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8|回复: 2

[人世间] 《活着》第677期:在毛坦厂陪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7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8-2 01:00 PM 编辑

腾讯网  摄影/陈东 视频/史阳琨 编辑/杨深来 王发颐  2017-06-07
高考小镇的陪读家长
陈东/文

这是一所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中学,每年以上万人的考生规模位居全国高中之首。这所中学常年在校学生规模2万余人,保守估计有近万名家长陪读。毛坦厂镇大菜市路口一家旅馆的老板这么形容,“每天早上八九点,从我门口走过的家长有一两万人。”

在陪读妈妈陈德菊的眼里,“毛坦厂菜市天天都是人,赶到下雨天,大家打着伞,人在走,根本看不到菜。”为了节约时间,她早晨起来先洗衣服,然后再去菜市场买菜,“去迟一点,要不就早一点,赶在中间点去人太多,特别挤。”在她的经验中,味道好的熟食店都要排队,“排好长一个队,每一个菜可能都要排队才能买到。”

毛坦厂中学现有两个校区,一是公办的毛坦厂中学,一个是民办的金安中学。金安中学是为了解决毛坦厂中学无法大量招收复读生开办的,后来随着学校规模扩大,现在不光招收补习的复读生,也招收应届中考生。目前,学校仅补习中心的复读生就有9000多人。

与庞大的学生规模不相应的是,学校并没有充足的住宿条件。目前学校只提供部分女生宿舍,大部分学生都住校外由家长陪读。毛坦厂中学办公室主任刘洋说,“让家长陪读,可以让孩子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投入学习,更有助于舒缓学生的压力。” 在毛坦厂中学,陪读现象相当普遍,全校近有50%左右的学生家长陪读,高三更是近有80%的学生家长陪读,可谓“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

事实上,即使入住校内的女生,也依然会有家长住在校外进行陪读。在毛坦厂中学,高压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本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生活。在毛坦厂中学的下午放学前,一位在门口等着给孙女送饭的奶奶说,她租住在校外,孙女住在校内,她每天负责给孙女洗衣做饭。“因为住的地方有点远,晚上放学都11点了,回去不安全,还是让她住在学校宿舍好些。”

在毛坦厂中学,学习是学生们唯一的忙碌,他们清晨6点到校,中午11点40放学,12点20前赶回教室,下午5点放学,6点前赶回教室,直到晚上10点50才下自习,很多学生回到住处还会继续学习一到两个小时。吃饭、睡觉,一切能压缩的时间都被压缩,让位给学习。

在毛坦厂镇上的陪读家长,时间都是掐到分钟的,什么时间去买菜,什么时间开始做饭,送饭的路上要考虑路上要用几分钟,孩子回家吃饭的要考虑他们多久能吃完。孙女上学的空隙,陪读外婆姚美丽会去棋牌室和陪读家长们打上一会麻将,可是每天下午3点50附近,哪怕一圈麻将还没有打完,家长们就会把麻将一推,赶紧回家做饭,“最迟4点,我们肯定都要回去做饭的。”陪读妈妈陈德菊的儿子每天回家吃饭,中间不过15分钟的时间,“为了节约时间,我平时都不敢做鱼啊这些吃起来麻烦的菜,只有周末他放半天假时才敢做。”

毛坦厂中学地处偏远乡镇并无优越教育资源,但却创造了应试教育的“神话”,本科达线人数连续三年突破万人大关,本科达线率超过80%,超过安徽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毛坦厂中学因此被视为应试教育的成功典范,不光来自安徽各地的中考生或高考落榜生选择这里,甚至还有远自新疆、海南等地的异地考生前来借读。

