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3|回复: 1

[人世间] 《发现》:以“毛”之名 韶山冲的生意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30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毛”之名 韶山冲的生意经
搜狐图片  2015-12-21


1.jpg
2015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2周年纪念日。毛泽东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幼年时代。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现在,他的思想精髓依然在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曾几何时,很多人将毛泽东的画像挂在车里、挂在家中,更有人逢年过节,便到毛泽东的塑像前,焚香祷告,祈求保佑自家的平安幸福,毛泽东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走上了神坛。韶山冲也因此变成了纪念毛泽东的朝圣地,这里的经济发展一直与毛泽东和红色文化产业紧密联系着。
  如今在韶山,自然形成的毛泽东塑像产业已经达到年产值数千万元。每年12月份是韶山树脂像和铜像行业最繁忙的时候,各个厂家都会在这一月加量生产“备战”毛泽东诞辰纪念日。图文:周强 编辑:山风岚



2.jpg
刘兵和妻子欧新河就是毛泽东塑像产业链中的一环。最初在1992年时,刘兵夫妻还是一家肉联厂的工人,两人工资加起来不过千元,生活颇显拮据。2000年,刘兵夫妻从3个原模起家做毛泽东塑像生意。15年后的今天,刘兵已是年产值有数百万的私营企业主,有着上千平米的车间来生产塑像。图为刘兵与毛主席塑像合影,旁边停的是他新购置的宝马轿车。
  自毛泽东诞辰百年开始,来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的朝圣者开始猛增,韶山不少村民看到商机,不断投身毛泽东塑像的行业,塑像的制造厂商也从起初的一家也增加到了五家,从石膏像更新到树脂像、铜像。据了解,韶山的年产值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共生产铜像、树脂像达到了3万尊左右。



3.jpg
最初,刘兵的工厂就设在自家后院里,规模小,技术不成熟,请的工人也都是生手。刘兵都是先琢磨明白塑像的制作技术后,再手把手教工人。然而,塑像行业并不是刘兵想象的那么容易赚钱,刘兵夫妻只好边打工边维持着工厂的运作。直到2005年,韶山旅游市场不断发展,毛泽东塑像的需求越来越大,刘兵的生意才慢慢转好。图为刘兵正在厂房里计量着毛主席铜像的身长比例。
  毛泽东石膏像曾一度风靡市场,但由于易碎、不便携带而逐渐被树脂像取代,经过不断改良和市场考验,如今树脂像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铜像的价格大概是同规格树脂像的10倍,这两年受经济下滑等因素的影响,铜像销量不断下降,目前只有历史最高销量的一半。



4.jpg
刘兵的工厂还属于作坊式生产,工厂里充满了刺鼻的气味,但工人几乎都不戴口罩。厂里也没有质检员,妻子欧新河每次在出货前都会认真检查,保证产品无瑕疵才出厂销售,他们从来没有因为质量问题而被罚款。图为刘兵的工厂里,一名女工正在为树脂像脱模。
  据韶山市质量与技术监督局介绍,“以前市面上销售的毛泽东塑像种类多,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主席的形象,制定一个标准来提升他的形象。”为了规范市场,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10年发布了:《毛泽东主席工艺塑像》的地方标准。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毛泽东塑像的标准,对塑像的形象、材质、硬度等做了具体规定。



5.jpg
刘兵的业务范围还是以生产工艺简单的树脂像为主,树脂像制作成本低廉,技术要求不高,而价格也更易为游客接受。工厂的销量和产值没有准确的统计,都只有一个大概数字。刘兵说,“钱都是自己一家人的,没必要算得那么细,糊涂一点比较好。”图为刘兵的工厂里,女工正在打磨树脂像,这是制作树脂像的重要工序,打磨完成后才能进行喷漆。
  韶山市质监局负责对当地销售的毛泽东塑像进行监督检查,要求塑像应以毛泽东各个历史时期的真实照片为蓝本,真实照片应来源于纪念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正式文献资料,塑像表面没有明显的污点、色差、变色和掉色,没有裂纹、划痕、起皱等缺陷。



6.jpg
刘兵在经营树脂像11年后,树脂像的生产和销售已颇具规模,于是他决定涉足铜像的生产,但由于没有掌握铜像生产技术,加上铜像的工费高涨,他在铜像的生产上亏了100多万。图为在工厂车间里,刘兵正在训诫制作铜像的负责人。
  目前,在韶山需要质监局监管的毛泽东塑像生产企业一共有5家,其中4家都是像刘兵这样的作坊式工厂,另外一家主要生产铜像。生产厂家的样品通过质监局审定后,才能生产、上市。每年质监局都会抽查4、5次,一旦发现不合格的产品,第一次是警告改正,如果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则会被罚款。



