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回归,9个人的20年
网易图片 2017-07-01
香港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齿轮咬合昼夜不息,把“个人”和“选择”的宏大的命题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无论投入抑或抽身,每一个个体写下的起承转合,都构成了当下最符合这个时代的香港故事。(《青年香港》系列将于7月3日起每周一周二20点50分在旅游卫视行者栏目独播。)编辑/简晓君
香港回归20年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与香港相互交织,有人怀着理想奔赴而来,有人旧梦消释投身别处,有人不为时势所困学会因势而生,有人于一来一往间仍旧踟蹰……香港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齿轮咬合昼夜不息,把“个人”和“选择”的宏大的命题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无论投入抑或抽身,每一个个体写下的起承转合,都构成了当下最符合这个时代的香港故事。(《青年香港》系列将于7月3日起每周一周二20点50分在旅游卫视行者栏目独播。)编辑/简晓君
Sam,香港土著丨陪大陆客磋“王者荣耀”
Sam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粤语是他的母语,但从去年开始,他说起了普通话。香港开放自由行以来,每天都有大量的大陆游客赴港旅游,Sam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成为了一名专车司机,专门接送大陆游客。
Sam,香港土著丨陪大陆客磋“王者荣耀”
为了和大陆客人们无障碍地沟通,Sam不仅操练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和大陆客人一起切磋“王者荣耀”。而事实上,专车司机并非Sam的主业,在这之前,他在香港经营着一家餐厅。开车时,他总会打开APP监控,实时地观察餐厅的状况。开车以外的闲暇时间,Sam会在店里照看,若遇上朋友来用餐,他还会亲自下厨。
苏慧,内地学生丨家里有一扇关不上的门
目不暇接的文化交锋与千变万化的日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陆年轻人来到这个缤纷有序而又雄心勃勃的城市之中。苏慧是一名赴港读研的内地学生,现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学习电影专业。
苏慧,内地学生丨家里有一扇关不上的门
香港高校注重实践,非常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接触社会。苏慧一边应付着充实的课程,一边寻求着实操的机会。短短一年,她就参加了30余部电影的拍摄。图为苏慧在翻阅电影类书籍。
苏慧,内地学生丨家里有一扇关不上的门
苏慧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公寓里。然而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地,每个月6000港币的房租只能买到4平米的空间。逼仄是显而易见的,房间里放了床,就关不上门了。
明哥,老港漂丨不是慈善家,只是“补锅佬”
明哥,1979年来到香港深水埗。就如众多闯荡着的打工仔一样,明哥想要找到那个“赚大钱的方法”。在一次偶然的契机下,他开始为无保障居民免费派发盒饭,从最初的只派80盒,到如今每周发放出1010盒,这件事,明哥一做就是十几年。
明哥,老港漂丨不是慈善家,只是“补锅佬”
图为明哥给街坊们派发免费盒饭。
明哥,老港漂丨不是慈善家,只是“补锅佬”
至于赚钱的方法,明哥依旧没有寻到,但却身体力行地书写着另一种传奇。在一次香港正能量人物的评选中,明哥凭着他的慈善事业,力压刘德华,夺得当年的冠军。图为明哥给一名蜗居在“棺材房”的居民派发免费盒饭。
明哥,老港漂丨不是慈善家,只是“补锅佬”
日子久了,“慈善家”的名衔落在了明哥头上,但他觉得,日常的善意无需刻意拔高,“我只是一个‘补锅佬’,哪里坏了补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