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7-13 11:33 PM 编辑
手术室里的"绿衣人"
网易图片 2016-03-28
根据最高法院公布的数据,2004年全国法院受理的医疗事故损坏赔偿案件为8854件,之后逐年递增,到2014年已增至19944件,十年来医疗诉讼案数量已翻倍。在医患纠纷中,患者常常被认为是弱势方,然而鲜有人知道手术医生的酸甜苦辣。合肥晚报记者进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在历时12小时,83台手术中,讲述手术室里的故事。
早晨进入手术室,医生们必须脱掉自己身上所有的衣服,换上手术室专用的“绿衣”。早上8:30后将有27台手术同时开始,而这仅仅是今天一天的开始。
进入手术室,一股暖意袭来,仿佛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窗外楼下的行人裹着厚厚的棉服,哈着热气,而里面都是墨绿色短袖,没有喧哗,甚至有些寂静,医护人员静静的做着术前准备。图为一名医生在检查手术器械。
消毒是手术前很重要的环节,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不能忽视,图为一名医生在为患者做消毒处理。
70岁的朱佳根静静地躺在移动担架上,目光盯着天花板,偶尔将目光投向来来往往的医生和护士。朱佳根来自潜山县,上周四到医院住院,今天要做腔镜直肠手术。朱佳根有些紧张,毕竟是第一次做这么大的手术,他更希望这次手术后能够好起来,这样儿子和女儿不用为自己担心,不再有负担。
手术前,医生要再次确认病人的所有资料,一旦手术开始,医生便不能接电话,不能休息,更不能吃饭,甚至连喝水都没有时间,而这种情况对手术医生来说是家常便饭,累不算,压力也非常大。
彭克翠老人是合肥人,不久前被检查出贲门肿瘤,后来检查有恶化的可能,于是决定手术切除。闻听手术,老人一直很紧张,10分钟后,老人进入3号手术室,但是刚刚躺下,老人又紧张起来,紧紧攥着拳头,脚也绷得紧紧的,护士连针都插不进去,医护人员只得安慰她。不过最终老人并未做成手术,原因是老人身体严重缺钾,无法麻醉,需要补钾以后才可以手术。遇到这种情况,医护人员便要重新准备下一台手术。
手术过程的麻醉是手术中特别重要的环节,要求也非常严格,任何一点意外和隐瞒都有可能发生意外。已经在手术室工作20多年的麻醉师汪医生告诉记者,她就曾经遇到病人隐瞒年龄的情况,差点发生意外。她说,一位95岁的老人摔骨折了,需要急诊手术,结果去了好几家医院,医院都是借口老人年龄太大不能手术拒绝接收,后来送到安医,家人直接说成85岁。“相差10岁,麻醉药物剂量会有很大的变化,因为相差10岁,老人的身体机能和脏器功能是有很大差别的。幸运的是手术还算顺利。”图为麻醉医生在为患者进行麻醉。
与手术室内只有一块玻璃之隔的家属等候区,医生在这里跟患者家属沟通,每次医生在这里出现都会吸引很多家属。朱佳根的儿子和女儿也在其中,父亲和他们在手术室门口分别只有短短半个小时,却已经等了一个月一般,他俩不时将目光投向手术室大门,希望早一点等到父亲的消息。
赵智伟医生今天的任务是心脏搭桥外加大血管手术,期间要将病人的心脏停止跳动一两个小时,要将血液循环移到体外,其复杂程度不是常人可以理解和想象的。上午8:30,手术正式开始,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众多的机器、数据和密密匝匝的管子,严密监控着患者的生命指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