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类型片二线导演?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电影都装进一个瓶子,并在外面贴上标签,一一标明其成分含量,那大师的东西只能是百分之零点几几的一项——虽然它可能是瓶子里最有营养的东西。
这个瓶子里肯定还会有很多垃圾成分,我们人体吸收不了的东西,但更多的则是水、糖份,各种各样既可以说不无益处也可以说只是无害的玩意儿——这就是电影的主流,各种愉悦我们眼睛耳朵的大片、“中片”。
请各位想想,除了扑在大师身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的文艺青年,我们这些普罗大众是谁的电影孕育滋养出来的?是各种“斯基”么?是各种什么“夫”么?不,是银幕上猛烈的爆炸、飞车,是各种漫画英雄和动作英雄,是帅哥美女与令人感动但你永远也碰不到的浪漫场景构成了你的电影骨架。人人知道法式大餐好吃,但事实是,你吃过的麦当劳肯德鸡肯定十倍、百倍于法式大餐。
电影界的大师不少,当然蠢货更多,而在大师与蠢货之间,就是好莱坞流水线上的工匠们,也就说我所说的匠人导演。他们用胶片、镜头、编辑机制造着量产型的梦幻,输送给每个进影院的人。
大师们,一辈子只要拍个三五部片子,就足够后人顶礼膜拜几百年。他们多半穷毕生之力在一个地方挖掘,或者干脆就是尽量把自己心灵的一角揭开个口子。而匠人导演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题、深度、心灵、风格、自我这样的字眼,他们要做的就是规规矩矩地把一个电影拍热闹拍好看,把有趣的想法变成活动的影像;他们寻找最合理而不是最出色的方式去拍摄;他们需要为电影产业,为那些靠电影吃饭的幕前幕后人员负责。
所以这些现代工匠们要大量、快速地生产胶片,而且需要有相对稳定的水准。他们未必没有个人风格,但风格绝对要为影片服务;他们对技术孜孜以求,对剪辑、节奏、特效的技巧追求远大于意象、形式(要知道,今日你在电影里看到的各种技巧,比如慢镜接快镜、360 度旋转镜头、快速剪辑,基本都来自这些匠人导演而不是电影大师们);他们要能拍各种类型的片子,科幻、动作、古装、喜剧、恐怖……十八般兵刃样样精通(很多大师都只擅长某一两种类型)。
正因为有了一支庞大的匠人导演队伍,好莱坞才能保持长盛不衰。80 年代的动作片风潮、90 年代的科幻片热浪,都是匠人导演为好莱坞挣足了美元,让好莱坞电影走向世界。所以匠人导演,未必是种贬义,鲁班、毕升何尝不是匠人?满世界都是大师也许才恐怖呢。
也许,你会对大部分我们下面提到的这些匠人导演感到陌生,因为多半你看他们的电影不会去关注导演的名字。但如果你要想找到一部看起来舒服轻松,既不费力气又能保证一定品质的电影,那顺着导演去找不失为一种方便的办法。
代表作:《千年血后》、《壮志凌云》、《复仇》、《最后的童子军》、《红潮风暴》、《狂迷》、《全民公敌》、《间谍游戏》、《怒火救援》、《多米诺》、《时空线索》等
个人经典:《真实罗曼史》

