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6|回复: 1

[人世间] 《看见》:我从朝鲜来:不敢妄想融入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9 06: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浪图片 2017/7/4 9:11:06
我从朝鲜来:不敢妄想融入中国


1.jpg
上世纪九十年代,朝鲜经济危困;2006年后,由于试射导弹和地下核试招来国际禁运制裁,朝鲜又一次面临严重饥荒。大饥荒最终诱发了朝鲜国民持续性越过中朝边境的浪潮。直到今天,无论合法或者非法留居中国的朝鲜人都和他们来自的这个国家一样,带着神秘色彩。摄影|Stamlee



2.jpg
中朝边境线,长达1000多公里,主要以鸭绿江、图们江为分界线。夏季,水浅处,涉水就能过江;冬季,冰封江面时,通行则变得更加方便。一江之隔,两岸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场景。



3.jpg
在对岸的朝鲜乡村,人们都住在一种叫 “口琴屋”的平房里,数排房子紧紧贴在一起,就像口琴上的方形气孔。所有东西都是白色或者灰色的。偶尔,门框和窗框会被漆成扎眼的青绿色。朝鲜城市里的房子整齐划一,有一半是“鸽子笼”,能安装电视天线已经算是条件很好的朝鲜人家庭了。



4.jpg
红色是书写那些无处不在的宣传标语的专用色。在灰色的背景里,红色的标语遍布广场、车站、田野、山崖,又或者公共建筑物的屋顶上,耀眼、夺目。“金日成万岁!”“金正日,二十一世纪的太阳!”“走我们自己的路。”“一切按党的指示。”“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所羡慕。”



5.jpg
上世纪90年代时,鸭绿江、图们江两岸,还不像现在这样被铁丝网隔离。由于饥饿,会有朝鲜人越江来寻找食物,他们由短期觅食、打工到长期滞留。中国政府并不承认非法进入境内的朝鲜人为难民身份。由于越境的人越来越多,两岸的管制也越来越严。朝鲜一方甚至每隔数百米就会设一岗。



6.jpg
在图们江沿岸一个叫四十三道沟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大量用中文、朝鲜文同时书写的警告牌“严禁收留越境人员,严禁贩卖越境妇女儿童”,这样的警示牌,在图们江边属于中国的这一侧,每隔一公里左右就能看到一个。四十三道沟,与朝鲜女子金央和她弟弟七年前越境的地方非常像。



7.jpg
当年,19岁的金央带着弟弟跨过江,只是想用山里挖来的人参到中国这边换点儿粮食,然后回家。然而过江后,枪声在背后响起,两人走散。为了找弟弟,她滞留在中国,先后与四个男人同居,如今在歌厅陪酒唱歌,每小时服务费20元。这份工作不需要身份证,工资日结。



8.jpg
金央曾偷偷回过朝鲜的家,那是离中朝边境约10多公里的一个村庄。弟弟没有回去。那边有人告诉她,她和弟弟的名字已被列入“死亡”名单。如果被重新确认为“判逃”的话,她在朝鲜的亲人都会受到牵连。那还不如就当自己“死”了。朝鲜就成了她再也回不去的家。



9.jpg
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告诉我们:像金央这样,已经再也回不了家的朝鲜人,其实不是个例,非常多。只是没法统计具体的数字,又或是这样的数据,缺少考证的依据,不能公布。边境线上的中国村落,会有大量的横幅标语,提醒当地居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与朝鲜人“以物换物”。



10.jpg
然而,这些警告牌并不能完全阻止中国的朝鲜族人向对岸伸出援手。他们本是同根同族,有的还是亲戚。一位了解内情的村里人告诉我们,早些年,对岸来的人是直接住到家里的;现在管得特别严,有人就会把一些报废的车辆弃于路边的荒地,仔细看,那里面,会有衣物和食物。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6: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成英吉,一个朝鲜矿工的女儿。22年前父亲因“不当言论”被抓,两天后母亲和哥哥失踪。为了活命,她跟邻居跨过图们江,被一个通化农民买去做媳妇。5年后她遭遣返,一年劳改后被释放。她用丈夫藏在棉衣里的500元疏通关系再次越境,此后举家迁往黑龙江,现在大儿子已上大学。