为了孩子,家长心甘情愿地选择了枯燥乏味的生活,陪读爸爸贺思宝原来在温州一家锁具厂打工,一个月收入七八千。儿子去年高考失利,选择了来毛坦厂中学复读,有段时间成绩下滑厉害,班主任给他打电话,“不行了,来不及了,马上要高考了,你是要钱还是要儿子?”贺思宝二话没说选择了陪读。让贺思宝感到高兴的是,儿子的成绩一个月比一个月好起来,“钱是慢慢再挣的,小孩出来了再做,再挣钱。”由于租住地方与学校较远,贺思宝每天都会早早将中午和下午饭做好,甚至比同住一栋楼的其他家长提前十分钟出发,拎着保温桶中的饭菜到学校大门口等待。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时分,和贺思宝这样在学校门口送饭的家长有数千之多,成为毛坦厂中学门口一道的奇特的风景。

陪读妈妈朱丽来自阜阳,儿子复读选择了毛坦厂中学。由于离家远,今年春节他们没有返乡,在上海打工的父亲赶来这里,一家三口挤在狭小的出租房内度过了春节。为了陪读,陪读妈妈杨乃华照顾女儿上了大学后,在家歇了一年,然后又来到了毛坦厂照顾儿子读书,“前后在这里呆了五年。”闲暇,她在一家服装厂做工,每天上午7点半到10点半,下午12点半到4点半,晚上6点到9点半,一天工作10个半小时。时间一到,她准时放下手中的活,骑上自行车回去给儿子准备饭菜。陪读妈妈汪梅原来在浙江一家公司做主管,儿子读高三后,她过来陪读,如今是第二年复读,“陪他一起走过,不管怎样将来也不后悔了。”

在照顾儿子的日子里,陈德菊每天只休息五六个小时。2016年耳朵曾经突然失聪,里面嗡嗡作响。到省城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告诉她,这是由于睡眠时间不够,加上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突发性耳聋。“在这里陪读,其实我们的压力不比孩子的小,但是我们能自我调节过来。孩子们不行,所以在这里陪读的人还是占得比较多。”

高考小镇因为陪读而成了特有的陪读经济,在这里,当地人若有三四层小楼,无不租满陪读家长和孩子,房屋租金远高于周边乡镇而且逐年上涨。陪读聚集的人气刺激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甚至还推动了当地一些旅游景点的开发。毛坦厂中学所在的毛坦厂镇,已经将教育产业列为当地的支柱产业。2016年,一个专为陪读而建造的大型小区在学校东门外拔地而起,1599户大多数在60平米以下,一户两室一厅的房一年租金两万余元。小区项目负责人朱旻说,小区90%的住户都是陪读家长。姚美丽和老伴一起租住了一户两室一厅,老两口住一间,孙女和她的同学住一间,“很多陪读家庭都是两户合租一户,家长和孩子在一个房间,这样经济上承担会轻一点。”

“毛坦厂中学的教育模式有说好的,也有不少说不好的,孩子们压力很大,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80%的学生都能培养出来。”正是下午放学时分,站在小区11楼的窗口,姚美丽的老伴望着窗外说。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以上万人的考生规模位居全国高中之首。而在每一位考生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倾其所有的家庭。在这所位于安徽六安的高中里,陪读现象相当普遍,全校近50%左右的学生有家长陪读,而到了高三,这个数字上升到了80%。



2.jpg
地处偏远乡镇的毛坦厂中学并无教育资源优势,但本科率连续多年超80%却创造了应试教育下的“神话”。为了让孩子走通高考这条相对公平的上升渠道,家长们甘愿放弃原有的生活,成为操劳而生活枯燥的陪读群体。“我们自己受教育少了,觉得在孩子身上不能再失去了,所以我们就什么都舍得”,陪读妈妈陈德菊说。 史阳琨 摄



3.jpg
每天中午和傍晚,众多陪读家长早早地来到学校门前送饭。在这里陪读,时间都是掐到分钟的,用多少时间去买菜、做饭、送饭,孩子吃饭多久能吃完。待到儿子吃完午饭回校后,妈妈朱丽坐在原处,吃掉了儿子剩下的饭菜。