托尼•斯科特是个典型的好莱坞匠人导演,他的几乎所有片子都好看、热闹、情节紧凑、水准接近但不够有风格——这个“style”,有时就是匠人导演与大师之间的一步之遥。但他不是没有特色,比如托尼对于滤色镜就有某种偏好:在早期的《壮志凌云》里,他用滤色镜来让天空变得更加纯净湛蓝,到近年的《多米诺》时,那种通过滤色镜加重色彩的手法更运用到了极致。
由于托尼对影片节奏的把握一流,看他的片子不用担心有冷场之虞。就拿《间谍游戏》来说吧,这个片子无论从故事还是场景来讲都很站不住脚,几乎可以说是荒唐混乱,但托尼就硬是拍得很好看——那种狭小空间里的紧张感和整部电影的速度感让你只有在看完影片之后才会吐出一句“什么乱七八糟的”,绝不会在中途按下停止键,把盘退出碟机。
和同是动作片大玩家的迈克尔•贝相比,托尼•斯科特讲故事的能力强了不止一点半点。就说今年的《时空线索》,影片本来故事性很弱,很容易就拍得七零八落,托尼则一直把一个并不高明的悬念维持得很好。看看另一部类似题材的好莱坞电影《惊魂下一秒》,你就能感到导演掌控力的水平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托尼•斯科特早期的作品《千年血后》(The Hunger)其实是部相当有邪典电影倾向的风格之作。这部吸血鬼电影用光对比强烈,叙事缓慢平实,带着一种超现实的气息。虽然有点不知所云(后来他和哥哥合作了同名的电视系列剧,基本都是具有强烈表现主义象征主义风格的诡异故事),也算独具魅力。
《真实罗曼史》则是托尼•斯科特最出色的作品。由于剧本是昆汀•塔伦蒂诺写的,影片好像是《邦尼与克莱德》、《天生杀人狂》、《我心狂野》、《低俗小说》、《落水狗》等影片的混合体,充满了肆无忌惮的狂野、灵光闪现的黑色幽默还有长篇大论加上满嘴粗口的戏谑讽刺。托尼这种导演,对剧本的依赖比较大,必须有好本子才能发挥其导演能力。
代表作:《鬼玩人》三部曲、《黑侠》、《简单计划》、《惊魂眼》、《蜘蛛侠 1-3》
个人经典:《鬼玩人》、《简单计划》、《蜘蛛侠 2》

《蜘蛛侠》系列让山姆•雷米一朝成名,但很难说是不是同时也毁了这个很有天分的导演。他和彼得•杰克逊有点类似,也是从 B 级片、低成本恐怖片起家的鬼才导演。
他早期的代表作《鬼玩人》系列结合了情色、恐怖、搞笑等多种风格,无论是情节创意、氛围的营造还是特效的设计都相当出色,极富个性。而《简单计划》则是个几乎可以媲美《冰雪暴》的独立制片电影,影片平静中蕴含着荒诞,不动声色地把人性的阴暗面嘲讽个底掉,其黑色风格完全不输于科恩兄弟。
但 2000 年之后,山姆完全陷于了彼得•帕克的蜘蛛网中,确切的说,他是被上亿美元的投资砸昏了。除了在《蜘蛛侠 2》里偷偷玩了点 B 级片的小幽默小桥段,山姆•雷米已经从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手工业者变成了流水线上的高级蓝领。不知帕克在正常生活与超人之间的挣扎是否有山姆的个人感受在里面——拍大片还是玩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永远是一个问题。
代表作:《狂野少年族》、《怒火街头》、《终极证人》、《永远的蝙蝠侠》、《杀戮时刻》、《蝙蝠侠与罗宾》、《8 毫米》、《老虎营》、《狙击电话亭》、《歌剧魅影》
个人经典:《杀戮时刻》、《老虎营》

乔尔•舒马赫非是一般匠人导演所能比,他拍过的影片风格各异、题材多样,颇有不俗之处,但不知为什么作为导演却总被人忽略。
《狂野少年族》是一部风格狂放的青春片 + 吸血鬼电影,带有 80 年代电影那种特有的不羁和茫然,甚至能看出《无因的反叛》和《美国风情画》的影子;《怒火街头》则充满了山姆•帕金法的《稻草狗》那种压抑和暴力情绪;在《终极证人》里舒马赫表现得完全像个合格的惊悚片导演,但到了《杀戮时刻》又变得内敛而反思。
《8 毫米》阴沉压抑,整个故事犹如暴雨前夕般充满黑色的憋闷气息;《老虎营》则是从平淡的现实生活中去表现军旅,完全把战争的热闹扔到了一边;《狙击电话亭》则节奏紧凑,整个影片犹如一部舞台剧,人物在电话亭边上场下场,以一个小小的电话把对时代的讽刺与个人救赎都轻松表现出来,极见导演功力;《歌剧院魅影》又一下变成了华丽唯美的风格,把故事性放到一边,专以形式取胜。
乔尔•舒马赫的惊悚片里往往带有反思的意味和社会性主题,篇幅比一般导演拍的要长很多——《怒火街头》113 分钟、《终极证人》119 分钟、《8 毫米》123 分钟、《歌剧魅影》143 分钟、《杀戮时刻》长达 149 分钟!真算是惊悚片导演中的另类了。
这种风格大概源自他的同性恋者身份,他对男性身体的迷恋从《狂野少年族》、《蝙蝠侠与罗宾》和《老虎营》中都能很明确的感受到,《蝙蝠侠与罗宾》甚至被认为是一部“完全描写男同性恋”的影片,所以他的两部蝙蝠侠远不如蒂姆•伯顿的那么有型。
作为一个好莱坞导演,乔尔•舒马赫似乎总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上:他不是能拍出票房大鳄的人选,但放到那些专走艺术或独立电影道路的人中间又显得不够份量。这大概是匠人导演的一种悲哀吧。
罗伯特•赞米基斯
Robert Zemeckis04
代表作:《尔虞我诈》、《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回到未来》三部曲、《阿甘正传》、《超时空接触》、《荒岛余生》、《极地特快》
个人经典:《回到未来》三部曲、《阿甘正传》

