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09.20
八旬老人5平方小屋做出传世珍品 被称“江南扇王”
本期作者:吴玮
“方寸之间尽显乾坤”,看似简单轻巧的折扇,其实蕴藏着匠人深厚的技艺。84岁的徐义林制作的制扇多年,深受书画家和收藏家青睐,被行家称为“江南扇王”。
苏州自古是文人荟萃的地方,在流传下来的众多文化传统中,把玩折扇成为文人名士的一大雅好。制作折扇在工艺上最难的就是扇骨,今年84岁的徐义林制作的扇骨,深受书画家和收藏家青睐。2006年“制扇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名录”,他被评为国家级传承人。
祖籍扬州的徐义林15岁来到苏州,拜师胡汉东,学习制扇技艺。1954年徐义林在新成立的苏州扇厂成了一名制扇技师,到如今徐义林已经做了近70年的扇子,他为苏扇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徐义林不但制扇技艺高超,而且还能修复旧扇骨。数十年来,他研制、修复各类扇骨已数十万计,无论品种、数量还是质量、品味在江南都无人能与之比拟,被行家称为“江南扇王”。
虽然已是84岁高龄,徐义林每天还要到他的工作室去,还要制扇。他说年轻时候制扇,是为了生计,要养活一家人。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压力了,现在制扇主要看心情,要是心情好,一个月能制上好几把。
徐义林的家在苏州桃花坞,走出家门顺着小巷弄七弯八绕,几分钟就到了一处小屋外面,上面写着“打线场20号”,这里就是徐义林制扇骨的工场,就在这个平凡无奇的小屋内无数把极品苏扇诞生于此。
这个不足5平方的小屋里放满了各式工具和原料,徐义林一人在内,旁人就无处下足了,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徐义林坚守了数十年。
现在84岁高龄的徐义林每天仍要来这里看一看,这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台上这些制扇骨的工具也已经陪伴了徐义林半个世纪之久,和他一起见证着岁月的痕迹。
在苏州扇厂工作期间,徐义林曾亲自设计制作了十把两米的巨型扇子,创下了全国之最。他说在制扇骨中,最为考验功力的工序就是刀边。
如今,退休多年的徐义林从未放下手中制扇骨的刀挫,而是开始更加专注的研究各类材质扇骨的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