7.jpg
2011年,刘兵夫妻新建了一个2000多平米的工厂,开始大规模生产,他们也完成了从“打工仔”到“老板”的转变。夫妻俩分工明确,刘兵主抓生产,妻子欧新河负责销售。他们面向的主要是批发客户,薄利多销。除了工厂外,刘兵在韶山市区还拥有着一栋三层小楼,一楼门面是他们经营的韶山旺达工艺品店。图为妻子欧新河开车赶去送货。
   在韶山,毛泽东塑像的最高零售价由物价局规定。相较于树脂像,铸造毛泽东铜像工艺较复杂且成本高昂。毛泽东铜像依尺寸标价,从399元至1299元不等。




如今,像刘兵一样,韶山有不少村民因毛像产业而发家致富,从农民变身超过千万的私营企业主,在当地村民看来这些财富都是主席带来的福佑。图为在一位朋友的孩子满月酒席上,刘兵碰杯祝贺。据刘兵介绍,这位朋友在两年前还负债累累,身后的这尊主席像还是刘兵当时送给这位朋友的,“主席像送给他不到一年,不仅还清债务,还买了车,今年家里又添一个可爱的女儿。”
   在韶山,甚至在国内很多地区,人们对毛泽东还是充满信仰,感情深厚,与“神灵”一起供奉,虔心参拜。相比其他地方生产的塑像,毛泽东故乡韶山生产的被认为最灵验。



8.jpg
刘兵说,韶山冲人杰地灵,是个宝地,不会干旱,也从不内涝。对此,妻子欧新河也十分认同,她常用“平安神、保护神”来形容毛泽东中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她说自从做塑像以来,家里的一切都变得十分顺利。图为刘兵无论多忙,每天都会来到毛泽东塑像前燃香祭拜。
   过去的三十多年,毛泽东已成为韶山冲民间崇拜的一部分,这里每家都供奉着毛泽东塑像,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拜祭。就连游客来此也多会在铜像广场敬献花篮,鞠躬许愿。带队导游还会时不时地提醒游客:“要尊重当地的风俗和信仰。毛主席就是他们的神,神圣不可侵犯。”



9.jpg
金耳环、金项链、金镯子、金戒指……妻子欧新河给自己的人生“镀”上这层金,她说,“我们是靠主席发家的,对主席特别恭敬。”刘兵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他没有佩戴奢华饰品的习惯,也不喜欢出去玩,保持着原来的生活习惯,嚼嚼槟榔、钓钓鱼。 图为欧新河正在给客户介绍产品。如今,他们的客户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每天电话不断,有些客户直接就下了十多万元的订单。
   韶山冲的人口不过1400余人,却有200家纪念品商店,80多家小饭店,每年多达百万的游客和对伟人的尊崇支撑起了这些营生。在每年的12月26日都是韶山人的节日,家家户户吃长寿面,放鞭炮,慕名而来的游客将铜像广场挤得水泄不通。



10.jpg
金耳环、金项链、金镯子、金戒指……妻子欧新河给自己的人生“镀”上这层金,她说,“我们是靠主席发家的,对主席特别恭敬。”刘兵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他没有佩戴奢华饰品的习惯,也不喜欢出去玩,保持着原来的生活习惯,嚼嚼槟榔、钓钓鱼。 图为欧新河正在给客户介绍产品。如今,他们的客户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每天电话不断,有些客户直接就下了十多万元的订单。
   韶山冲的人口不过1400余人,却有200家纪念品商店,80多家小饭店,每年多达百万的游客和对伟人的尊崇支撑起了这些营生。在每年的12月26日都是韶山人的节日,家家户户吃长寿面,放鞭炮,慕名而来的游客将铜像广场挤得水泄不通。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此时的刘兵已经意识到,未来毛像产业或许会慢慢萎缩,他开始考虑转型开发其他产品,比如观音、关公像等,甚至投资了食品产业。他希望自家的产品更多元化、丰富化。即使如此,他对这个行业仍然充满信心,“毛爷爷是神,即使20年之后,也不会被人遗忘。”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一心一意把厂子搞好,未来有可能的话,再扩建。图为刘兵与工厂雕塑师探讨关公塑像的设计方案。
   据了解,在2013年韶山还有8家塑像工厂,如今只剩下5家企业还在正常运作,其中一家只生产铜像的塑像工厂也处于亏损的边缘,迫于经济压力,原本生产毛泽东铜像的生产线在2014年也开始转型生产佛像。