罗伯特•赞米基斯算是斯皮尔伯格一手培养出来的导演,他的大部分片子都由斯皮尔伯格作制片——他当年的打扮都有几分像斯皮尔伯格,尤其那一副大蛤蟆镜。
也许有人会不同意我把赞米基斯也列为匠人导演,因为他的《阿甘正传》拿到了 6 项奥斯卡大奖,并列进了美国电影协会新的百部最优秀影片的名单。《阿甘正传》确实是一部相当出色的电影,但就赞米基斯来说,他和大师似乎还有点距离。
早期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和《回到未来》三部曲很有趣,很有创造力,但他对科幻题材的喜爱,对特效的热衷,还有影片中童心的体现,以及那种抖机灵的幽默感,总脱不开恩师斯皮尔伯格的影子。包括《超时空接触》也是如此。
像《荒岛余生》这个片子,很有些想法,但整个电影的前 90% 都在近乎自然主义地描述汤姆•汉克斯在荒岛的生活,只在结尾轻轻点题,终归不过是加入了反思调料的励志片。
当然,我们希望《阿甘正传》不是赞米基斯的终极之作,也觉得他有潜质不仅仅当生产线上的一名装配工。
沃尔夫冈•彼得森
Wolfgang Petersen05
代表作:《从海底出击》、《永不完结的故事》、《火线狙击》、《恐怖地带》、《空间一号》、《完美风暴》、《特洛伊》、《海神号》
个人经典:《从海底出击》、《永不完结的故事》

当年在德国老家,沃尔夫冈以《从海底出击》赢得了广泛赞誉。这部影片完全不同于一般战争片,几乎没有好莱坞电影,如《U 571》或者《猎杀红色十月号》那样热闹火爆的场面,更多的都是表现在潜艇这个狭小空间里,士兵面临的恐惧、矛盾和无助。整个电影充满了德国人的那种精确、克制、冷静风格。影片的 uncut 版居然长达近 5 小时,堪称鸿篇巨制!《永不完结的故事》则充满了童趣与奇幻味道,虽然特效略显粗糙,但想象力十分出色。
沃尔夫冈刚到好莱坞时还算有些操守,跟伊斯特伍德合作的《火线狙击》叫好又叫座。但接下去简直是一部比一部烂。《空军一号》已经是漏洞百出了,《特洛伊》则完全把史诗风范搞成了婚外情风波,原作那种古典的悲剧美感荡然无存。《海神号》几乎已经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乏味的故事、缺乏高潮的情节、捉襟见肘的特效……
这么多年,沃尔夫冈一直就在表现狭小空间的故事里转悠,无怪有人愤愤地表示,他还是回老家拍潜艇片去更好。曾经传说他想把科幻大作《安德的游戏》搬上银幕,他对阔大题材的把握总是那样松散混乱,说不定会糟蹋掉这个好题材呢——幸好后来这个改编没有落到他手里。
保罗•安德森
Paul W.S. Anderson06
代表作:《疯狂追缉令》、《龙争虎斗 1、2》、《兵人》、《生化危机》系列、《异形大战铁血战士》
个人经典:《龙争虎斗》

