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8|回复: 2

[好摄之徒] 【在线影展】第145期:池州傩戏:中国戏曲活化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7-06-01
2017年 第21期 | 总145期
本期编辑:王明月

池州傩戏:中国戏曲活化石

安徽池州是傩戏之乡,有“无傩不成村”之说。池州傩戏这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一直保持着最古朴、最粗犷、最完整的原始风貌,沉淀了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诸多文化信息,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摄影师孙庆宁此次拍摄了池州源溪村和山湖村的“春祭”傩戏表演。


1.jpg
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池州傩戏,在文化方面,它是中原文化与楚、越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并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着对土地春祈、秋报的农耕文化传统。2005年5月,池州傩戏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摄影:孙庆宁




池州每年都举行春、秋两次傩仪祭祀活动。“春祭”在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至十五祭祀时择日演出;“秋祭”在农历八月十五进行,平时不演出。此次拍摄了源溪村和山湖村两个地方的“春祭”傩戏,气氛之热烈,风格之敦朴,让人记忆犹新。



3.jpg
池州傩戏由宗族自行结社,是一种独特的封闭式演出体系,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各宗族演员皆按房头摊派男丁担任,靠“口传身授”的方式,长传幼承,代代沿袭。各宗族之间在演出日期安排、剧目顺序、演出形式,以及剧本、唱腔、面具、服饰、道具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与当地的习俗风尚、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4.jpg
正月十三的上午,缟溪金村的傩戏在一阵锣鼓喧嚣之下拉开了序幕。在祠堂穿戴完成之后,队伍向祭拜和表演的地方进发。沿途的村民家门口都摆放好了鞭炮,队伍一到就进行燃放,也是对来年好运的祈福。



5.jpg
傩舞一般以各种绘彩木雕面具为主要道具。傩戏表演者,按角色戴彩绘面具(俗称“脸子”),分列为一未、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贴旦、八小生。由于面具较重,戴在脸上的时候都用手托着,防止掉落。



6.jpg
表演者进行“跳傩”表演。人、鬼、神、怪均以忠奸愚劣而分妍媸,夸张大胆,惟妙惟肖。演员们头戴面具,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序性舞蹈动作表演,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配以节奏性很强的鼓点和伴奏,气氛热烈,风格敦朴,很能表现出人们的好恶之情。




表演结束之后,表演者全部回到本村的祠堂。祠堂内有专人负责准备好饭菜,对所有村民和外来参观表演的人员开放用餐,不收用餐费。




下午是山湖村的“踩地马”表演。山湖村唐、王、项三姓的踩马有“踩地马”和“高跷马”两种形式,分别用在仪式的不同场合。请神在神堂举行,将面具之神一一传递陈列于龙床时,四少年童子皆身着战袍,扎竹马,排一字形横队面向神案站立。然后由执事长者替他们戴上面具,开始踩马,称踩“启圣马”。




骑马逐疫,汉代宫廷大傩便已有记载,山湖村的竹马驱傩由此演化而来。童子穿武将服,腰间扎竹马。竹马用竹篾编成的椭圆形的无底筐为马身,再扎马头捆于筐的一侧,根据马的颜色糊以色纸(今改用绒布)。如关索骑红马,鲍三娘骑白马,还有黄马、黑马。踩地马有“发令”(舞令旗)、“溜马”、“交战”等动作,尽展古代战将风采。




整个表演队伍会跑遍所有相邻的村子,每到一个村子就会进行一场表演,各个村子会准备好表演场地,或是大户人家的院子,或是村上的一片空地。由于村子之间的距离不算近,一个下午也就只能跑五、六个村子,非常辛苦。
 楼主| 发表于 2017-6-1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整个表演要持续好几场,一个参加表演的孩子正在休息,他的妹妹一直在家人的带领下陪伴在哥哥的身边。



12.jpg
在“踩地马”表演者休息的间隙,也会有其它的一些成人傩戏表演参与其中。




整个下午的表演全部结束,四位年少的表演者脱下面具在一旁休息。



14.jpg
源溪村的祠堂内人满为患,一到晚上,这里将上演表演的重头戏。祠堂内整齐地放满了各种供品,服装和道具一应俱全。池州傩戏演出程式各宗族大同小异,次序大致为迎神、傩舞、报戏名、傩戏剧目、吃腰台、傩戏、吉祥词、傩舞、送神。



15.jpg
所有表演者穿戴好服装道具,在村子里绕场一圈。同样,他们也会到指定的祭拜地点进行表演和祭祖。



16.jpg
祭祖结束后回到祠堂,村里的村民全部跪在祠堂内迎接队伍的回归。



17.jpg
祠堂内整齐地摆放着池州傩面具。傩面具吸收和融汇了儒、释、道、巫的宗教意识和民俗、雕刻、绘画等内容,是汉族民间艺术的精华,也是研究古代汉族文化、地域风情、民俗工艺的文物。每张面具都有相对应的角色,摆放面具的格子底下都有标注,以防摆错。