4.jpg
陪读妈妈朱丽来自阜阳,儿子在毛坦厂中学复读。当天下午收拾完家务之后,朱丽来和其他家长们一起跳广场舞。



5.jpg
由于老家离毛坦厂较远,今年春节期间,朱丽和儿子都没有回乡,在上海打工的丈夫也来到六安,在这座高考小镇过了春节。



6.jpg
在朱丽所租住的三层楼房里,共蜗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18户陪读家庭。一些陪读家长们还建立了微信群,感到空虚枯燥时,家长们会在群里聊聊天,相互沟通、交流。



7.jpg
贺思宝是当地为数不多的陪读爸爸。他的儿子2016年高考失利,主动选择来毛坦厂中学复读。成为陪读爸爸之前,贺思宝在温州一家锁具厂打工,每月收入七、八千元。虽然工作辛苦,但在当地算得上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



8.jpg
2016年9月,由于儿子独自一人兼顾不及生活起居和学习,成绩出现下滑。贺思宝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马上要高考了,你是要钱还是要儿子?” 贺思宝二话不说来到毛坦厂陪读,留下妻子在温州打工贴补日常开销。



9.jpg
“钱是慢慢再挣的,小孩出来了再做,再挣钱”,贺思宝和所有家长一样,每日烧饭、送饭、洗衣服,让儿子得以全身心投入高考复习之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长期打工令贺思宝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职业病。陪读的八个月里,贺思宝看着儿子的成绩慢慢回升,也趁此休养身体。最近两个月,他还分文不取地帮着当地摊主卖肉,“正好这个机会,跟他们学卖肉。学会了,回家再可以做点卖肉的生意。”



11.jpg
而更多在毛坦厂的家长们,需要在陪读期间多打一份零工、做些小生意支持日常开销和学费。老张夫妇俩在学校门前支起一个摊位,每天做些早餐生意。清晨6点,他们的女儿在摊位上取了早餐,从夫妻俩身后穿过,匆匆赶往学校。



12.jpg
陈德菊在房东的服装店里打工,每天只休息五六个小时。2016年,陈德菊因过度疲劳和压力过大,一度导致突发性耳聋,“在这里陪读,其实我们的压力不比孩子的小。但是我们能自我调节过来,孩子们不行。”



13.jpg
杨乃华是一位二进宫的陪读妈妈。她在照顾女儿考上了大学后,在家歇了一年。2016年再次回到了毛坦厂照顾儿子读书,“前后在这里待了五年。” 闲暇,杨乃华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每天三个时段,一共工作10个半小时。



14.jpg
毛坦厂的家长们在这座小城里形成了规模不小的陪读经济。当地人若有三四层小楼,无不住满了陪读家长和孩子,房屋租金远高于周边乡镇且逐年上涨,同时还推动着当地服务业的发展。



15.jpg
毛坦厂镇已经将教育产业列为当地的支柱产业。2016年,一个专为陪读而建造的大型小区在学校东门外拔地而起,1599户大多数在60平米以下,一间两室一厅的住宅每年租金两万余元。陪读奶奶姚美丽和老伴租住在这一小区里,“很多陪读家庭都是两户合租一户,家长和孩子在一个房间,这样经济上压力会轻一点。”



16.jpg
临考前的一周正值端午节,在毛坦厂镇,粽子被取“中状元”之意。即使如此谐音略显牵强,但并不妨碍陪读家长们排着长队讨个口彩。在高考季,与一切考试沾边的物件甚至人员,都被安上了寓意,旗袍取义“旗开得胜”,送考大巴8时08分出发,而司机还需要姓马。



17.jpg
这些甚至被人讥为“愚蠢迷信”的行为,就如同大多数陪读家长和考生在临考前夕焚香祈福、放飞天灯一样,只是12年寒窗之后,大考之前的一种舒压和宽慰。 史阳琨 摄



18.jpg
陪考妈妈陈德菊说,高考结束后要大醉一场,陪读的两年里她埋了太多压力和委屈。在这座高考小镇中的陪读家长们,多数都没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对于他们而言,通过高考上大学,是自己可以提供给孩子几乎唯一的打破阶层隔阂的通道。 史阳琨 摄



19.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8 01:13 PM , Processed in 0.3652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