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用两篇文章、从 10 个维度展现戛纳。这是头 35 部电影。
戛纳,全世界的电影都必须到这里来
戛纳电影节今年来到了第 70 届。
也多亏了电影节的存在,每年 5 月温软海风的沐浴之下,戛纳这个平日里不起眼的小镇一下子会享受起世界之都的待遇。导演、编剧、制片人、影星、电影公司高层、媒体记者、影评人,几乎所有与电影有关的专业人士,都蜂拥到了这个小镇上。小镇上的人口也从平时的 7.4 万陡增到 20 万。
虽然戛纳是和柏林、威尼斯并称为世界三大电影节,但正如被业内称为“世界电影公民”皮埃尔·里斯安所说:“说实话,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节始终是戛纳电影节,而且是遥遥领先。可以这么说,一个戛纳电影节,比世界上所有电影节加在一起的分量还重要。”
人们常常说有两个戛纳电影节,其中一个分布在电影宫地下一层 12000 多平方米的展台间,在附近的几家大酒店的房间里,甚至是一路上大大小小的餐厅、咖啡馆当中。
在这里,往往在普通人无法察觉的时候,来自全球的电影公司老板、制片人、版权公司、影片销售代理在谈话咖啡间就谈成了一笔大买卖。这正是戛纳电影节所承载的市场交易功能。
制片方卖电影,发行商买电影。这些最终会在戛纳形成一个交易额高达 10 亿美元左右的市场。这个数字也是全世界各类电影节、电影展会中最高的。甚至,有说法称全世界 70% 的电影交易都是在戛纳进行的。
另一个戛纳电影节则关乎电影本身。从 1946 年第一次举办以来,戛纳就一步一步开始把自己变成世界艺术电影的殿堂。从最早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到后来的法国新浪潮、再到新好莱坞运动,戛纳电影节总能把握住潮流,把全世界最好的艺术电影带到这里。
发展至今,每一年,全世界最好的导演都会带着他们的作品来到戛纳。我们用片单的形式来回顾这 70 届的戛纳电影节。
从戛纳电影节上走出来的电影不计其数,这里所挑选的 70 部电影是必然无法周全的,但希望这份片单能够展现世界电影的发展,以及戛纳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我们会用两篇文章、从 10 个维度展现戛纳。这是头 35 部电影。
当电影不再是宣传工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也称作意大利电影黄金年代,是一场国家电影运动,但它的影响力远远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包括法国新浪潮在内的许多其他伟大的电影运动,都有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这场运动的开山之作,便是在戛纳电影节上展露头角的。1946 年的首届戛纳电影节上,意大利的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的长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与另外 10 部作品共同分享了最高荣誉。罗西里尼本人成为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重要成员之一。
彼时二战刚刚结束,意大利正试图从法西斯统治中恢复正轨,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希望打破墨索里尼时代遗留下来的体制。电影工作者也跃跃欲试,并因此催生出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在这场运动中,导演们把镜头对准了社会下层中的平民。电影常在外景拍摄,并大量使用非专业演员。电影不再像二战时那样充当宣传机器,反而批判起战后意大利困难的经济水平和道德状况,聚焦人们生活的贫穷和来自体制的压迫。
除了罗西里尼,这些时期内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导演。安东尼奥尼把注意力放到了探索人们的心灵和相处的关系上,费里尼为新现实主义注入了抒情这个新元素,维斯康蒂的电影里则充斥着豪华的布景、华丽奇观式的表演和澎湃的音乐。
戛纳电影节不会错过他们的作品。戛纳电影节在 1939 年最早筹办时,就是为了对抗纳粹和法西斯的宣传而举办的,即使等到 1946 年戛纳电影节恢复举办时,二战已经结束,《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多少也呼应了戛纳电影节举办的初衷。
反过来,戛纳电影节对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认可,也推动了这一电影流派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尤其是在二战后,百废待兴的欧洲电影业正面临好莱坞的激烈竞争,他们正需要一种与经典好莱坞叙事完全不同的拍电影手法来与好莱坞形成差异化竞争,因此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也迅速被接纳和吸收,不仅在二战后奠定了欧洲作为艺术电影大本营的局面,还催生了后来的法国新浪潮运动。