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图片 2013年10月10日
中国人的一天:砂器传承人
图/文 珑川
四川雅安市荥经砂器生产历史悠久,现已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名门”朱氏砂器第八代传承人朱庆平16岁入行,家里祖祖辈辈都干这行。图/文 珑川
天刚亮,“嘎吱嘎吱”的开门声就此起彼伏,当地百姓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店里的砂锅搬到国道旁,一层一层垒在一起,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绵延约1公里。搬完砂锅,村民才回屋梳洗打扮,这已成为当地的一种习惯。
说起砂器的历史,朱庆平是这里最了解的一个。据介绍,荥经六合乡古城村多粘土,砂器生产历史悠久。据1982年考古学家从当地发掘的秦汉文物考证,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砂器生产。
荥经砂器已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都不能适应现代化,近年来的荥经砂器发展一直处于萎缩期,并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危险。
作为朱氏砂器厂厂长,朱庆平穿着却很朴素。“每天身上都脏兮兮的,只为方便干活,莫要见怪。”朱庆平卷着袖口笑着说,砂锅是他生活的一切。“无论是在厂里,还是在家里,我满脑子只有砂器,整天就想着如何让荥经砂器更上一层楼。”
荥经砂器的主要原料为粘土,土质细腻,粘性极强。其化学成份无污染,具有生态性。而此粘土仅荥经古城坪特有,具有唯一性。
当地一件陈列室,摆放着一些精美的砂器艺术品。
砂器厂大门。
砂器厂里的各个角楼都被打造得非常具有特色,就连厕所,也被各种砂器包围。
这是烧制砂器的窑子,每次都要加热到1000度高温,在这里,高温考验无疑是最大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