12.jpg
作为韶山最早一批从事毛泽东塑像生产的企业主,田海明一直是先行者。1992年的韶山旅游业刚开始,市面上还没什么纪念品。21岁的田海明在长沙偶然看到一个卖观音像、佛像的地摊,突然受到了启发。回到韶山后,他和哥哥田勇军开始合力创业制作毛主席塑像。令田海明最自豪的就是他那辆“红旗”牌轿车,“全韶山就这一辆!”田海明常常这样得意地说。如今,田海明已经是韶山市政府特聘的毛泽东塑像形象鉴定专家。图为田海明正在为1.83米高的黄铜主席像做恭请仪式,此尊铜像以3万元的价格出售。



13.jpg
田家兄弟生产毛泽东塑像刚一年,恰逢官方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韶山当地形成了定期祭拜毛泽东的习惯,毛泽东塑像也取代画像,成为韶山家家户户拜祭的对象和重要的旅游纪念品,哥哥田勇军的生活就此极大改善。据说,他的父亲是那张著名的《毛泽东同韶山学校的师生们在一起》照片中的一员。目前,他还经营着一家旅游纪念品店,他说,“做这行十几年,日子好了是沾主席的光。”图为田勇军在搬运自己制作的树脂主席像。今年罕有各大机关、企业的买主登门,大型塑像更是少有成交,这让田勇军有些焦虑。



14.jpg
在韶山做毛泽东塑像的人不少,但并不是投身这行的每个人都能发家致富,谁也不能保证生意一直红火,尤其是制作铜像产品,风险很大,产品不合格就得亏钱。苏正良是从1995年开始接触毛主席树脂像这行,他曾经有两家工厂,分别生产树脂像和铜像,后来因为技术问题,让苏正良亏了不少钱。无奈之下,他还引进过3D打印原模,以保证做出来的主席像更逼真,但这一切并不能扭转颓势。图为在苏正良的工厂里,工人正在生产铜像,这是生产铜像的第三步工艺:挂砂。有附近村民说,苏正良的工厂已在近期转让他人。



15.jpg
庞屹经营的毛泽东塑像生意惨败,究其原因是生产技术不过关。他在2009年投资20余万元开始制作毛主席树脂像,但因产品的形象不逼真、材料薄弱,被要求整改合格后再恢复生产,结果却在整改过程中资金链断裂,最终停产,血本无归。目前,庞屹与朋友合伙开小型歌舞厅维持生计。图为庞屹的母亲杨志华守着后院囤积的不合格塑像,倍感焦虑。于是她从次品中挑出形象稍好的塑像进行清洗,再拿去摆地摊变卖。即便儿子的塑像生意失败,也丝毫没有影响杨志华对伟人的崇拜。杨志华的最大愿望是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泽东遗容。但她觉得北京太远,花费太高,估计此生实现不了。



16.jpg
在过去三十多年,毛泽东已成为民间崇拜的一部分。每年,毛泽东诞辰之际韶山民众都会杀猪宰羊敬献主席,用传统敬献方式来缅怀伟人诞辰。曾有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等40个城镇进行居民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在家中供奉祖宗牌位的是12.1%,供奉毛主席塑像的是11.5%,供奉佛教塑像的是9.9%,供奉财神和土地爷的分别是9.3%和8.8%。由此可见,毛泽东又以神的形式回归到民众的精神生活。图为韶山一名男子在毛泽东塑像前宰羊祭拜。



17.jpg
来韶山旅游的游客几乎都会购买主席像回家,多数游客认为在韶山“请”回的主席像意义重大,这对韶山毛泽东塑像市场来说,是一笔客观的收入。作为重要的红色旅游地,韶山在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8588元。同时,作为旅游产业的一部分,毛泽东塑像的制作及销售也给韶山人的生活带来了实质变化。图为韶山冲景区,一名90后青年捧着毛泽东像。虽然网购可能会便宜些,而且在外地也能买到毛泽东塑像,但相比之下,更多人认为要亲自到韶山“请主席”才够诚意。



18.jpg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韶山的立市之本、发展之基。在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缺乏市场意识,韶山人还在守着“金饭碗”受穷。在中国消费革命和1993年毛泽东诞辰百年的刺激下,“毛泽东热”迅速蔓延。如今每年,络绎不绝的游客挤满了韶山冲,到今年为止,来韶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由此而形成的毛泽东塑像产业链,依靠红色产业的发展,使韶山旅游总收入在这十年里增长了十倍之多。图为游客在韶山最大的一家铜像制作厂里参观,走进公司大门,最吸引眼球的是院子里摆放的一尊半身毛泽东铜像,铜像背后的墙上是红彤彤的太阳,院子的墙上写着红色标语:缅怀伟人风采,典藏岁月情怀。



19.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9 01:49 AM , Processed in 0.0472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