身高 1.91 米,1965 年出生于英国的保罗•安德森是典型的新玩家一代,是电子游戏、动漫、科幻的死忠份子,他拍的片子不外就是这些题材。
就像游戏不需要一个非常严谨非常生动的故事一样,保罗•安德森的电影基本就是打街机的节奏:开枪、跑步、等待大 boss 出场、大乱斗、KO 大头目——除开《兵人》,那个片子莫明其妙地节奏缓慢沉闷,简直会让喜欢看动作科幻片的人发狂。
《生化危机》之类影片是典型的无脑电影,你需要做的就是摆出酷酷的造型,营造点特别的氛围,再来上一堆怪物,然后把美女放进陷阱。当然,对比不是保罗导演的《生化危机 2》,你会发现他确实还有点感觉,《生 2》完全是个没风格没特点的破片子,而《生化危机》里水箱中睁开眼的死人、能将人切成小块的激光栅栏、结尾僵尸遍布的浣熊镇,还真有点游戏里的味道。
保罗的《死亡飞车》仍然是游戏改编之作,看这种导演的电影,就像玩个不算一流的格斗游戏,你只需猛按手柄,让人物乱舞起来就得。
代表作:《虎胆龙威 2》、《绝岭雄风》、《割喉岛》、《长吻晚安》、《极速竞赛》、《驱魔人前传》、《魔鬼契约》
个人经典:《虎胆龙威 2》、《长吻晚安》

来自芬兰的导演雷尼•哈林一直很背。
开始,他来到好莱坞,拍《猛鬼街 4》,然后就接到了《虎胆龙威 2》,一时风光,俨然成为了好莱坞的主流动作片导演。但很快,他的一系列作品就成了笑柄:《绝岭雄风》比不过前后不远的《垂直极限》;《割喉岛》则赶上了海盗片不受待见的时代(放在《加勒比海盗》如此风光的现在显然会好多了);《长吻晚安》有动作有故事有人物,可惜塞缪尔•杰克逊和吉娜•戴维斯的组合实在不能讨好观众;《极速竞赛》则和史泰龙衰到了一起……到了这两年的《驱魔人前传》、《魔鬼契约》已经烂到不值一提的地步,后者显然是想搭如今魔幻题材的快车,但还不如《幽灵骑士》看起来过瘾。
当年也算一号人物的雷尼•哈林是不是已经找不到调门了呢?等他下一部片子出来再说吧。
代表作:《凶兆》、《致命武器 1-3》、《鹰狼传奇》、《赌侠马华力》、《超人》、《七宝奇谋》、《阴谋理论》、《时间线》、《16 街区》
个人经典:《凶兆》、《鹰狼传奇》

理查德•唐纳是个从 TV 起家的电影导演,当年拍了无数电视剧,包括著名的《阴阳魔界》(The Twilight Zone)。1976 年他导的《凶兆》(The Omen)被看作是恐怖片的经典之作,几乎可与《大法师》相媲美,影片中几段死亡的安排和摄影都充满冲击力,散发着邪恶的恐怖力量。
他的《致命武器》系列是硬派动作片迷的最爱,这个动作片系列既没有花哨的打斗,也没有耀眼的爆炸和如雨的子弹,靠的是两位男主角的幽默对话和干脆利落的枪战风格。
而《鹰狼传奇》则令成一路,影片缥缈唯美,把这一传奇爱情故事描绘得玄妙动人而且毫不煽情,想必很多人都对这部曾在国内电视台放映过的片子印象深刻。
到了《赌侠马华力》,我们又看到了理查德•唐纳搞笑的功力,这部梅尔•吉布森与朱迪•福斯特合演的片子到处都是充满智慧的小幽默、小悬念,西部片与幽默搞笑的结合也很有新意。
也许真是人老不讲筋骨为能,从《阴谋理论》开始,理查德就有点走上了歪路,他的御用吉布森在影片里碎碎念得让人发狂。《时间线》更是让人感觉导演失去控制,整个故事线显得拖沓甚至前后不搭调。幸好《16 街区》里他又回到了《致命武器》那种硬派动作片路子上来,这片子虽然气派不大,但很流畅自然,算是一级品工艺了。
代表作:《冤家对头》、《小迷糊表错情》、《漂亮女人》、《落跑新娘》、《公主日记 1、2》、《抚养海伦》
个人经典:《漂亮女人》

