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的红木与“隐形”的中国商人
凤凰图片 2017-06-13
位于非洲中部的刚果(金)是世界上最动荡不安的国家之一。一群中国商人在这个被内战和瘟疫困扰的国家从事血檀贸易,以满足中国国内红木家具市场旺盛的需求,却给这种当地独有的红木带来了濒临灭绝的威胁。©卢广/Greenpeace绿色和平'
刚果(金)东南部上加丹加省的森林里,零星散落着大大小小的部落,部落中的年轻人有不少都从事血檀(学名 Pterocarpus tinctorius,染料紫檀,下文统称血檀)的砍伐、粗加工和运输工作。这是一个21人的砍伐团,平均年龄不超过20岁,这个“男孩砍伐团”已经在这附近工作了2个月。©卢广/Greenpeace绿色和平
血檀被砍之后树身会流出血一样鲜红的汁液。血檀零星分布在非洲中南部特有的米扬博林地中(Miombo woodland),其中包括刚果(金)东南部一片偏远的原始森林。在这里,血檀是唯一一种被中国人交易的树种。在此之前,血檀已经在刚果(金)的邻国赞比亚遭到了几近灭绝地非法砍伐和贸易。图为伐木工人正在剥树皮。©卢广/Greenpeace绿色和平
砍伐血檀是一项重体力劳动,伐木工的工作包括砍倒树木,并用砍刀手工去除坚硬的树皮,只留下红色的芯材。完成这些工作,工人们一天可以得到5美元左右的薪水。而在万里之外的中国,血檀正在成为红木市场的新宠儿:它以上万元一吨的均价被销往全国各地的红木家具厂。除了作为血檀家具出售,厂商还会用冒充价格高出五至八倍的“小叶紫檀”。图为男孩砍伐团的成员。©卢广/Greenpeace绿色和平
为了获得尽可能高品质的木材,中国商人教给当地伐木工一个简单的“质检”方法:把树砍开一个口子,取一小片芯材扔进半瓶水中。如果立即下沉且没有气泡就是好木材,反之就不是受商人青睐的“好树”。这片原始森林中,可以看到很多像留下了伤痕的血檀木。图为一棵没有通过“质量检测”的血檀。©卢广/Greenpeace绿色和平
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中国商人会要求伐木工把2-5厘米厚的树皮剥掉,只留下这种血红色的芯材。在这片位于刚果(金)加丹加省的森林深处,大约100米左右有一棵成年的血檀树,十几个伐木工一星期的工作量,可以装满一辆十几米长的卡车。图为伐木场里等待被运走的血檀。©卢广/Greenpeace绿色和平
一根血檀木的重量可以达到400斤以上,有的甚至重达1000多斤,而刚果(金)这个动荡贫穷的国家缺少机械设备,所以木头装车只能依靠人工:装运一车木材,一般需要20个人工作一个上午。图为搬运工人正在把血檀搬运到卡车上。©卢广/Greenpeace绿色和平
在刚果(金)之前,血檀在其邻国赞比亚被大量非法砍伐并出口中国。肆无忌惮的砍伐遭到赞比亚政府的严格管控,再加上赞比亚血檀资源的迅速减少,中国商人的木材生意便转移到了这个更为动荡贫穷的国家。图为“男孩砍伐团”的成员、20岁的米瓦巴躺在血檀木上休息。©卢广/Greenpeace绿色和平
伐木工人在工作期间的三餐都是免费的,以木薯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砍伐,村落附近已经没有符合中国商人标准的血檀,所以伐木团需要到离家几十公里的森林深处工作。他们吃住都在森林里,每一到两周回一次家。图为男孩伐木团的午餐。©卢广/Greenpeace绿色和平
虽然从事繁重的劳动,但他们依然精力充沛,活泼好客。他们都说自己在为“中国老板”砍树、剥皮、运输,但从没想过木头的去处,更不会知道这些在他们眼中“太硬、没用”的木材,会以上万元人民币一吨的价格被中国买家收购。图为男孩砍伐团的成员们休息时在森林里玩闹。©卢广/Greenpeace绿色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