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图片 2015-6-8
家当:老百姓的“财产公示”
摄影:马宏杰 责编:介默
比捕捉照片表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一瞬间将某个事物捕捉并将其以更为自由的形式加以表现。摄影师马宏杰在长达十多年的拍摄中,走南闯北以田野调查的方式,收集了神州大地上平民阶层的家当物品影像,为我们展现了老百姓自己的“财产公示”。“什么是家当?我对它的理解就是‘家里的东西’。”这是马宏杰在自序中的话,以物的形式解读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更是为后人留下了急剧变化转型的当下的“影像家当”。如今这本凝聚摄影师十年心血的书终于出版了,2015年6月9日,《中国人的家当》将正式发布……图为浙江省绍兴市水乡人家的家当。摄影:马宏杰 责编:介默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樊集乡鲍湾村耍猴人家】主人杨林贵,男,汉族,1957年11月28日出生,农民,小学文化;妻 子何群,汉族,1964年1月28日出生,农民,初中文化;儿子杨松,汉族,1984年2月28日出生,农民,初中文化;儿媳:吴平,汉族,1984年4月13日出生,农民,初中文化。拍摄时间:2006年10月6日11时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樊集乡鲍湾村耍猴人家】杨林贵一家四口人,平均每人有一亩土地,由于土地少,杨林贵又租借了十亩土地耕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花生。地里每年除收获的小麦留作家中的口粮外,其余都卖掉,十几亩土地也没有让他们家有多少收入,所以在每年的农闲季节,杨林贵和儿子以及村里的人都要带着家中饲养的猴子到中国各地的城市乡村去耍猴卖艺赚钱。杨林贵一家每年的总收入能有三四万元。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樊集乡鲍湾村耍猴人家】据新野县官方的不完全统计,2002年最多的时候至少有2000人外出耍猴卖艺。村里的耍猴艺人们云游在中国的各个省份,年纪大些的耍猴艺人有的还到过香港、越南、缅甸、新加坡等地。为了生活,这些耍猴人至今依然还在延续这样的生存方式。在中国,手艺就是一个人生存吃饭的本钱,一旦掌握了一门手艺后就很难改行。
【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黄河上的人家】主人孙贵友,男,汉族,1952年8月10日出生;妻子李甲云,汉族,1954年7月25日出生,不识字;二儿子孙连喜,汉族,1986年9月18日出生,小学文化;三女儿孙玉霞,汉族,1980年12月28日出生,小学文化;三女婿李树军,汉族,1983年8月28日出生,初中文化;四女儿孙玉红,汉族,1984年5月16日出生,识字;孙女孙小雨,汉族,2001年7月10日出生;外孙女李林惠,汉族,2006年3月2日出生。拍摄时间:2006年10月5日11时
【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黄河上的人家】孙贵友祖籍河南信阳,现在家中有大铁船两艘,小木船两艘,总价值6万多元,和儿子在黄河花园口一带以打鱼办水上餐厅为生,年收入3万多元。孙贵友一出生就跟着父亲漂泊,先后到过内蒙古、宁夏、湖北、山西、陕西等地,在不少河流和湖泊里打过鱼。孙贵友结婚时,父亲送了他一艘新木船,算是他的新房。等到孙贵友的大儿子结婚的时候,孙贵友送给他一条大铁船作为儿子的新家。二儿子结婚的时候,孙贵友也是送一条大铁船给他作新房。从孙贵友的父亲开始,他们家在陆地上就没有房子和土地,孙贵友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个地方收留他们,给他们一块土地,让他们盖一所房子,有一个自己固定的家,不再让他的子孙永远在水上漂泊下去。
【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黄河上的人家】孙贵友带着一家人在黄河上打鱼已经19年了。2004年夏季,他和两个儿子开始在河南郑州黄河岸边开水上渔家餐厅,用每天从黄河里打上来的鱼招揽游客。新鲜的黄河鲤鱼吸引着城里的人们来这里吃饭。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能有600多元的收入,但是到了冬季就没人愿意来寒冷的河边吃饭,他们一家靠打鱼卖鱼维持生活。
【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向阳村4组人家】主人向立明, 男, 土家族,1933年11月12日出生,农民,没有读过书;妻子倪远会,土家族,1937年5月10日出生,农民,没有读过书。拍摄时间:2013年11月29日14时27分
【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向阳村4组人家】向立明老人家以前很穷,老婆倪远会说,他们是要饭的出身。老人15岁的时候开始在悬崖下居住。他们一家人在崖居下把土挖出来,才有现在这样大的居住地。利用崖居可以减少建房成本,躲避风雨灾害,这也是中国乡村百姓的智慧的一种体现。2010年当地政府开始让这些居民搬迁到新的房子,并给予6000元经济补助。可是老人家的补助一直没有给,他们也没有钱去建新房,只好继续居住在这里。老人在山坡上开垦出十多亩坡地,种着玉米、土豆、红薯、白菜、萝卜、水稻和辣椒等。一年约有两万元的收入。
【湖南省凤凰县黄丝桥古城人家】主人龙云平,男,苗族,1954年出生,农民,高中毕业;母亲王翠娥,苗族,1925年出生,没有读过书;妻子杨满凤,汉族,1963年出生,农民,初中毕业;大儿子龙涛,苗族,1985年出生,初中毕业,现在湖南打工;二儿子龙勇,苗族,1987年出生,初中毕业,现在北京打工。拍摄时间:2003年11月22日10时5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