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没看过侦探小说,也一定听说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名。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Queen of Crime,侦探小说女王,看看她的作品和销量就知道,她绝对配得上这个称呼。
阿加莎自26岁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直至85岁去世,她一生共出版了68部长篇侦探小说,21部中短篇小说集,18个剧本,2部诗集和一部自传。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粉丝称作“阿婆”)
她的作品至少被翻译成103种语言畅销世界,总销量达到惊人的20亿本,在这个战绩之上的仅有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圣经》了。 起初,人们了解作者笔下的人物远胜过了解作者本人。以阿加莎笔下的波洛侦探为例,他曾在33部长篇小说和超过50部的短篇小说中亮相,并且还是唯一一位收到《纽约时报》讣告的虚构人物。

刊登在《纽约时报》的波洛侦探的讣告
可以说,人们对波洛侦探的感情就像对待老友一般。但是在跟随阿加莎的笔触走进一个又一个疑案,与一个又一个虚构人物神交之后,人们又很难抑制住自己对故事背后创作者的好奇。
她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她是如何写出这么多优秀的侦探小说的呢?人们开始用解谜的眼光注视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生,期待破解出什么。 2013年英国ITV推出了一部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纪录片,名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谜样人生》。
完整版纪录片,时长约50分钟。
在片中,饰演了二十五年波洛侦探的大卫·苏切特来到她出生的托基小镇、她安度晚年的德文郡以及赐予她灵感的伊斯坦布尔,试图还原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生。

饰演了二十五年“波洛侦探”的大卫·苏切特
片中播放了经过复原的磁带(上面纪录片视频10'20''~10'45''),阿加莎将自己投身于写作归因为“没受过教育”:
人们经常问我,是什么让你开始写作?我想他们中很多人,不会把我的回答当真——虽然我说的是实话——我将这完全归于幼时的我并未接受过任何教育,尽管乐得悠闲。我开始编撰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把这些写下来一点也不无聊。

童年时期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未接受过正经的教育是因为她母亲认为,孩子未满八岁不能读书。但别被她蒙了,她所谓的“乐得悠闲”中有着大剂量的阅读。
《圣经旧约》、《黄色的神话故事》、《蓝色的神话故事》、默尔斯伍斯太太的童书以及狄更斯的作品……这些都是只有七八岁的阿加莎的最爱。

年轻时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虽然没能去学校念书,但阿加莎在自己的想象中创办了一所小学校。在学校这个背景下,她创造了七个年龄不同、相貌各异的女孩子。
阿加莎给她们起不同的名字,在脑海中给她们设计礼服,与她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还给她们安排浪漫的男孩,这些女孩子们陪伴了她许多年。
这些想象中的女孩们或许可以称为阿加莎最早创造的人物。

就这样,带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停歇的阅读,阿加莎干着那个时代、那个阶级的女人该干的事:去社交,去跳舞,想想要接受哪个上校的求婚,家里经济困难就把房子租出去到国外旅行(当时英国高额的房租足够支付海外低廉的旅行费)。
阿加莎在拒绝了众多求婚者后于1914年圣诞节与空军飞行员阿尔奇·克里斯蒂结婚。随后他们俩一个被派往一战前线,一个成为了医院的护工。
1920年阿加莎的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得以出版。书中的一些元素也成为了日后阿加莎小说中著名的模式:背景设定为乡村别墅,封闭的嫌疑人范围,以及投毒致死。

1920年出版的《斯泰尔斯庄园奇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处女作。
对于这本书,阿加莎最爱的评论来自《英国药理学期刊》,他们赞许她的小说中有关药剂的描写精准到位。那当然,毕竟阿加莎到医院不久就被派去药房工作了。 后来,战争结束,丈夫归来,女儿降生,小说畅销。可这样幸福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母亲离世,丈夫出轨,阿加莎的生活一下子就从天堂坠入了地狱。
在得知丈夫要与自己离婚,和情人在一起后,阿加莎失踪的十一天至今都是个谜。当时英国警方出动了1000余人对她进行搜救,超过15000支援者加入其中。


在经典英剧《神秘博士》中,“阿加莎的失踪”被安插到剧中情节。
而阿加莎本人,则用情敌的名字登记入住了一家酒店,直至被路人认出报了警。
在自传中,阿加莎对这起震惊英国的失踪事件只字未提。也许真的如她当年所说,她那时失忆了。但作为一个看过《消失的爱人》的观众,我可是不信。 1928年,阿加莎签署了离婚协议。随后她独自一人登上了开往巴格达的东方快车。
在现在,一个女人去陌生的地方旅行都会遭到亲人朋友“善意的阻挠”,那时更是如此。
阿加莎在自传中如是写:
那没关系,毕竟有时候必须一个人做点事。我从来没这么做过,现在也不是那么想做,可是我想:要么现在做,要么就永远别做。要么墨守一切安全可靠的和已知的,要么就发挥一下自主能力,凭自己的力量做点什么。

在那趟旅行中,她重新找回了写作的热情,《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成为了她的代表作。
在不久后的又一趟旅行中,阿加莎遇到了后来陪伴她后半生的真爱,考古学家马克思·马洛温。

阿加莎·克里斯蒂与第二任丈夫马克思·马洛温(比她年轻14岁),拍摄于1933年。 晚年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与马克思·马洛温
后来,阿加莎以每年至少一本书的速度写着,再没有什么事能影响她的创作,即便是二战。 一百二十七年前的今天,阿加莎·克里斯蒂出生;在一百二十七年后的今天,她的作品仍然经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