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09.17
动漫画师辞职做古琴 一张琴卖一万
本期作者:青岛新闻网 孙志文 于泓
早起打上几路太极拳,闲时来上一曲《高山流水》,不再奔波于写字楼之间,每天以制琴、弹琴为生,在旁人看来,王清阳过得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今年41岁的王清阳是山东青岛的一位古琴制琴师,在闽江三路上开了自己的古琴工作室,选这个地角颇有闹中取静的意思。一年前的王清阳还是一位在写字楼里,带着兄弟们披荆斩棘做动画片的中层领导。(摄影&撰文/青岛新闻网 孙志文 于泓)
初见王清阳时,一身白衣白裤,花白的八字山羊胡配上黝黑的皮肤,单看这扮相就像个出尘的高人。一间卧室大小的工作室里,挂满了王清阳手工制作的古琴,他正穿上围裙准备“开工”。
王清阳自1997年毕业后北漂了10年,做了10年动画片。“我可能真的不适合这个行业。”王清阳说,动漫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而他的骨子里却是个钟爱传统文化的老头。就在王清阳心灰意冷的时候,他接触到了古琴。那年,王清阳所在的公司要做一部跟传统文化有关的动画片,公司请来的顾问是个国学大师,经常带着他们听曲讲课。王清阳说,自打听了古琴之后,这个声音一直萦绕在他心里,后来他索性辞掉了工作回到了山东青岛老家。
虽然现在不从事美术方面的工作,但美术功底深厚的王清阳,仍然时不时拿起笔,设计古琴外形图案。刚回青岛的时候他就想,每天的生活要只是弹弹琴该多好。梦想虽好但换不来吃穿,无奈之下,王清阳又干起了老本行,在青岛找了份做动画片的工作。人要是喜欢一样东西,无论在干什么,心里想的都会是它,听的琴曲多了,王清阳就想自己弹弹琴,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里没琴怎么办?
“买不起咱就自己做。”王清阳说,当时古琴价格不菲,不是他这个小白领能高攀起的,而为了让自己能过上瘾,他决定自己动手做古琴。工作室户外的院子是王清阳动手制作的地方。做古琴的第一步是选料,木材要选老料,之后开始做形。王清阳囤积的这些木材都是上百年的老木头,一些是明清年间老杉木,是他从周边的村子里淘来的。
“如果当年能有现在这个手艺,能少走不少弯路。”王清阳说,刚开始学制琴的路并不多么高大上,想找的资料靠百度,在词条里找到相关的制琴古籍。王清阳说一本名叫《神奇秘谱》的明代曲谱给了他很大启发,里面不仅收录了像《广陵散》这样的名篇,还有制琴的方法,靠着这本秘籍王清阳的制琴之路走上了正轨。
但现实并不是武侠小说,一本秘籍就能脱胎换骨,王清阳从没干过木匠活,上手做琴谈何容易。从木工零基础,到现在游刃有余地驾驭各种工具,制作各种琴体,他付出了很多。
常见的古琴其实是两块板子粘合到一起的,其中一块板子要“开槽”,也就是挖开琴的混响部分,这样出来的声音才能好听。开槽之后,王清阳要敲击木板,试听一下板子发出的声音是否清脆。
制作配件所用的材料也都是非常名贵的木材,所以在制作时他也要格外谨慎、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