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3|回复: 1

[影乐之声] 《敦刻尔克》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7 08: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9-7 08:58 PM 编辑

《敦刻尔克》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

2017-09-07  知乎日报

题图:《敦刻尔克》


 知乎君说 

9 月 1 日,克里斯托弗 · 诺兰的新作《敦刻尔克》在中国上映。


故事改编自著名的二战军事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初期,40 万英法盟军被德军围困于法国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德军的步步逼近,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只,动员人民来营救自己的军队。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不知道主角是谁,什么背景,什么性格;没有人怀揣着家人的照片瑟瑟发抖,也没有人喃喃自语战争结束了和家乡的姑娘成婚;电影既没有描绘纳粹的邪恶,也没有歌颂盟军的正义;既没有展现大人物在历史背景下的抉择,也没有表达绝境下小人物迸发人性的光辉。


这是一部关于普通人的电影,以及,它不怕剧透。


如何评价电影《敦刻尔克》(Dunkirk)?


知友:阿贝拉德(1700+ 赞)


01


在电影的末尾,士兵们返回祖国港口。民众们夹道欢迎,为行色狼狈的士兵们送上食物,并且对他们说:干得好!


几位主角怀着劫后余生的侥幸和战败溃逃的耻辱,完全不能理解他们「干得好」在哪。 


甚至认为人们是在怜悯和嘲笑他们。


「他们都不愿意抬眼看我们」


这就是一位普通士兵的心理。


当安全感得到满足后,荣誉感就成了士兵最在乎的事情。


那位没有抬眼的,本身却是一位盲人,tommy 对他说:「我们只是逃命回来了」。


那位盲人说:「这就够了」。


这就是一位普通英国民众的心理。


他们希望他们的儿子回家;他们希望在危险的局势中,自己国家的军队能够回来保护他们。


仅仅是看到这些青年,就足以让民众安心。民众才不管这是撤退还是转移,有没有荣誉感。而那位盲人,正是象征着民众的无助心理。


「We need our army back.」


02


此前传统的战争片,为了突出战争的残酷,布设激烈的冲突,往往强调非常时期的非常心理、非常行为、非常英雄。


比如《血战钢锯岭》的超人军医,《狂怒》里的老兵车长。在此基础上,再去探讨深层的人性。也就是先要解决好「战争」这个主题,再来讲别的。


而战争这件杀戮之事,必须有荣誉背书,能够诠释荣誉的,就只有英雄。所以战争片从来无法避免英雄主义的套路。


诺兰不愿意走这个套路,他的《敦刻尔克》只是把战争当成背景的一部纯粹的剧情片。每个人都是普通而真实的个体,他们的行事都符合简单而恰切的逻辑。


03


为什么汤米要在旧船舱里拼命维护那个法国人「Gibson」,因为他在敦刻尔克城里,是被法国人救下来的。而其他人则没有这种体会。


为什么法国人最后没能逃出来,因为他痴迷于为大家堵住漏水眼。即使已经没有意义,即使大家都在张罗着逃跑。他一心要报答 Tommy 对他的维护和付出。在船上时也一样,他怀着亏欠和不安等在舱外,又奋力救了汤米。


为什么老头道森发了疯的要去救那位飞行员,因为他的儿子就是飞行员,而且牺牲了。那一瞬间他把那个小伙子当成儿子一样去奋力挽救。


为什么道森的儿子最后没有告诉那位士兵他失手杀死了他的朋友,而且道森也首肯了这种做法?最初他们可能害怕士兵的动粗,而经历过炸弹、大火和空袭后,他们意识到,大家真正害怕的是疯癫背后的战争。


因此他们深切的同情起那位士兵,无法简单的做出道德判断,最终把朋友的死归咎于战争。他们也希望通过隐瞒这件事,让士兵恢复健康,让孩子成为战争英雄。


为什么最后只有将军没有离开,因为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考虑帮助法国人,是只有领袖才会考虑的事,其他人只要好好努力逃离这里,活下去。


