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图片 2015-3-9
自由行12年记 香港行与不行
摄影:司马牛牛 等 责编:介默 监制:闻道刘
最近一段时间,香港各界对内地居民赴港购物产生了一些不同的声音。香港特首梁振英也对外表示,要在两会期间与中央商讨收紧自由行的政策问题。这就牵扯到一个业已实行了“一纪”(中国古来12年为“一纪”,五纪为一甲子。)的中央政策——香港自由行政策。
2015年2月24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将在两会期间与内地部门商讨能否收紧“自由行”政策,以控制游客的自然增长。26日,香港首富李嘉诚公开表示,香港最大的优势是由内地靠山,如果没有自由行,股票都会下跌1000点以上。2015年3月4日,来自超过4300家参展商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珠宝参展商,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国际珠宝展。图为一名工作人员在调整珠宝的位置。近几年来,珠宝箱包等奢侈品成为“陆客”到香港的扫货的紧俏商品,而国际著名珠宝商家也瞄准了中国内地这块“大蛋糕”……
“自由行本来是国家对香港经济发展的一种帮助,香港因为自由行很多行业受益,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2015年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香港金城营造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国强接受采访时说道“但是,自由行带来过多的内地人流,给香港也带来一些不便。”图为2013年10月7日,香港,旺角街头遍布办理人民币兑换业务的商铺。摄影:司马牛牛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也在今年两会上对媒体表示,随着赴港旅客不断地增加,个人游政策和深圳居民“一签多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中央政府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十分重视,内地有关部门与特区政府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已经采取了许多的应对措施,也将会根据需要,不断地优化和调整有关政策。图为2013年2月3日,香港,尖沙咀PRADA(普拉达)店外排队等候进店的消费者。当天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日,许多名牌店铺顾客盈门,需要分批进入,其中不少是内地游客趁着节前来“扫货”。摄影:司马牛牛
图为2014年9月19日,香港,“IPhone6”开售首日,香港九龙塘又一城内苹果专卖店挤满了已预约购买前来提货的“果粉”。由于部分进口商品会比大陆提前有售,所以也成了内地一些追赶潮流的年轻人购物的好场所。摄影:司马牛牛
持续了10多年的自由行,到底给香港带来了什么?如果真的限制自由行,是否能缓和港人与内地游客的“矛盾”?一旦限制了自由行,香港到底还行不行?要说自由行,咱们得先从12年前的2003年说起:设立赴港自由行的初衷,与经济密切相关。2003年“非典”爆发后,为了拯救日益低迷的香港经济,中央政府决定推行自由行政策。2003年7月28日,港澳自由行正式实施。从第一期的4个城市逐步增加到目前49个城市。内地自由行的开放,让香港迎来了非典之后的旅游业大复苏。图为2003年3月28日,香港街头戴口罩的市民,整整4个月后,“香港自由行”政策正式实施。
在“自由行”初期,内地人去往香港,还是以旅游观光为主。图为2003年8月27日,自由行开放一个月后,一组来自中国内地的游客在香港听导游讲解香港旅游景点。
图为2004年6月8日,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在香港太空馆观看罕见的“金星凌日”现象。
2014年,香港立法会秘书处公布的《研究简报》显示,自由行推出至今,内地旅客赴港的主要目的,早已不是旅游,而是购物。报告显示,2013年整体内地旅客在港购物消费额接近1700亿港元,等同“养起”香港1/3的零售业。据该简报,相比2004年自由行实施不久时,整体内地旅客购物消费约270亿港元,10年间大增5.3倍。当中,自由行游客的购物开支增幅最强劲,由2004年的86.2亿元,激增11.7倍至2013年近1100亿元。图为2003年9月19日,香港一家电子商店为了迎接“自由行”,门店内挂出了“欢迎使用人民币”的告示牌。
而“自由行”带来的负面问题,是内地到香港的大批量移民。2009年某香港媒体人曾撰文称“据政府统计,香港人口已突破700万。人口增长的原因,并非本地人的出生率高了,而是大陆来港的移民多了。我在电台的烽烟节目中,听到不少市民的意见对此都表示担忧。他们担心:大陆人如果是有本事的会抢走我们的工作;如果没本事的会摊薄我们的福利;如果不守法的会破坏我们的治安;如果没教养的还会染污我们的社会风气,损害我们的形象。总之,政府应立即设法予以制止”图为香港法律援助署外,成百上千排队等待的内地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