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2017/7/4 9:11:06
我从朝鲜来:不敢妄想融入中国
上世纪九十年代,朝鲜经济危困;2006年后,由于试射导弹和地下核试招来国际禁运制裁,朝鲜又一次面临严重饥荒。大饥荒最终诱发了朝鲜国民持续性越过中朝边境的浪潮。直到今天,无论合法或者非法留居中国的朝鲜人都和他们来自的这个国家一样,带着神秘色彩。摄影|Stamlee
中朝边境线,长达1000多公里,主要以鸭绿江、图们江为分界线。夏季,水浅处,涉水就能过江;冬季,冰封江面时,通行则变得更加方便。一江之隔,两岸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场景。
在对岸的朝鲜乡村,人们都住在一种叫 “口琴屋”的平房里,数排房子紧紧贴在一起,就像口琴上的方形气孔。所有东西都是白色或者灰色的。偶尔,门框和窗框会被漆成扎眼的青绿色。朝鲜城市里的房子整齐划一,有一半是“鸽子笼”,能安装电视天线已经算是条件很好的朝鲜人家庭了。
红色是书写那些无处不在的宣传标语的专用色。在灰色的背景里,红色的标语遍布广场、车站、田野、山崖,又或者公共建筑物的屋顶上,耀眼、夺目。“金日成万岁!”“金正日,二十一世纪的太阳!”“走我们自己的路。”“一切按党的指示。”“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所羡慕。”
上世纪90年代时,鸭绿江、图们江两岸,还不像现在这样被铁丝网隔离。由于饥饿,会有朝鲜人越江来寻找食物,他们由短期觅食、打工到长期滞留。中国政府并不承认非法进入境内的朝鲜人为难民身份。由于越境的人越来越多,两岸的管制也越来越严。朝鲜一方甚至每隔数百米就会设一岗。
在图们江沿岸一个叫四十三道沟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大量用中文、朝鲜文同时书写的警告牌“严禁收留越境人员,严禁贩卖越境妇女儿童”,这样的警示牌,在图们江边属于中国的这一侧,每隔一公里左右就能看到一个。四十三道沟,与朝鲜女子金央和她弟弟七年前越境的地方非常像。
当年,19岁的金央带着弟弟跨过江,只是想用山里挖来的人参到中国这边换点儿粮食,然后回家。然而过江后,枪声在背后响起,两人走散。为了找弟弟,她滞留在中国,先后与四个男人同居,如今在歌厅陪酒唱歌,每小时服务费20元。这份工作不需要身份证,工资日结。
金央曾偷偷回过朝鲜的家,那是离中朝边境约10多公里的一个村庄。弟弟没有回去。那边有人告诉她,她和弟弟的名字已被列入“死亡”名单。如果被重新确认为“判逃”的话,她在朝鲜的亲人都会受到牵连。那还不如就当自己“死”了。朝鲜就成了她再也回不去的家。
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告诉我们:像金央这样,已经再也回不了家的朝鲜人,其实不是个例,非常多。只是没法统计具体的数字,又或是这样的数据,缺少考证的依据,不能公布。边境线上的中国村落,会有大量的横幅标语,提醒当地居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与朝鲜人“以物换物”。
然而,这些警告牌并不能完全阻止中国的朝鲜族人向对岸伸出援手。他们本是同根同族,有的还是亲戚。一位了解内情的村里人告诉我们,早些年,对岸来的人是直接住到家里的;现在管得特别严,有人就会把一些报废的车辆弃于路边的荒地,仔细看,那里面,会有衣物和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