了一份基于用户评价大数据所例举出来的美食榜单——大众点评必吃榜,随之还推出了“2017全国必吃50餐厅”榜单。除了把餐厅口味稳定度作为基本的评判标准外,在数据搜集上,大众点评把本地消费者的评价比重提升到了70%,从而避免了游客店和网红店的影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份主推本土餐厅的榜单似乎比米其林的榜单更实用。
餐饮评选标准向来见仁见智,尤其在美食层出不穷的中国,米其林评价出来的星级餐厅肯定不会难吃,但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所说:“至味永远在人间。”
所以,你觉得哪种美食推荐最能打动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