为什么最后登岸的时候,还有士兵辱骂飞行员卡尼。因为飞行员经历的只是一个小时的空战,而大部分人经历了一周的折磨,而且丝毫没有感受到飞行员在保护他们的空域。


同样,为什么士兵被道森救上来的时候没有千恩万谢,因为道森只经历的一天,而这位士兵则经历了一周。尤其是当得知道森要回到敦刻尔克的时候,对于道森来说这是一天新的冒险,而对于士兵来说是一周最重的一次绝望。虽然面对的是同一场战争,但是时间的不同步,也对每个人有不同的影响。


为什么卡尼登岸的时候要脱下夹克,露出空军制服,因为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空战胜利者,有比这些撤退的陆军士兵更强的荣誉感,他要彰显这种荣誉感。这也是遭到陆军嘲讽的原因。


为什么飞行员法瑞尔最后迫降在海滩被俘获。这好像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其实也很简单。在低空跳伞和跳楼没有区别,他又没有油爬升,所以不能跳伞。


在海面迫降的成功率远远低于在平缓的沙滩上正常降落,所以一般会选择陆地降落。而由于在友军海滩上空进行了最后一次空战,还有一定高度,他根本没法就地降落,只能滑翔出很长的一段距离再降落了。


而且我们知道,主角们找旧货船的时候,只是跑了几步,就进入了敌人的控制区。所以飞行员最后降落在敌区被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至少他的性命保住了。


为什么法瑞尔在燃油将尽的时候不返航。面对近在咫尺的轰炸机,他也真切的犹豫过,这丝毫不像是一个传统英雄该有的觉悟。


最后是因为他意识到,获救的同伴在下面看着他;而且民船冒险救了他的同伴,他也要拯救民船。基于这样的理由,他才再一次回头。


04


真实的战争就是这么回事,一切在战争中的人,做出的行为都有非常个人、非常普通的理由。借着尸体逃命、偷偷上船、扔下同伴、不让法国人登船。


这些行为甚至都不称为丑恶,因为他们都有同样普通且合理的理由。同样那些自发的民众、英勇的飞行员。也并非英雄,也是基于同样普通且合理的理由。


卡勒德胡塞尼有一句名言:生活不是印度电影。不会总有美好神奇的结局。


同样,真实的战争也不是英雄电影。不会有那么多无畏、全能的英雄人物,撑起整个战争的始末。


英雄做正确的事不需要任何理由,但是普通人却需要,每件事都需要。


这是普通人的敦刻尔克。


05


稍微补充两句关羽法瑞尔滑翔的事儿。


好多人都觉得法瑞尔是为了「鼓舞士气,大义凛然的滑翔过滩头,导致了自己降落在敌占区,牺牲了自己。」


可能对。但是我觉得这根本不符合诺兰对于这个人物的刻画和整个电影的基调。这么解读,加戏太多。


法瑞尔没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他是一个勇敢的飞行员,但是他也曾看着近在咫尺的,即将投下炸弹的轰炸机,想要返航。(虽然距离不远,但是空中格斗需要的油耗比正常行驶多得多,毕竟轰炸机也有尾炮)其实按照思想觉悟高,不怕牺牲的思路,他干脆找个德国装甲车神风了算了。


但事实应该没有那么复杂,法瑞尔就是在找地儿降落而已。下面的士兵看到他,肯定士气大振,视他为英雄,而他的遭遇皆为牺牲。


但是他本心里,真的这么复杂么?


知友热评


我之前就说了,这部电影描写的是普通人,不是天神下凡,想看天神下凡的去看战狼嘛。

路人戊


他陆战可以拍北非战场,登陆战可以拍诺曼底(实际上诺曼底英军是主力),空战拍英伦空战,拍海战追击俾斯麦,那为什么要拍逃亡呢?


实际上敦刻尔克可以拍成 50 年代的突击小队和上一部的空战。因为他想拍,就这么简单。


王豪

发表于 2017-9-7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9 02:24 PM , Processed in 0.0515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