作为流水线工人的匠人导演,除了玩动作片的一伙之外,最大的族群就是专攻爱情片的。加利•马歇尔可算是此中高手。当年称霸影坛一姐位置多年的朱丽娅•罗伯茨,就是凭他的一部《漂亮女人》一炮而红,并在后来的《落跑新娘》中进一步奠定了位置。而后来的《公主日记》则让安妮•哈瑟维也走上了星光大道。
加利•马歇尔的拿手本事是安排剧中男女从开始的冤家对头到最后鱼水和谐、鸾凤齐鸣,比如《小迷糊表错情》里的戈迪•霍恩和柯特•拉塞尔,《漂亮女人》与《落跑新娘》里的朱丽娅•罗伯茨和理查•基尔。这个爱拍浪漫爱情片的老头集合了简•方达、菲丽西蒂•哈夫曼和林赛•罗翰三代女星,拍了部《乔治亚法则》,水准 soso,反响平平。也许,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代表作:《这里是“脊椎穿刺”》、《犯贱情人》、《与我同行》、《公主新娘》、《当哈利遇见莎莉》、《怦然心动》、《危情十日》、《好人寥寥》、《美国总统》、《密西西比谋杀案》、《亚历克斯与艾玛》、《流言蜚语》
个人经典:《这里是“脊椎穿刺”》、《公主新娘》

罗伯•雷纳是从电影片场出来的导演,演员出身,给其它导演打过下手,干过几乎所有的电影行当:演员、编剧、作曲、制片、导演……罗伯•雷纳几乎没有让你看不下去的片子。他的电影都是故事清晰、人物个性鲜明、对白生动有趣、用光明亮,好比超市里排列整齐,看起来很光鲜亮丽、清香四溢的水果,给人一种十分舒服养眼的感觉。用句形容杜甫或者薛宝钗的词叫“温柔淳厚”。
像《犯贱情人》里那种青涩可爱的初恋故事,《当哈利遇见莎莉》里梅格•瑞恩吃饭时假装高潮的幽默桥段(顺便说一句,那位梅格旁边想要她点的东西的大妈就是罗伯•雷纳的老娘),《美国总统》中道格拉斯与安妮特•贝宁共舞的温情时刻,《亚历克斯与艾玛》中小说与现实交叉的有趣手法,《流言蜚语》里荒唐热闹的人物关系,都是罗伯•雷纳流水线上的产品标志。
当然,他也能拍像《好人寥寥》那样故事紧凑生动的剧情片,或者《危情十日》、《密西西比谋杀案》这样涉及罪案的惊悚类型,但总的看来,罗伯•雷纳拍的片子就像他的长相:圆头大脑、心宽体胖,让人觉得软软的温温的,缺乏点劲头。就像冰淇淋一样,好看好吃,但入口即化,没机会让你细嚼慢品。所以还是入不了大师的殿堂。
他惟一特殊点的作品是可称处女作的《这里是“脊椎穿刺”》,以伪纪录片的形式,借一支不存在的摇滚乐队嘲讽娱乐圈世情,有种“假做真时真亦假”的味道,可算是极有创意的天才之作。还有就是被奉为奇幻电影经典的《公主新娘》,这个片子可以看作是他的巅峰之作,一部完美诠释了传说故事的当代童话。全片都笼罩在梦幻般的美感之下,还有有趣的故事、奇妙的关卡迷题、可爱的巨人与巫师、精彩的斗剑场面、令人印象深刻的对白……虽然新世纪以来奇幻电影风起云涌,但很少有片子能有这样的像古人在火堆边讲故事的气氛和浪漫的古典情怀。可惜,后来罗伯•雷纳越来越沉浸在一种小情小调里,既失去了当年的纯真唯美,又不够成熟大气。
(部分图片来自豆瓣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