18.jpg
表演者根据表演的节目来进行服装的穿戴和面具的选择。池州傩戏分为三段体,即傩仪、傩舞—正戏—傩舞、吉祥词。正戏的前后,必须有“请神”和“送神”仪式,如“迎神下架”、“送神上架”、“请阳神”、“朝庙”等傩事仪典。



19.jpg
池州傩戏演出剧目有两类,一类是以舞蹈为主,以“悦神”为目的的小戏。图为“悦神”表演,表演者只需摆好各种造型,在其身后有专门负责唱戏的人来完成唱的部分。池傩唱腔分傩腔和高腔两类,以傩腔为主。傩腔属花腔小调,包括山区流行的山歌、号子、莲花落等民歌俗曲,其基本结构一般是由呼应式的乐句和起承转合的四乐句组成的单段体,表达功能较强;高腔节奏自由而富于变化,腔调结构多为“字稀腔长”,并有大段行腔,戏剧功能强于傩腔。池州傩戏不施丝竹乐器,一般只用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伴奏,少数班社也用琐呐吹奏。



20.jpg
池州傩戏剧目另一类是本戏,共有五大本:《刘文龙赶考》、《孟姜女寻夫》、《打銮驾》(即《陈州放粮》)、《章文选赶考》(即《卖花记》)和《花关索》。



21.jpg
古风悠悠,池州傩戏以其古朴丰厚的魅力震撼着现代人的心灵,然而“热闹”的背后,却有着薪火相传的担忧。傩事活动的自然村在萎缩,演艺班子青黄不接,傩艺质量有所下降,去世的老艺人拥有的一些绝活难以得到真传。池州傩戏是村庄的古老记忆,希望这远古的声音世代相传,永不消失。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jpg    
孙庆宁南京人,医院工作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Getty Images签约摄影师等;常年关注并拍摄徽州人文民俗等。


中国戏曲活化石“池州傩戏”
文/孙庆宁

池州傩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一直保持着最古朴、最粗犷、最完整的原始风貌,汇蓄和沉淀了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诸多文化信息,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在文化方面,它是中原文化与楚、越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并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着对土地春祈、秋报的农耕文化传统。2005年5月,池州傩戏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池州每年都举行春、秋两次傩仪祭祀活动。“春祭”在农历正月初七至十五祭祀时择日演出;“秋祭”在农历八月十五进行,平时不演出。此次拍摄了源溪村和山湖村两个地方的“春祭”傩戏,气氛之热烈,风格之敦朴,让我记忆犹新。

池州傩戏由宗族自行结社,是一种独特的封闭式演出体系,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各宗族演员皆按房头摊派男丁担任,靠“口传身授”的方式,长传幼承,代代沿袭。各宗族之间在演出日期安排、剧目顺序、演出形式,以及剧本、唱腔、面具、服饰、道具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与当地的习俗风尚、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池州傩戏分为三段体,即傩仪、傩舞—正戏—傩舞、吉祥词。正戏的前后,必须有“请神”和“送神”仪式,如“迎神下架”、“送神上架”、“请阳神”、“朝庙”等傩事仪典。傩戏表演者,按角色戴彩绘面具(俗称“脸子”),分列为一未、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贴旦、八小生。

池州傩戏演出剧目有两类:一类是以舞蹈为主,以“悦神”为目的傩舞与吉祥词,“悦神”表演者只需摆好各种造型,在表演者后面有专门负责唱戏的人来完成唱的部分,如《舞伞》、《舞棋》、《舞回回》、《童子拜观音》等;另一类是本戏,共有五大本:《刘文龙赶考》、《孟姜女寻夫》、《打銮驾》(即《陈州放粮》)、《章文选赶考》(即《卖花记》)和《花关索》。傩舞表演中,人、鬼、神、怪均以忠奸愚劣而分妍媸,夸张大胆,惟妙惟肖。演员们头戴面具,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序舞蹈动作表演,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配以节奏性很强的鼓点和伴奏,气氛热烈,风格敦朴,很能表现出人们的好恶之情。

毋庸置疑,池州乡傩恢复多年来,亮点频闪,日益光彩夺目。池州傩戏最具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特征,隐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涵,对文化人类学、戏剧学、宗教学、美术学、历史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等学术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傩戏“热闹”的背后,却有着薪火相传的担忧。目前现状来看,存有三大隐忧:一是有傩事活动的自然村在萎缩,;二是演艺班子青黄不接,在许多傩戏班社中,主要演员多为年迈体弱者,一旦老艺人因生病等原因不能表演,整个演出就面临瘫痪状态;三是傩艺质量下降,随着一批老艺人相继去世,他们拥有的一些绝活如“高腔”、“舞回回”等难以得到真传。古风悠悠,池州傩以其古朴丰厚的魅力震撼着现代人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精心呵护,使这远古的声音世代相传,永不消失。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8 01:13 PM , Processed in 0.0413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