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了两年的学徒后, 他发现了面包行业的一个规律: 到40岁可能会面临失业, 因为年纪大体力不济。 这时他对于自己的人生开始有所思考。

此时他刚好19岁, 到了当兵的年纪。
还没来得及细想便先去当了兵。 但正是这次当兵, 让他的人生开始有了转机。 在军队中, 他遇到生命中的贵人—一名大学生。 这名大学生教他识字, 他开始有一点知识。

然而好景不长, 很快他就要退伍了, 是时候该好好想想自己的未来了。 在决定未来的路之前, 他决定先回家看一眼母亲。

到家后他发现, 母亲苍老了许多。 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皱纹, 似乎在诉说着这些年的辛劳。 他决心要努力赚钱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看望完母亲后,他回到了台北。 此时的他对做面包已经是轻车熟路, 市面上大众面包的做法, 也都掌握其中。

然而这世上并没有什么是停滞不前的,不断突破、不断挑战才是人类的使命。因为一次食品展,他的思维被打破。
在这次食品展上,他吃到了刺激味蕾的面包。

他突然意识到, 只有用心去做的面包, 才能散发出面包独特的魅力。 在这之后,他便下定决心, 要不断提升技能、学习新的做法, 让自己做出更好吃的面包。

2006年, 一个机会悄悄地来到他身边。 在一本杂志上, 他看到了乐斯福杯面包大赛, 他,决心挑战自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不幸的是,还没等到比赛, 他先等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 放下手头的工作, 他匆匆忙忙地回了家。

在母亲过世的那个晚上, 他跪在母亲身边, 紧握她的手,不禁泪流满面。 他不断在心里“拷问”自己, 还能为母亲做什么。 这时一个想法在他脑子里一闪而过: 用母亲的名字成立一个基金会。

2008年, 如愿以偿,他与曹志雄、文世成 参加乐斯福杯面包大赛。 因为创造出的“酒酿桂圆面包”, 他们获得亚军。

这款面包选用东山百年古法龙眼干, 透过六天五夜不断火的燻焙而成, 再加上培养10年的老面和 至少发酵3天的天然葡萄菌种, 并融合法国红酒制作。

而这款面包的灵感正是来自于母亲。 小时候家境贫穷,孩子数量又多, 母亲就会经常给他们做 桂圆糯米糕让他们补身体。 每当吃到桂圆糯米糕,他就会想到母亲。

如今,他创造出这款面包, 就是想告诉全世界的人, 他有一个爱他的母亲。

因为这次大赛荣获的亚军,2010年,吴宝春继续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首届世界杯面包大师赛。而这次比赛,他把目标对准了冠军。

在比赛前的练习中,他火力全开, 投入到忘我的地步,一人分身三人: 评审人,教练和选手。 他用三层标准严格要求着自己。

经过数百次失败、不断调整, 历时12个月,钻研出面包的独特层次, 他创造出了“荔枝玫瑰面包”, 需要至少15小时发酵的面团 加上在荔枝酒中浸泡一夜的黑叶荔枝与玫瑰。

最终, 这款散发着荔枝与玫瑰清香的面包, 打动了现场所有的评委。 他们不禁赞叹,吴宝春、 做出了最好吃的欧式面包。 冠军之位,实至名归。

更出乎人意料的是, 比赛后,吴宝春公开了获奖面包 “荔枝玫瑰面包”的制作过程, 让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做。 真正的大家,从来不吝啬分享。

有了自己的技术后,他开始创业。 2010年11月,他在台湾高雄 成立了第一家面包店—“吴宝春麦方店”。 “麦方”,即面包的意思。
他说,我喜欢以面包阅读世界。

同年,机缘巧合, 吴宝春在一场座谈会上认识了 荣获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最佳导演银熊奖的林正盛导演。

当林正盛听闻他的个人经历后, 他决定将其拍成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叫做《世界第一麦方》, 讲述了吴宝春师傅奋斗的经历。

在开了自己的面包店后, 各路吃货们就蜂拥而至。 终于在2011年,他实现了对母亲的承诺: 用母亲的名字成立基金会。

这个基金会叫做“陈无嫌教育基金会”。“陈无嫌”,就是他母亲的名字。他想借这个基金会来帮助更多因家庭贫困而没接受教育的孩子。
他说,唯有知识才能改变一个人的未来。

拿到过冠军,有属于自己的店, 换做一些人可能就就此止步了。 然而吴宝春师傅却把眼光放得更远。 为了加强自己的管理能力, 他决定攻读EMBA硕士学位。

但因只具备国中学历, 他申请的所有台湾高校都拒绝了他。 这件事情当时还惊动了台湾的领导人马英九, 为此马英九让教育部放宽报考资格, 但最终他还是没能参加考试。

是金子总会发光。 在被当地高校拒绝后, 新加坡国立大学向他发来了面试通知, 他顺利地通过了。 2013年,吴宝春如愿去 新加坡攻读EMBA硕士学位。

通过3年的努力,他在2016年获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硕士学位。
同年,因为优秀的大赛成绩和对面包事业的不断追求,吴宝春获得了”UIBC2016年世界最佳烘焙师”荣誉,同时也是第一个获得此荣誉的亚洲人。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在台湾的高雄开了麦方店后, 他在台北也开了一家。 接下来,他会来大陆做调研, 研发特色产品,做开店准备。

很多时候, 看到别人的成功, 我们习惯地把原因归结为运气或者天赋。 殊不知, 运气和天赋只是锦上添花, 真正让他们发光的, 唯有那颗不曾停止追逐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