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的挽歌 电工的8年追拍
搜狐图片 2015-11-26
2015年6月27日,麻城到淮滨的8332次列车上,外面下着雨,窗外是一片梦幻般的朦胧,一位中年妇女似乎嗅着花瓣不知不觉睡着了,像是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那一刻,钱海峰心有所动,摁下了快门。钱海峰是江苏无锡一家酒店的电工,8年来,他坐绿皮火车背包旅行,拍摄了15万张绿皮火车的照片。摄影:钱海峰/视觉中国 编辑:牛格
11月23日晚上,2015连州国际摄影节颁奖现场,钱海峰从美国休斯敦摄影节艺术总监、创始人温迪•瓦曲丝手中,接过为他颁发的“刺点奖”年度大奖。钱海峰举起奖杯,有些激动地对着屏幕上那些绿皮火车的乘客说:“这个奖不是属于我一个人,而应该属于他们(火车上的乘客),我是替他们来领奖。”现场报以热烈的掌声。图为2013年2月27日,成都到上海L1018次列车上,此列车为春运临客。
评委会认为钱海峰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度、力度,还勾连出了中国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意识。摄影评论家鲍昆是此次连州摄影展的评委之一,他说,评选过程中,7位评委没有对作品进行任何阐释评价,只是进行了5轮投票和计票,钱海峰的《绿皮火车》系列第一轮得了6票,之后轮轮满票,可以说是毫无争议。图为2013年8月3日,牡丹江到东方红K7077次列车上。
钱海峰的伯乐是江苏无锡市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浩武。此次连州摄影展,他从钱海峰的8000张作品中挑出100多幅送展。他说:“钱海峰的作品没有太多技巧,也不追求唯美,却用平民视角呈现了平民生活,让人看到了所谓‘主流观看’无法看到的边缘生活的现状,我们在消费‘小时代’式梦幻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另一种真实存在。”图为2010年3月27日,昆明到丽江东5652次列车上。
曾几何时,绿皮火车曾是最具代表性的火车形象,也曾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代名词。图为2013年8月11日,齐齐哈尔至碧水6957次列车上。
钱海峰刚开始背包出行的时候,会用相机记录下所乘坐火车的水牌,那时火车只是奔向远方的交通工具。当时喜欢火车空一点,快一点,这样可以舒服一点更快一点的奔向目的地。图为2015年1月25日,库伦到霍林郭勒4373次列车上。
2008年偶尔的一次机会,钱海峰看到摄影家王福春拍摄的《火车上的中国人》,在王福春的镜头中火车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充满生活趣味的社会。这些影像给他打下了一针摄影的兴奋剂,从此以后记录火车上的生活也成为钱海峰旅行的主要章节。图为2009年11月29日,泉州到赣州5812次列车上。
多年的行走也渐渐改变了他对旅行的看法,从欣赏大自然美景为主,转化为以记录老百姓日常生活为主。图为2012年8月4日,格尔木到西宁西7582次列车上。
图为2014年5月30日,福州到吉安K8740次列车上。
作为交通工具的火车,特别是缓慢行驶的绿皮火车,一节车厢就是一个充满生活的舞台,它的精彩在于这里没有刻意的安排,敞开的空间让人一切的活动都会展示在别人的眼皮底下,各种睡姿,各种坐姿都是不经意的自然状态。图为2013年11月10日,乌鲁木齐到喀什7556次列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