12.jpg
1996年春天,一个乞讨者敲开了李江勇的家门。那是一个年轻的女子,面黄、清瘦,李江勇一眼就认出这是一个过江来讨食物的朝鲜人。这个叫朴元凤的女人,后来成了他的媳妇,还生了一个儿子。三年后朴元凤被遣返。如今,他们的儿子在南方打工。李江勇每年都会去图们江边遥望对岸。



13.jpg
孩子是很多过江的朝鲜女子在中国做短暂停留后留下的抹不去的“痕迹”之一。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直到2008年,这样的事依旧在发生。那一年,阜新矿工马家华花了2000元买了一个朝鲜媳妇崔兰阳。一年后,生下儿子阳阳。后因担心被举报,他把媳妇送走。



14.jpg
这一走,媳妇就再也没有回来。阳阳从来没见过妈妈,爸爸也从来不说。他从隔壁邻居的对话里听到过,自己的妈妈是朝鲜人。如今,阳阳都九岁了。妈妈唯一留下的,就是当初从朝鲜来时,口袋里装的两枚领袖徽章。马家华说,他的朝鲜老婆名字中有个阳字,所以,他给孩子起的小名叫阳阳。



15.jpg
也有很多非法越境者生活在中国的大城市。沈阳西塔区是朝鲜族人的聚集区,在这里生活的人90%都是中国的朝鲜族人,由于同根同族,此处也成了很多越境来中国的朝鲜人的过渡区。中国的朝鲜族人会为他们提供工作、住所等等。



16.jpg
崔相中已经在西塔区生活了6年。6年前,他和父母哥哥一起越境来投靠中国亲戚。两年前,母亲生病,他们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最后,母亲死在了一家私人小诊所里。



17.jpg
崔相中的工作是帮一家小作坊淹制泡菜,这对他来说熟门熟路。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语言。与我们的交流,他完全可以用中文对话。



18.jpg
去年,父亲和哥哥已经先行去了四川。有人告诉他们,越是远离边境城市,对他们来说会越安全。很快,他也要去和父亲会合了。那天,他借用了一个中国人的身份证买到了一张火车票,并顺利登车。



19.jpg
在中国,除了“非法”越境的朝鲜人,还有一部分合法入境的“国家派来的打工者”。他们在中国期间,不允许独自出门;不允许私下与中国人交谈;不允许被拍照;收入中一部分要上交国家……这是中国珲春的一家冷冻厂门口,朝鲜女工像军人一样走进厂区,整个队伍都是沉默的。



20.jpg
在珲春梧桐小区,住着很多来自朝鲜的打工者,这是她们在宿舍门前。走在大街上的朝鲜女工会被当地人一眼就能分辩出来。她们往往穿着灰色开领西装,扎一条红色或者绿色的丝巾,穿中跟的皮鞋,长发,但会有点波浪卷。她们一定是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一起去食堂,甚至一起上厕所。



21.jpg
她们工作的地方和宿舍区,都用中文和朝鲜文标着“严禁拍照”。午餐时间才会听到她们的嬉笑声。梧桐小区门前的一家超市老板娘,算是与她们说话最多的中国人了。朝鲜女工是不会和中国男人讲话的。如果有人问起朝鲜的事,她们会立即非常严肃地打断,或者反问“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22.jpg
来中国打工的朝鲜人,大多从事着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作。也有在一部分生活在像沈阳西塔区这样的商业区,她们在商业区的一些朝鲜餐厅工作。哪怕是在门口迎客,见到照相机,这些年轻的朝鲜姑娘也会迅速转过脸去,避开。



23.jpg
夜幕降临,如果看一下远东地区夜间的卫星照片,你会惊奇地发现有一大片地区没有亮光,这片黑暗地区就是朝鲜。鸭绿江和图们江就成为光明与黑暗的分水岭。由于电力匮乏,朝鲜的夜晚一直笼罩在黑暗中。与它相比,对岸的中国,哪怕是一个乡村,都像个不夜城。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8 02:55 PM , Processed in 0.0574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