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07-28
【图话】用拳头打出大凉山去
川滇交界的凉山逃不过这几个标签,贫穷、懒惰、吸毒、悬崖村、留守儿童……近日,凉山孤儿“铁笼格斗”事件被媒体曝光,围绕这些“失依儿童”的去向引起激烈讨论。有人断定未成年儿童被格斗俱乐部用来谋利,必须送还回凉山,有人则认为跟吃洋芋相比,格斗是更好的出路。
封面图为2013年5月,凉山会理县学拳击的孩子们在实战对抗训练。新华社费茂华摄
格斗和洋芋,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就这样被牵扯到了一起,成了一道选择题。但在拳击文化流行的国家,从小练习搏击不但可以远离酗酒吸毒等危害,还能成为赚钱谋生的职业。图为2006年美国幼小的拳击手憧憬着比赛。图:AP
而在泰国,5岁的小孩便可以通过拳击比赛赚钱了。在决战之夜,各地看客们蜂拥而至,观看这场“超级儿童锦标赛”。每场比赛,拳击手可获得30美元。图:AP
2017年3月,津巴布韦拳击冠军阿里戈·奇康达创办了一个简易的拳击台。由于失业率高,很多津巴布韦少年都酗酒或滥用药物,而拳击可以让他们迷途知返。图:AP
1986年,我国正式恢复了拳击运动,从那时起直到今天30多年,有格斗传统的大凉山深处的孩子们就有了一个梦想:依靠自己的拳头,打出大山去。图为13岁的饶坤诚在进行技术训练。新华社费茂华摄
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及历史原因,山险水急的凉山彝区形成一个封闭、独立的成片特困区,尽管已有很大改观,但依旧是我国扶贫的痛点。图为航拍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九口乡四峨吉村。新华社刘坤摄
“解救”凉山孤儿的格斗俱乐部老板恩波认为,这些孩子回凉山很可能就是放牛、放猪,要么当要饭和二流子去了,而搏击可以给他们未来。图为2012年10月,凉山昭觉县,一位从地里归来的小姑娘,肩背满筐的玉米,手牵驮着玉米的马匹艰难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刘潇/视觉中国
2014年10月,四川凉山,12岁的吉马依生在田间收割自己种下水稻。彝人家的孩子多,大人放羊放牛侍弄土地,大一点的孩子就担负起照看弟弟妹妹的重任。新华社程雪力摄
媒体曝光的这些格斗孤儿很可能会被遣散回家完成义务教育,但众所周知,当地的教育条件普遍落后。图为2015年6月,大凉山深处的彝族课堂,一个彝族孩子在抄写黑板上的学习内容。新华社范敏达摄
据媒体2015年报道,凉山彝家村落分散,保守估计仍有半数村子没有学校,而部分村子虽然有学校,但是招不到老师,往往要三年甚至更久才能招一次生,导致大量适龄儿童失学,甚至外出打工。图为2015年9月,大凉山尔赛乡中心小学,雨天孩子们打乒乓球。北青报郝羿/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