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全民“撸猫”时代
网易图片 2017-07-28
2017年7月6日,一篇公众号文章迅速走红,作者提出了一个撸猫界恒久以来敢梦不敢言的终极关怀:人们可以像共享单车一样共享撸猫。数以万计的互联网“猫片”、天量的猫咪经济、日益壮大的的“吸猫”群体……身娇、体弱、易推倒的猫咪,俨然已成为21世纪的新刚需。编辑/简晓君
发迹于互联网的“视觉系撸猫”如今大受欢迎。“当你厌倦了铺天盖地的川普新闻时,你还有Caturday!”“Caturday”是“cat”和“Saturday”的单词变体,源于外国网民2005年创建的吸猫专用网站caturday.com。信徒们坚信,每个周六都是上传“猫照”的日子。图/Lofter喵呜不停
直到2015年,互联网上大约累积了65亿张“猫片”。学者Jessica Gall Myrick在一次研究中意外发现,人类发布的“猫片”竟然是他们发自拍的两倍。纽约时报干脆宣布猫咪是互联网的组件,ThoughtCatalog则认为它们是互联网的非官方吉祥物。 图为一组猫咪自拍照在社交网站上走红,短短几天收获过百万点赞。
“那只猫咪超级郁闷的表情让我尤为着迷!”Jessica还发现,人们看“猫片”之后很容易情绪高亢,“即使常常在工作和学习时间看‘猫片’,但这群拖延症病患获得的愉悦感远远胜过愧疚感。”图/Lofter落落举了个栗子
2017年7月6日,国内一篇“共享撸猫”的公众号文章提出了共享撸猫的终极设想:“打开APP查看附近猫咪,再点击立即用猫。不过猫咪不会来接你,你要自己走过去。”图/Lofter喵呜不停
然而谁也没想到,视觉系撸猫者连“蛋蛋”都不放过。最近,日本出版了一本专门以“猫蛋”为主角的写真集,厚厚的一本,里面全是猫咪的蛋蛋。作者芳泽留美子从中大赚了一笔:“大家能从多角度品味‘猫蛋’并被其俘获我感到很高兴。”图/肖泳
英国的《Puss Puss》专门把猫咪大片做成了一本独立杂志,“大家都知道,猫咪已经统治互联网了。我觉得是时候让他们从网络跨越到印刷业了!”创始人Joudina说。图为连续10个月登上纽约时报最畅销书榜单的《不爽猫》。
猫咪不仅入侵虚拟世界,还分享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有人因此染上了“幻猫症”:“看见一坨黑乎乎的东西就以为是猫,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一袋垃圾,或者拖把头。”即使务实如香港人也爱上了撸猫。
上环、西营盘一带的众多老店铺喜欢养“铺头猫”,尤其是传统的海味店、药材铺、米铺。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港迷信,觉得猫咪能招财。
各式各样的传统老店里生活着性格各异的猫,有用尾巴打着算盘的“收银猫”,也有在干带鱼和干扇贝之间拿不定主意的“选择恐惧猫”,它们既听得懂粤语,又深谙街市哲学,昂头摆尾间散发着浓浓的港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